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森(中華慈善總會理事)

周森(中華慈善總會理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64年出生於大別山腳下,書畫家,慈善家,和諧中國十大年度人物,中華左手反書第一人。20多年前定居於河南鄭州,2007年5月當選為中華慈善總會理事。2013年人大代表,提出“每一位公民必須從工資捐出一部分用於慈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書法家、藝術家
  • 主要成就:全國人大代表
  • 出生地:河南省
  • 代表作品:《周森書法集》、《周森禪學書畫集》、《中華慈善大使》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大建議,獲獎授予,個人捐獻,先進事跡,1973年,1976年,1984年,1992年,1998年,2000年,2004年,

人物簡介

周森,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慈善聯合會獨立會員、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三峽畫院院長、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著名書法家、慈善家,中華左手反書第一人,兩屆“中華慈善獎”得主,是繼國畫大師齊白石後中國第二位被聯合國授予“世界和平獎”的中國人。
北京誠信置森書畫院院長、國防大學書畫院副院長、河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院士,終身教授。

人物生平

現任全國人大代表、九屆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海聯會副會長、北京誠信置森書畫院院長、中國三峽畫院院長、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國防大學書畫院副院長、河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出版有《周森書法集》、《周森禪學書畫集》、《中華慈善大使》專題記錄片等,主編書畫專業畫冊十餘種。周森是一位出色的書法藝術家,他以左手反書而稱著於書壇,被稱為中國乃至世界一絕。中國書法藝術界稱他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奇蹟。然而,他被社會所稱讚,不僅僅是因為他傑出的書法藝術,更主要的是,他始終如一的堅持從事慈善事業。因此,他又被社會公認為是一位德藝雙磬的優秀藝術家。
周森
周森作品
二十多年以來,周森先後為慈善事業捐助的資金達千萬之巨,先後被河南慈善總會、中華慈善總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河南省十大慈善新聞人物”、“中華慈善大使”、“世界和平獎”和“聯合國和諧友好使者”等稱號,並榮膺“世界和平大使”殊榮。回顧二十年來他為我國慈善事業所做的努力,周森百感交集。

人大建議

因於2013年提議政府出台《慈善法律綱要》,“代表”人民立法,要求每一位公民必須從工資捐出一部分用於慈善,被網友炮轟稱其是《工資搶劫法》。
周森在人民網的採訪中說:“慈善立法是慈善工作者多年來在探討的一種路子,也是慈善公益將來發展的方向,也是中央到地方所有的政府要推行的法則。只有慈善立法了,我們所有的國民才會弘揚它,一切按照慈善法律進程來做。慈善立法什麼概念?每個人的工資,必須要有一筆錢進行慈善公益,就像現在納稅一樣,超過3500多少稅,超過5500多少稅,要按照法律的程式。肩上責任大了奉獻就大,希望更多人關注慈善立法,一個慈善立法可以把慈善事業中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現在《慈善法律綱要》已經出來了,我參加過兩次國務院法制辦的徵求意見稿,如果順利的話,本屆一定完成。”

獲獎授予

“河南省十大慈善新聞人物”、“中華慈善大使”、“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德藝雙馨藝術家”、兩屆“中華慈善大使”、“世界和平獎”、“聯合國和諧友好使者”,是繼國畫大師齊白石後中國第二位被聯合國授予“世界和平大使”獎項的中國人。

