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轂

周轂(1762-1832),字星垣,一字太谷,自號崆峒子,安徽石埭人,中國最後一個儒學學派——太谷學派的創始人。他吸收了道、佛兩家的一些思想,因而使這一學派增添了濃厚的宗教色彩,其理想境界是土地共有。由於信徒眾多,引起兩江總督張百齡(?-1815,官至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警覺,緝拿並準備處死周太谷,監獄長(也是他信徒)刑前放走了他。此後他隱身山林、匿跡揚州,接納了儀征人李光炘、張積中兩位青年學者為弟子。他的遺言被弟子記錄整理成《太谷經》,有黃崖、龍川兩個版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轂
  • 別名:字星垣,一字太谷,自號崆峒子
  • 出生地:1762
  • 出生日期:1762年
  • 逝世日期:1832年
  • 主要成就:創建太谷學派
太谷身世不詳,只知道出生於地主家庭,少孤,出外遊學,其父母聽所之而不問。母死歸家,將所以上田全部分給親故貧困及佃耕者,隻身復出講學於四方。門下人色龐雜,從者甚眾。後來在揚州被拘捕入獄,以瘐斃報,實則為人釋出。最後歸老於江蘇儀征,安葬於南臨大江,千畝蔥翠竹海環抱的龍山。高足弟子有張積中、李光炘、陳一泉、韓仰瑜、汪竹海、等人。
創建太谷學派
太谷學派”始創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創始人為周太谷(1764年~1832年),安徽池州石隷人,星垣為其字,太谷為其號,別名崆峒子,後人遂以“太谷”冠其學派名。家道富庶,父早喪,母任其所好,少穎慧,喜讀書,博覽經史雜家,好游山水,足遍名山大川,廣交異人,拜師尋友,然始終未悟真道。道光元年,游經廬山,見周敦頤鐫石之“志伊尹之志,學顏淵之學”,方悟解“伊尹之志”是治國,“顏淵之學”是修身。回揚州後,遂專門傳授“聖功”之道。當時從者如雲,數以千計。
周太谷有陳一泉、韓仰瑜、汪全泰(字竹海)、張積中(字石琴)、李光炘(字龍川)五大弟子,其中張、李為傳鐸,即傳學的弟子(《論語》:“天將夫子為木鐸”)。道光十二年周太谷逝世,汪全泰、陳一泉、韓仰瑜將太谷遺著整理後,送交黃崖張積中保存後,即棄學為官。張又將《十三經或問》及其它遺篇匯集,而成《周氏遺書》,成為張積中、李光炘(周太谷又一弟子)講學的底本。李光炘又有其代表作《李氏遺書》中不僅反映了其師周太谷的名言與思想,而且融攝儒、釋、道、墨諸家學說,總結歷史教訓,提出了變通、以人為本、實學實用等新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