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周福才,男,祖籍定州。從小跟著爺爺生活在安新縣南馮村。這裡正是白洋淀的淀邊,村里人好熱鬧,自發組織了一種“子弟會”的業餘劇團,演唱
老調和絲弦。周福才感到十分新鮮好奇,經常出現在“子弟會”的排練現場。12歲那年,他投師到高鳳村學習小旦,向高應龍學習小生和老生,14歲投奔
韓大倉戲班,跟著韓大倉走江湖唱戲,就想在唱戲這一職業上大有發展。
人物經歷
在
韓大倉班走南闖北的經歷中,周福才漸漸感覺到
老調與當時流行的許多大戲種有差別。成名後,周福才離開
韓大倉班,成立了自己的班社。他開始銳意創新老生唱腔。在鼓師白壯、琴師白強的協助下,對唱、念、做各方面都進行了廣泛的吸收和精心再創造。在音樂唱腔方面,他深入地研究了西河大鼓、河北梆子的唱腔及其板式變化規律,有選擇地吸收融化到
老調的演唱之中,從生淨不分的男腔中創造出一套新的豐富多彩的老生唱腔;在詞曲念白方面,他四處向人請教,請有學問的人講歷史、說典故,研究劇情和台詞,改正錯字,校正發音。他在表演方面借鑑了崑曲《湖心寺》表演藝術,向京劇學習了《雙獅圖》,向河北梆子學習了《調寇》中
寇準的身段和表演等。
正由於他的廣學博採而又能融會到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因而不斷發揚了
老調藝術,而且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從此以周福才為代表的東路
老調,經常活躍於保定地區東北部,以演出《調寇》、《臨潼山》等老生戲為主,注重唱功和做功,質樸抒情,刻畫人物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