個人捐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捐贈個人作品兩百餘幅,拍賣所得用於戰後無家可歸的失學兒童
號召並集體向患有“愛滋病”的孤兒募捐百萬餘元
2002年組織首都書畫界舉辦抗擊“非典”大型書畫展(由中國華慈善總會主辦)
向第十七屆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捐贈十餘幅個人作品
國內認養了三十名孤兒
捐建河南登封周森敬老院
捐建嵩縣周森慈善幼稚園
捐建重慶萬州周森慈善國小
資助山東泰安福利院
資助洪戰輝父親就醫治療
資河南商學院二十名貧困大學生
捐建河南蘭考周森慈善國小
捐建山東泰安周森慈善國小
捐建山西靜陽周森慈善國小
捐建烏蘭浩特烏蘭哈達蘇木周森慈善民族學校
捐建河南開封周森慈善學校
1992年在廣州舉辦的中華百絕博覽會上,他以左手反書"龍"字獲大獎,被譽為"中華左手反書第一人"。周森的一幅作品可以拍賣上千美元,可是他說:"我的錢除了養家餬口,全部捐掉,一分也不留。"
2000年,他在上海舉辦個人書法展,並將作品拍賣所得的6萬元全部捐贈給上海福利機構;
2001年5月,他在登封市潁陽鎮敬老院簽下為10位老人養老送老協定;
2001年,他組織了首都各界藝術家助學義捐;
2002年10月,他將20萬元義賣款捐贈"重慶萬州周森慈善愛心國小";
2003年非典期間,由他倡議策劃的"首都書畫名家翰墨丹心抗非典大型捐贈活動"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2004年10月30日,周森組織"情系西部o關註失學兒童"首都著名書畫家捐助活動……
2004年6月16日,聯合國隆重授予周森"世界和平大使"的殊榮。這是繼齊白石先生後,中國書畫界第二次有人榮膺此項獎項。周森得到了1萬美元的獎金,他再一次選擇了全部捐獻。
2006年暑期在河南信陽商城捐助20名貧困學生
2006年在河南省慈善總會捐助20名貧困學生
2006年捐建安徽省六安市壽縣周森慈善國小
2006年為烏蘭浩特市捐款30萬元,建立一所民族國小
2007年捐60萬元人民幣建河南南陽周森慈善愛心國小和河南商城周森慈善愛心敬老院……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捐贈價值300餘萬元的書畫
2008年7月22日 出版了《首都書畫家抗震救災書畫作品展集》,並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向地震災區人民捐贈了價值300萬元的《首都書畫家抗震救災書畫作品展集》。
2009年2月7日 捐贈周森(北京)國小愛心電腦教室 十萬元
2009年2月26日 中國三峽畫院迎接了周森院長資助十年的:河南登封縣周森敬老院的十位老人和河南蘭考縣周森國小的十名貧困生,帶領他們參觀了北京天安門及奧運場館,讓他們在北京度過了快樂的三天。
2009年11月參加“愛心雅士利,溫暖中華行”活動,並捐贈50萬元。
組織策劃“南水北調”百米長卷
組織策劃“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書畫展,並已出書
組織策劃“輝煌六十載”的書畫展,並已出書
擔任《新慈善》雜誌社的社長,長期為其投資
2010年3月28日 向雲南災區捐贈30萬元的書畫作品
2010年4月,隨“甘霖使者慰問團”前往貴州黔東南自治州送錢、送水

先進事跡

大別山金崗台腳下的安徽省金寨縣,是個出過洪學智將軍的紅色革命老區,這個地方留下了眾多革命先行者的足跡,也為當地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周森是聽著一個個革命傳說長大的,英雄的事跡和精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促成了他自幼剛毅堅強的個性。艱苦的童年生活給了周森以歷練和動力,他立志擺脫貧困來報效這片熱土,從而形成了他幼年時代的人生目標,從那時他就對社會弱勢群體產生了同情心。
周森出生的那個年代留給他的全部記憶就是貧窮、飢餓。他的童年和大多數同時代的農村孩子一樣:掏糞、砍柴、割麥……在上學之餘,還要幹著一年四季乾不完的農活。在語文課上一個偶然的心得改變了周森的人生航線,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1973年

