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悠久的古鎮---周纂鎮,歷史由來,1關鍵字一:楊纂,2關鍵字二:纂面,3洗盡鉛華也從容,歷史傳說,風景名勝,朱家寨遺址,大廟,慈聖寺(質聖寺),大周明清古民居建築群,迎聖橋,西庵,劉家大花園,焦家圪洞,程家大院,武家大院,琚家大院,池塘大院,古地道,
歷史悠久的古鎮---周纂鎮
工程龐大的北宋時期地道,堪稱世界之最;
全神廟村,廟院古建之多,堪稱中國之最;
資聖寺建築的獨特結構,堪稱中國之最;
廟宇殿中大梁-水晶木樑,堪稱中國之最;
以大廟和大寺為中心方圓百米內形成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之最。
周纂鎮位於高平市馬村鎮大周村,距離高平西南40里處,南和澤州縣大陽鎮為鄰,是個方圓百里內無一個村·鎮城可比擬的古民居·古廟宇最多的地方,它的建築按照五行八卦方位排列,五行按照東南西北中五門樓排列,八卦按八門增修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門,表現了我們的祖先為大周的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寧·和諧費盡了心,大周古廟最多有全神廟村的美稱(大小72神廟)。但是,由於地處偏僻,引不起各方的重視,許多古建築·廟宇被人為破壞或者倒塌,不過剩下的也還不少,只是年久失修,搶救這些文物刻不容緩。
歷史由來
1關鍵字一:楊纂
楊纂,北魏時廣寧(今張家口涿鹿縣)人。少小參軍,勇力過人,尤善騎射。20歲時,跟從後來為東魏權臣的高歡起兵信都(河北邢台),後因功高賞薄投奔西魏丞相宇文泰,從此受到重用。宇文泰死後,改西魏為北周,楊纂經歷短命皇帝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後,繼續跟隨武帝宇文邕南征北戰,為北周統一北方,立下汗馬功勞。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位至大將軍,被改封為隴東郡公,拜隴州刺史;天和六年(571年),進授柱國大將軍,任華州刺史。史書上記載楊纂性質樸,不識文字,依靠誠信在許多地方任職,一起工作的官吏因其忠厚而敬重、懷念他。楊纂67歲卒於任上。《北史》和《周書》均有傳。
周纂鎮的名字即源於楊纂。相傳楊纂曾在此鎮守,治理有方,百姓安居樂業。後人為懷念楊纂,各取周朝(歷史工作者為區分其他周朝,故稱北周)和楊纂中一字,將鎮名定位“周纂”。
2關鍵字二:纂面
纂面,為周纂鎮的特產。相傳楊纂將軍帶兵出征前,常讓伙房多做此面,因為此面存放時間長,不用戰時現做,節約時間,便於征戰,備受楊纂將軍喜愛,故名“纂面”。此面製作方法獨特,在麵粉中兌入食鹽和食用鹼發酵而成,學名因此為“鹼面”;由於此面口感勁道,存放時間長,常當作老百姓辦喜事時的大鍋飯,又稱喜面。
隨著時間的流逝,纂面也從周纂鎮傳到了附近其他鄉鎮,但其他鄉鎮的老百姓記住了製作方法,卻沒記住書寫方法,只是聽到諧音為zuan mian,便書寫為饌面或轉面(高平土語z和zh不分),有的還富有想像力的編出了來歷,如轉面為把面擀好後,需要將其盤成小把,故得名轉面;在高平河西鎮則直接用了學名鹼面,並列為當地特產之一。
一位將軍、一碗纂面,楊將軍走過的古道早已被黃沙湮滅,只留下那一碗口感爽勁的纂面讓人追懷念遠...
