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楨(重慶籍少將)

周維楨(重慶籍少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維楨(1890—1952),別字芑詒,譜名定豐。四川銅梁關濺鄉(今重慶銅梁少雲鎮)人。黃埔軍校戰術教官,民國陸軍少將。十六歲投筆從戎,先後考入四川陸軍國小堂,陸軍第三中學,陸軍兵官學堂,陸軍大學,接受完整的軍事教育。參加武昌起義,護國戰爭諸役。1923年任瀘永鎮守使楊森部上校團長。1929年任兵站輜重兵主任。抗戰期間轉任南京中央軍官學校戰術教官,1946年退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維楨 
  • 別名:周芑詒、周定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銅梁關濺鄉(今重慶銅梁少雲鎮) 
  • 出生日期:1890年 
  • 逝世日期:1952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保定軍校、陸軍大學 
  • 主要成就:黃埔軍校戰術教官 
  • 服役時間:1906年—1946年 
  • 軍銜:少將 
家庭出身,軍旅生涯,解甲歸里,

家庭出身

周維楨,1890年出生於四川銅梁關濺鄉(今重慶銅梁少雲鎮)。祖上務農,家小康。周氏始祖自明洪武十四年由江西泰和遷湖南祁陽永昌,清初入川。先祖周應星公(1626—1702)於康熙三十六年由湖南遷四川銅梁安居(今重慶銅梁安居)。世代業農,耕讀傳家。科名文武者代不乏人,為域內巨族。祖父周安京,字龍江,清武庠生。藍大順亂川,辦團練,抗逆賊,屢有軍功。父周邦彥(1863—1906),字俊三,號駿烈。通儒學,兼習歧黃之術,望重鄉里,誥封奉直大夫,從五品銜。母彭氏,出身書香世家,性賢能,樂施捨。生有三男二女,維楨排行居長。二子周定洛,字興東,畢業於第一軍軍醫傳習所,任川軍第六師軍醫官,兵工廠總務處長等職。三子周定鎬,字宅西,國文專修館畢業,累任軍佐,後任川軍第六師軍需官,合川官礦局局長等職。女佚名。周維楨幼年時,就讀鄉間私塾,由於天資聰慧,品學兼優,深受塾師及族人讚賞。1906年,周維楨甫滿十六歲,父親病亡,家道中落。由母親一人支撐全家,安老撫孤。面對困窘,周維楨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時值滿清末年,國勢衰微,內憂外患。為報效國家,少年失怙的周維楨毅然棄文學武,投筆從戎,於是年秋考入四川陸軍國小堂,從此走上一條從軍報國之路。
家庭照片家庭照片

軍旅生涯

1906年周維楨以優異成績考入四川陸軍國小堂。學習三年,期滿畢業。因畢業成績名列前茅,1909年春被保送到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學習期間,暴發推翻清朝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的辛亥革命。在革命風雷的召喚下,周維楨義無反顧地加入到起義軍行列,積極參加武昌起義軍事活動。1912年10月入保定陸軍軍官學堂第一期輜重兵科學習,1914年保定軍校畢業。1915年任四川陸軍第二師(師長劉存厚)司令部參謀官,期間參加護國戰爭,助蔡鍔討袁。1917年1月考入陸軍大學第五期正則班深造,1919年12月畢業。歷任四川陸軍速成學堂戰術教官,四川瀘永鎮守使(楊森)署步兵第一團上校團長,川陝邊防督辦署軍官教育團監督等職。1929年10月任中央陸軍輜重兵學校教官,兵站輜重兵主任,陸軍第二十一軍司令部高級參謀。1935年2月任軍事委員會洛陽行營交通處副處長。1937年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十四期第六總隊上校戰術教官。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成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五期戰術教官,四川省軍管區司令部交通處處長,新兵訓練總隊少將總隊長等職。1946年2月退役。
周維楨

解甲歸里

1946年2月退役後,攜家歸里。1949年冬在家鄉迎接解放。1952年春受批鬥致死,悽然離世,草葬安居葫蘆村,時年62歲。未及兩月,夫人梁宗福亦因悲傷過度,抑鬱而亡。周維楨一生娶妻三。原配冉氏,無出。繼配胡氏,生女三,子一,子早夭。續妻梁宗福,合川人,性賢良,生子三,女三,一女早歿,余皆成人。
周維楨一生清廉,愛國愛鄉,自奉儉約,正直善良,熱愛和平。參加過辛亥革命,反袁護法等革命戰爭。在那個“有槍便是草頭王”的時代,許多人奉行武力至上,擁兵自重。周維楨卻反其道而行之,不願加入到四川軍閥的混戰中。在作了楊森部團長後,自釋兵權,主動歸入中央軍序列,任軍事教官,專心致志為國家培養人才。尤其在抗日戰爭時期,大敵當前,任職黃埔軍校,撫桃育李,勳勞卓著。抗戰結束後,國共紛爭,內戰一觸即發,周維楨不願兄弟鬩牆,手足相殘,於大戰前的1945年底,主動解甲,退役返鄉,結束他戎馬一生,忠心報國的人生歷程。周維楨精通軍事,且精於音律,學養淵深。工書,自成一體。解甲後深居鄉間,樂善好施。嘗置義冢,施棺木,解鄉人之困。仁厚賢良,望重鄉閭。時人皆謂有儒將風焉。
周維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