那是周森9歲的時候,在一次語文課堂上他無意中翻到了作業本的背面,發現老師用筆蘸著紅墨水寫的批語透過紙張映成了反字,看上去挺好玩的。於是在這好玩之中,周森找到了靈感,找到了他人生追求的目標。從此,一顆童心對漢字反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琢磨如何拆字,如何反著書寫——連他自己也不會料到,自己9歲時所感到好玩繼續而練習、描摹反字的經歷,其實就是在研究中國漢字的反書,也從此決定了他今後的人生道路。

1976年

年滿12歲的周森偶然在朋友家裡看到一本破舊的《三希堂法帖》,那俊秀飄逸的神韻和靈動飛舞的線條使他對漢字書法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看得多了,聽得多了,慢慢地,周森看出來了,每一個字都是有生命的,每一筆、每一划都有自己的個性……由於家庭貧困買不起紙和筆,他就到山裡去砍柴,然後走上一整天將草挑到集鎮上去賣。寒來暑往,他為練字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功夫不負有心人。

1984年

到20歲時他的字已是揮灑自如,得到了一些行家的好評。一個巧合的機緣,周森受到著名書法家費新我的點撥,開始了由苦練8年的右手書寫改練左手寫反字。為了使自己能夠隨心所欲地將各種字型用左手反寫出來,他幾乎翻遍所有能夠找到的字典,研究漢字的結構特點、書寫技巧,以奠定自己紮實的書法基本功、文化底蘊。如果來歷數周森從練左手反書以來的艱辛往事,那是數不勝數的,光他練字用過的草紙就有兩噸之多,用壞的毛筆有兩百多支。

1992年

他左手反書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常人用右手寫正字的速度,提筆一揮而就,幾乎是水到渠成。
習字過程中,周森始終銘刻在心的是,在他還是懵懂孩子的時候,大伯周實敬在教他寫字時說的一番話。要想把字寫好首先要做到三高:第一是眼高,就是說要多看,尤其是多看大家的作品,取法乎上,看得多了心眼就通,自然會看出門道。第二是手高,是說要練出手勁,練到手上有意到筆到的感覺。說穿了,就是手上要有功夫。第三是人高,這是最難得的,是說人的格調高,心胸高遠、志向遠大、氣象高大,要成為一個有大學問、大智慧、大胸懷、大氣度的人。
每一個東升西落的日子裡,在處理完日常工作事務後,周森都讓自己沉靜地看著筆尖濕潤地親吻一張又一張宣紙,看著一個又一個大字在他的左手下越來越美麗,越來越有款有型地飛舞,他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進入了他所醉心的那種專注境界:專用為務,鑽堅仰高,忘其疲勞。夕陽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劃地,以草劌壁。臂穿皮刮,指抓摧折,見鰓出血,猶不休輟……
周森1992年出差到廣州,恰巧碰上了正在那裡舉辦的“中華百絕博覽會”,他以一個左手反書的繁體“龍”字震撼南粵大地,獲得大獎。3天時間,200幅作品被拿走收藏。中國書畫鑒評家賈靖宏為其題詞:“功深百練,華夏一絕”。廣州的這次得獎是周森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1998年

周森以左手反書:“善”字參加“長城黃河杯”國際書畫大賽,獲一等獎。中國書法界泰斗、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啟功先生稱讚他“書法獨秀”。