3洗盡鉛華也從容
歲月滄桑,楊將軍的故事依舊在大周村代代傳承。可事實上,真正讓大周村揚名海內的卻不是周纂鎮的歷史典故,而是原汁原味的宋代建築——資聖寺。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是衝著資聖寺的大名來到大周村。大周村除了資聖寺外,還有許多構造奇特、令人稱奇的古建築,據說古時有72座廟宇,現僅存湯王廟、火星廟、關帝塔等寺廟,這裡就不逐一詳述。
晉城現存宋金元古建約占山西省同時期木結構古建築的2/3,占全國同時期的1/3,幾乎超過南方同時期古建文物遺存的總和。資聖寺便是這為數不多古建中的一例。
歷史傳說
大周村,古稱周纂鎮,相傳是古代選修縣城的地址之一,故修有城隍廟,稱周纂鎮果然是名不虛傳,從他的現存遺址來看,正東:有城門樓,正被:有北門,連線一段古城牆,城牆下修有城隍廟。正西:修有七間閣門樓,門上刻有周纂鎮三個大字,閣上修有祖師殿,門樓兩側修有古代防城兵躲箭的地方,七間閣外修有氣勢宏偉的石牌樓,正南:修有南門閣,門中刻有“朝陽”二字,接連著觀音樓;東北修有門樓,連著三官廟,一進三院,想從正殿燒香必須登上三十八級台階,心誠神則靈;西北修有門樓,連著大王廟,一進三院,廟內修有正殿,東西配殿,並且修有戲台;東南上修有門樓,上塑神像,離門樓百米修有高入雲霄古塔相應,造型獨特。西南修有門樓,門上刻有“瀾環”二字。
風景名勝
朱家寨遺址
離西南方大約百米遠有朱家寨遺址,並流傳一段故事:相傳元朝中葉,朱家寨內有個朱元外,廣有家產,娶妻胡氏,婚後生有一子,起名“朱貴”,在朱貴年滿三歲時,朱元外不幸逝世,胡氏為死去的丈夫超度亡靈,請來和尚·道士·尼姑,設壇念經,其中有一個智明和尚年方二十有餘,生的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胡氏一眼看中,二人當時在場眉目傳情,出喪後,眾人相繼離去,胡氏獨留下智明和尚,朱貴年幼,二人有意,當晚成其好事.誰知胡氏和智明感情深厚,二人如膠似漆,無論天陰下雨總想辦法相會。後來朱貴漸漸長大,胡氏離不開智明,但是每次相會必須過河,遇到下雨河漲,便無法相會,胡氏總是心急如焚,朱貴看在眼裡,便修了一座橋讓母親風雨無阻,後人稱為“孝母橋”。胡氏在五十三歲死後,朱貴便手持利刀將智明和尚殺死,曾言:“修橋者與母行孝,殺和尚與父報仇”。
大廟
湯王廟位於村中心,一進數院門上有四大金剛神像站立,西院修有大成殿,殿內塑有孔聖人及七十二大弟子之位,對面是南天門造型,西北修有文書院,有正殿書房月明門,有國寶“紫金樹”,夏季開粉紅色喇叭花,招蜂引蝶,香飄數里之外,國內少有。北院過道門樓上有鐘鼓,院內修有湯王殿,東西走廊,東北·西北·東南配殿,內塑神像,西南上修有奶奶殿,並且修有戲台。三月二十廟會供唱戲用。
湯王廟是當初古建築之最,四棵八柱,牆倒屋不塌,造型美觀,神像威嚴,殿內大梁是水晶木的,價值連城,是鎮廟之稀有國寶,人間曾留下大周廟上的梁最美的傳說,廟建氣勢宏偉,氣魄驚人,造型獨特,遠近少有,廟內神非常靈驗,天旱求雨必降,行善人遇難呈祥,做惡人必遭報應。廟內石碑如林,松柏樹常青,白楊樹參天,所以至今香火旺盛。
慈聖寺(質聖寺)
慈聖寺位於村中心,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修有五佛殿·傳口殿·祖師殿,東西禪房,四大金剛門口站,東西鐘鼓樓,十大閻王殿,廟內神像逼真,門庭俱是青石打造,大有丈余,青石上刻有各式各樣圖案非常精緻。十代閻君殿各種畫:做惡人·下油鍋·過磨眼·上刀山·過風車·過奈何橋·橋下被毒蛇咬等壁畫,畫好不驚人,以及孝子賢孫·節夫烈婦·忠臣良將·百寶幡引者等,觀者無數,日本友人看後讚嘆不已,美國朋友看後豎起大拇指稱讚,北京古建築研究院“胡曾”主任看後說:“北京象這樣的建築結構是沒有的”,《香港攝影報》記者與《中國攝影報》記者轉遍全村後為沒有開發保護而感到惋惜,雲遊僧人過後留戀不捨,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生2005年正月初二專程實習,進行考察,看後大開眼界。
大周明清古民居建築群
