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北京人藝男演員)

周正(北京人藝男演員)

周正,1928年4月出生於北京,話劇男演員,畢業於華北大學。

1949年任華北大學文工二團演員,演出話劇《民主青年進行曲》。1950年任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演員,演出《紅旗歌》。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立後調入,擔任演員。2005年他仍活躍在話劇舞台上在《屠夫》中飾演布拉特博士。1958年他首次登上電影螢幕出演《懸崖》; 1960年在電影《以革命的名義》中塑造了列寧的形象,受到大眾關注。

2016年1月20日逝世,享年8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28年4月 
  • 逝世日期:2016年1月20日 
  • 職業:演員
  • 畢業院校:華北大學 
  • 代表作品:日出、茶館、以革命的名義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參演話劇,參演電影,理論著作,社會活動,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周正1928年4月生於北京。他與戲劇的淵源則可追溯到中學時代,他在濟南上學時期參加演出了多部等話劇。

演藝經歷

1949年周正畢業於華北大學三部,任華北大學文工二團演員,演出話劇《民主青年進行曲》,開始了一名話劇演員的藝術道路。
1950年任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演員,演出話劇《紅旗歌》。
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立,周正入院擔任演員。在人藝的舞台先後演出了近百部話劇,在30多部戲中擔任主要角色。
1952年在話劇《夫妻之間》飾演張德山;
1956年在話劇《日出》飾演他善良而單純男主角方達生;
1958年在話劇《茶館》飾演在善撲營當差的打手二德子;
1960年在話劇《慳吝人》飾演喬裝傭人的貴族青年法賴爾法賴爾;
1979年版《名優之死》戲班裡詼諧風趣卻能洞察世事的老藝人左寶奎。
除了話劇,周正還出演過多部電影。1958年,他首次出演現代電影《懸崖》,飾演主動回響國家號召,要求去西北工作的青年學生范鈞。
1960年,在革命電影《以革命的名義》中成功塑造了革命導師列寧的形象。
1984年,出演現代電影《在被告後面》飾演省紀委調查組組長邵彥。
1986年,出演現代電影《大廈小屋》飾演為老戰友的兒子提供袒護的市人大唐秘書長。
1987年,出演戰爭電影《直奉大戰》,飾演民國政要徐謙。
1988年,出演年代電影《最後一個皇妃》,飾演溥儀的親信隨侍嚴桐江。
2005年,出演話劇《屠夫》,飾演布拉特博士。
周正

個人生活

周正與妻子伉儷情深為人稱道。他二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護理重病在身的妻子,對妻子的照料體貼入微。

主要作品

參演話劇

劇名角色演出單位
民主青年進行曲
北大學文工二團
紅旗歌
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
夫妻之間
張德山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非這樣生活不可
盧狄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明朗的天
趙鐵生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日出
方達生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名優之死
左寶奎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茶館
二德子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貴婦還鄉
伊爾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屠夫
布拉特博士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三塊錢國幣
楊長雄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慳吝人
法賴爾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關漢卿
欠耍笑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把眼光放遠點
大鋼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青春的火焰
團員安東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參演電影

共6部

理論著作

書名出版時間內容
朗誦
1979年
從語言及方法上都對朗誦進行了更深的解析,是朗誦理論的奠基專著。
 

社會活動

周正1988年退休後多次為東城區、西城區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義務輔導排練節目,擔任少兒科技藝術委員、輔導員,多次獲得表演獎,並被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員會表彰為新建設服務先進個人。

人物評價

周正先後出演了三十多部作品的主要角色,他所塑造的角色各具風采,在舞台中間熠熠生輝。同行評價,他的台詞清晰動聽,表現力強。表演技術純熟,表演風格樸實細膩、內涵豐富,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善於用典型化的細節和富於變化的語調,刻畫出性格鮮明的人物。而作為一個學者型的演員,他平時勤于思索,從不間斷地進行藝術理論的研究和積累,這成就了他在舞台上豐富多變、性格各異的角色形象。(網易網評)他在電影《以革命的名義》中首次扮演列寧的形象,被稱為是“中國扮演列寧的第一人”。(網易網評)
周正是見證了中國話劇歷史的老一輩藝術家,真情流露而不過火,激情散射而不失細膩,讓觀眾的心裡節奏與表演完全同步。(新浪網評)
周正表演技術純熟,表演風格樸實細膩、內涵豐富,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善於用典型化的細節和富於變化的語調,刻畫出性格鮮明的人物。(北京人藝評價)
周正在朗誦方面堪稱“大家”。演了很多外國戲,列寧的形象很經典。為人很好,即是孝子,又是特別忠誠的丈夫。他對妻子的深情和付出,讓人感動和敬佩。(濮存昕評價)周正非常隨,對年輕人非常親切,沒有任何架子。(楊立新評價)
 一邊是藝術,一邊是人生,周正通過一輩子的努力讓兩者相得益彰,他留在舞台上和觀眾心裡的清晰的面孔和身影,他留在電波中的富有磁性的聲音,他留給孩子們的慈愛的形象,完美詮釋了一段獨特的藝術人生。(光明日報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