2000年

在上海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時,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炳森為他親筆題寫“書藝獨秀”。鑒於周森的藝術成就,國家郵政總局向全國發行30萬張5萬套周森作品的“郵資”明信片,以弘揚他的世德人品。他最終學有所成,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法寫作者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左手反書藝術家。
以“中華左手反書第一人”而聞名於世的周森,也曾被利益纏繞成了一團麻,出人意料的是他選擇的“逃避”方式竟然是在一家寺院裡落髮出家。期間,他始終不曾放棄過左手反書,在修行中打磨書法,在書法中感悟人生,無形中許多佛法禪理融入到他的筆端,從事慈善事業成了他的心愿,也成就了他今後發展的方向。
帶著對書法藝術的不懈追求,周森離開家鄉,幾年間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到各地去拜訪書法名家、揣摩書法碑刻。也就是在他到外地拜師習字期間,他的母親去世了,此時身在廣州的周森正在某地習字,正處於人生低谷期。當得到母親去世的噩耗時,老人已經去世幾天了。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奔喪回家的他跪行了一里多地,雖是跪爛了雙膝,但當他趕回家鄉時,母親入土已有兩天了。他沒能趕上親自為辛勞一生的母親送終,成為周森心中一輩子也抹煞不掉的遺憾。他跪在母親的墳頭泣不成聲。哭的累了,冥冥中他看到他出生時母親在月子裡,喝燉了一遍又一遍,整整燉了一個月的雞,仿佛看到了母親剛生完孩子,因為缺乏營養而蒼白的臉。過12歲生日時母親為了不讓他的孩子低人一等,吃上染成紅色的雞蛋,在家裡連買紅顏料的幾分錢都拿不出來的情況下,她踮著小腳撕掉尚未完全褪色的紅紙的“門對子”上的一塊紙,蘸著水把紅紙抹在雞蛋上,勉強弄成了紅雞蛋。……周森暗暗發誓:媽,我沒能給你養老送終,以後我要成名成家了,有能力了,一定好好供養像您一樣的慈母!
周森從未忘卻這個誓言。
2000年5月,周森偶然從一位朋友那裡了解到,河南登封穎陽鎮敬老院有10位70多歲的孤寡老人,因為經濟困頓,生活得很苦,他的心再也無法安寧。他親自從北京趕到登封,與10位老人見面。看到老人們飽經滄桑、備受艱辛生活肆虐的臉,周森如見到自己父母般的心酸和親切。敬老院因為資金緊張而簡陋不堪,沒有必備的生活設施。周森打定主意:一定要幫助他們,讓老人們安度一個像樣的晚年!

2004年

2月17日,剛剛過完春節,周森就冒著嚴寒又一次從北京千里迢迢趕到登封。這一次,他給“父母”們帶來了10萬元現金。為了一表兒子的“拳拳孝心”,他還冒著凜冽的寒風,專程為“父母”們購買了10袋大米、10袋麵粉、10箱蘋果、50公斤豬肉,作為給他們拜年的禮物。23位“父母”見到“兒子”歸來,個個激動萬分。一位老太太不停地抹著眼淚,拉著周森的手說:“孩子,你怎么就想的這么周到呢?這個村子裡就是有親生兒子的老人,有的也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啊……”老人們圍在周森身邊,爭著和“兒子”嘮家常。周森握著老人們的手,望著老人們臉上盛開如菊的笑容,忘掉了旅途的勞累。那親如家人的和睦氛圍,使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從2000年開始,每逢重陽節、春節,周森都儘量抽出時間到河南登封專門看望這些老人,關心老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每次他都帶上孝敬老人的禮物。老人們感動得留下了眼淚,拉著周森的手不停地噓寒問暖。周森說:“因為我自己的母親不在了,我就把這些老人當成我自己的父母一樣,去侍奉也好,孝順也好,盡我的一些能力給他們出點錢,逢年過節去看看他們,我也想找回我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感覺。”為了能讓這些老人們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周森前後為敬老院捐獻累計超過百萬元人民幣,而老人們同樣也把周森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據登封市穎陽鎮敬老院院長說,前年敬老院裡有幾個老人身體不太好,周森先生聽說了以後從北京飛回來,給老人們看病,還一塊照了合影。可惜的是那幾個老人現 在已經不在了,去世的時候還把周森的照片揣在懷裡,當時的情景很是感人。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沒有比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更能教育下一代的了。周森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明,書法家生命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書法造詣上,還體現在對社會的關心上,為老人們營造一個更好的養老環境,在周森看來是份內的事情。看著老人們臉上綻開的笑顏,他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如今,這個敬老院在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一致倡議下,把名字改為“周森敬老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