周辛鑠(1856~1905),字叔川,又號督川,清新化縣大同鎮(今屬新邵縣)人。早年補縣學生員。在鄉組織團防,被選充大同團團總。該團領十七村,人口十餘萬。周制定(大同公約),又倡議於本團設學田分局,儲產為日後興學之資。
基本介紹
- 字:叔川
- 號:督川
- 所處時代:清末近代
- 出生日期:1856年
- 逝世日期:1905年
- 主要成就:民主革命人士
- 本名:周辛鑠
周辛鑠(1856~1905),字叔川,又號督川,清新化縣大同鎮(今屬新邵縣)人。早年補縣學生員。在鄉組織團防,被選充大同團團總。該團領十七村,人口十餘萬。周制定(大同公約),又倡議於本團設學田分局,儲產為日後興學之資。 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維新運動期間,周辛鑠與同邑晏孝仁、鄒代鈞、彭莊仲等創辦新化實學堂,與省城湖南時務學堂“並時為兩”,系省內新式學堂先驅。以團費購置活字版一套印刷新出書籍;又與肖竹雯、辜藻堂等創刊(大同輯報)(月刊),分售各村,激揚風氣。二十七年,他發起創立大同高等國小堂。時風氣初開,常遭頑固勢力阻礙,“哄眾抗拒”。周慘澹經營,備經艱苦,學款不繼,則變賣私產加以維持。二十九年被迫停辦。所以,陳天華稱“新化風氣之開,以軍團(大同團)為最先”。 《辛丑條約》簽訂後,周辛鑠認為“專辦一局部事無濟於時局,欲以一身兼任國家事“,遂毅然主張反清革命。光緒二十九年(1903),與同邑奉集勛、羅錫藩與洪門首領譚恆山等,結社於附近一字山。次年,結識同邑譚人鳳,相與部署同志,擬回響馬福益等長沙起義。又布置肖立誠、李洞天在邵陽,唐鏡三在武岡,李蠻和在安化籌備,自居新化,與譚人鳳奔走聯絡,其活動遍及湘西、黔、桂邊界諸地。不久,長沙起義事泄。次年夏,周辛鑠以售數畝田“得二百金,持以東渡“,亡命日本。至東京後會見孫中山、黃興、陳天華等,旋加入同盟會,被委為長江上游招討使。擬組織會黨,發展同盟會員,待機而起。日俄戰後,東北形勢嚴峻,因此前往考察,有所策動。行前,“草一辭家書,約數百言,悲壯淋漓,不堪卒讀”。並與陳天華“談論天下事甚深,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然而,病情日劇,及行至神戶,肝癌猝發,齎志以歿。“邑人電,罷課三日,以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