大周村明清民居依大廟和慈聖寺為中心,方圓百米內形成古建築群,敢於天下爭高低,獨一無二,周圍建有沒底台·觀音閣樓·老鱉駝碑·老鱉蛋·一步兩孔橋·槐抱榆·小石塔·五虎廟·露天舞台·小觀音堂·石牌樓·南天門·三官廟·天齊廟·全神廟·火星廟·五道廟·土地廟·財神廟·山神廟·三皇廟·東嶽廟·南佛堂·北佛堂·東小觀音堂·舉三廟·小關爺廟·牛王廟連著貞節樓,千年老柏樹各有獨特,特別是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火星廟,廟內牆壁上東牆龍·西壁虎,正面牆壁畫可與清明上河圖比美。
迎聖橋
迎聖橋建於村北約一公里的地方,相傳大周末年,趙匡胤上高平關殺高老鷂時,途徑大周,這是他上高平關最後一站。大周人民受仙人夢中指點,說他是未來的真龍天子,有九朝八帝之位,因此黃土鋪街,清水灑地,在他下馬休息時看後非常感動。在他路過的地方北邊有個大坡,人們把它修平整寬,原叫水圈坡,後改名迎紫坡。離此辦理有條後溝,是趙匡胤上高平關的必經之路,於是又專門修了一座石橋,起名迎聖橋。宋太祖趙匡胤記在心中,稱帝後在大周廣修廟院,這也是大周廟宇大部分是宋代建築的原因之一。
西庵
是古代道姑修行的地方,一進數院有戲台,文武閻王殿·奶奶殿·鐘鼓樓等,造型獨特。
近代傳說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開赴抗日前線,途徑大周,由大周西河兵分兩路,一路走西閣口,一路走小閣口,身穿灰軍裝,肩扛紅纓槍,身背大砍刀,少數步槍,一路宣傳:“八路軍是好軍,吃上小米抗日軍”,到唐安古道上會合,北上抗日,播下革命火種
大周現存古民居古建築
麻底圪洞外有閣門,
鹽店圪洞外有閣門,
當鋪圪洞外有閣門,
高樓圪洞外有閣門。(圪洞-相當於街巷)
高樓圪洞相傳是武將軍住的地方,高大的建築,有數座庭房,有看家護院的高樓,特別是劉家大庭院,現存大門上的建築構造很有講究,閣樓上塑有關爺銅像,武將軍墳地有石人·石馬·石望柱等。
劉家大花園
相傳當初劉家很富,修有廳房,看家護院的高樓,小姐的繡樓及觀花的後花園,並專門修有一口數丈深的澆花井,如今稱為花園。
焦家圪洞
高大的門樓,看家護院的高樓,並且和其他樓身相連線,預防盜匪搶奪,屋祠同上雕有精緻的花紋。
程家大院
位於北大社,房屋整齊,兩道大門,有上·下馬台·迎壁,並修有專供騾馬出入的騾門。
武家大院
精緻的大門上通天直立匾,數道二門·三門·廳房高樓林立,壓床台的青石上雕有花紋,觀者看後驚訝,有後花園,由於賓客很多專修造酒的槽房,並留有水井一口。
琚家大院
高大整齊的樓房,大門上雕有各種花紋,特別是迎壁,高有數丈,精緻的富貴不斷頭,邊·中間是各種圖案·斗拱·松竹梅,四角四隻鳳。
池塘大院
整齊的房屋,四大樓·四小樓真正的全八卦,牙窗的青石上有各種花紋,門前是鼓·鑼上雕有各種花紋。
古地道
北宋末年,由於宋微宗的腐敗無能,故此金兵屢次入侵,當初上黨地區古稱潞安洲,是北宋北部屏障,金兵不入王化,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失陷,各地人民組織起來抵抗金兵,挖掘地道,周纂鎮的地道內有碑文記載,地道工程龐大,四通八達貫穿全村,地道結構七上八下·底上地道內部有防火·防水構造,有氣眼,有休息·做飯·糧倉·做飯·放燈照明·有陷阱等構造,比拍《地道戰》的河北某地地道構造更好,更完善,如果當初拍攝《地道戰》時發現大周地道必然採取鏡頭。地道的挖成,不是抗日時代更不是深挖洞廣積糧時的產物,而始建於北宋末年,對歷史研究有很大價值,就當初怎樣組織民眾大工程挖掘也是個迷,顧敢稱世界之最。
繁榮昌盛的周纂鎮
古代周纂鎮非常繁榮,建有鹽店鋪·當鋪·造酒作坊兩座,有幾家粉坊·油坊·糖房,並且有遠近文明的數十畝蔬菜園地,供周邊大陽·唐安等地人民食用。申·袁兩家是歷代有名的種菜專家。
周纂鎮歷史悠久,古建築最多,還有北大社·李家巷等。
周纂鎮是古建築的典範,是傳流文明的聖地,它的建築在方圓百里內獨一無二,就連遠近聞名的大陽·馬村·巴公等鎮古建築也不及它一二,不能與他相比。所以它對我國及晉城地區文物考古,發掘研究有很大價值。
大周人民勤勞善良,看到這些古建築被毀壞,看在眼裡疼在心上,自發起來組成文物保護團體,在廣大村民及村支兩委的支持下現已將湯王廟修整一新,但是大周的古建築太多,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還是不夠,大周古建築面臨末日,實在可惜,我們這代人愧對祖先子孫,先祖們可以修建我們卻不能保護她。
故此緊急呼籲各級領導及有識之士實地查看,這些國寶,損毀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