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平

周禮平(1915—1945),1915年7月9日出生於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東和村。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第1支隊政治委員。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禮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東和村
  • 出生日期:1915年7月9日
  • 逝世日期:1945年8月17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汕頭市大中中學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1915年7月9日,周禮平出生於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東和村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勤奮好學,聰敏活躍。“九一八”事變後,他在家鄉國小參加愛國抗日宣傳活動,嶄露頭角。1932年考進汕頭市大中中學(現市第四中學),接觸馬列著作和進步書報,思想日趨成熟。1936年冬參加華南抗日義勇軍潮汕大隊。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汕頭市學生支部書記,組織並領導汕頭市學生聯合會,發動全市中學生紀念“五四”、“五卅”集會和抗議日本浪人挑釁事件示威遊行,參與發起汕頭青年救亡同志會成立。同年11月任中共汕頭市工委委員和組織部長,領導了潮汕鐵路工人的罷工鬥爭。他創作了大量抗日歌謠在汕頭市民中廣為傳唱,被中共閩粵贛邊省委譽為“富有創造性的傑出的民眾工作幹部”。1938年8月調任中共樟東區委書記,他在家鄉辦起學校,提倡:“讀書不忘救國,救國必須讀書。”
周禮平
1939年10月,周禮平任中共潮澄饒中心縣委常委、敵後工作部長。他帶領武裝小組進入淪陷區,親自考察並開闢潮安江東佘厝洲成為抗日游擊中心據點,充分利用韓江下游平原水網地帶利於隱蔽,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團結愛國進步鄉賢,密切聯繫當地民眾提供掩護,使游擊隊站得住,打得開,撤得回。武裝人員分散為農民,集中為戰士,採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懲處偽維持會長,痛打日偽便衣隊,懲辦偽鄉長,化裝潛入汕頭鬧市區懲戒為虎作倀的經濟漢奸。5年間他成功領導和組織了數十次武裝行動,極大地打擊了敵偽的囂張氣焰。
1942年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遭敵破壞(史稱“南委事件”)後,潮汕中共組織奉命停止活動。周禮平領導武裝小組孤懸敵後繼續堅持鬥爭,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共閩西南特委和潮梅特委留守機關籌集經費給養。至1944年秋,潮澄饒敵後游擊隊共繳獲長短槍近百支,巨額外幣、國幣、偽幣按時價折合為黃金180多兩,還有大量銀元、衣物藥品等物資,全部供給上級領導機關。1944年9月原“南委”秘書長姚鐸叛變投敵後竄回潮汕活動。此時潮澄饒游擊隊是這一地區黨領導的唯一武裝力量,周禮平指揮武裝人員兩次潛入榕城終於處決了叛徒,解除了潮梅閩西南黨組織和抗日進步力量的嚴重威脅。同年10月周禮平任中共潮澄饒縣委書記。

主要事跡

1945年春,潮汕地區全面恢復黨組織活動,潮澄饒汕由周禮平負責。根據上級關於大力發展抗日游擊戰爭的指示,5、6月間他指揮游擊隊先後奇襲潮安彩塘和東鳳鎮的敵偽據點大獲全勝。而後他被任命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第一支隊支隊長兼政委,帶隊往潮揭豐邊小北山居西溜村集結。8月17日頑軍對剛成立的韓縱一支包圍突襲,周禮平臨危不懼,身先士卒,為掩護隊伍撤退壯烈犧牲,時年僅30歲。此役共犧牲10名指戰員。

人物紀念

解放後潮安登塘鎮建起了韓縱革命烈士紀念碑,周禮平和他的戰友們長眠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