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讀完義大利史/周末讀史叢書》以適中的篇幅,詳略得當、錯落有致地將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和國家展現在讀者面前,它以歷史為經,以事件和人物為緯,將埃特魯里亞、古羅馬帝國、平民公社、中世紀、文藝復興直到本世紀初的各個時期一一娓娓述說。既描寫她的輝煌,也描寫她的黑暗,既描寫她的民主曙光,也描寫她經歷的奴役和屈辱,將義大利五光十色的歷史畫卷一一真實地在我們眼前鋪開。 《周末讀完義大利史/周末讀史叢書》作者瓦萊里奧·林特納。
基本介紹
- 書名:周末讀完義大利史/周末讀史叢書
- 作者:瓦萊里奧·林特納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292頁
- 開本:16
- 外文名:A Traveller's History of Italy
- 譯者:郭尚興
-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要想深刻地了解歐洲,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先了解義大利,這不只是由於古羅馬帝國曾經統治西起不列顛、西班牙,東至幼發拉底河,南達北非,北迄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的廣大區域,使之商旅輻輳,驛站棋布,形成“條條大道通羅馬”的壯觀景象,更因其歐洲的文學藝術、政治脈絡、意識形態和人生理念無不染有古羅馬或義大利的烙印。本書執時光長河之水汩汩流過埃特魯里亞、古羅馬帝國、平民公社、中世紀、文藝復興直到本世紀初的各個時期,將義大利歷史的光輝燦爛與野蠻黑暗、政治的民主曙光與血腥暴力;經濟的繁榮昌盛與民不聊生、民眾的樂觀向上與堅忍不拔等真實畫卷緩緩在我們眼前展開。當你漫步在歷經滄桑的羅馬街頭時,曾經踏著古老的鋪路石從此處經過的歷代各色人物自然而然地呈現在你的心頭,把歷史與當今義大利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周末讀完義大利史/周末讀史叢書》作者瓦萊里奧·林特納。
《周末讀完義大利史/周末讀史叢書》作者瓦萊里奧·林特納。
圖書目錄
策劃人語
前言
Ⅰ 早期義大利:從洞穴時代到伊特魯里亞文明
石器時代
紅銅和青銅時代
鐵器時代
鳩占鵲巢:希臘人的入侵及影響
揭開伊特魯里亞人的神秘面紗
Ⅱ 重沐羅馬時代的偉大光輝
美妙傳說代代傳:羅馬的建立和王政時代
燦爛篇章之序曲:羅馬共和國
平地驚雷:羅馬革命和由共和國向帝國的轉變
世界的中心:羅馬及其鼎盛時期的’帝國
Ⅲ 神秘中世紀:從蠻族時代到城邦文明
中世紀早期(476~1024年):蠻族入侵、拜占庭帝國和教皇統治時期
城市和城市公社
1024~1303年:諾曼人、教皇和帝國時期
Ⅳ 獨步千古的文藝復興
義大利城市的獨裁政治
奇蹟之城——威尼斯
亞諾河畔的明珠——佛羅倫斯
多彩政治劇的舞台——米蘭
分分合合教皇國
那不勒斯王國
藝術和文化的復興
Ⅴ 刀俎之下數百年:外國統治時期
文藝復興運動的結束
西班牙人統治下的義大利
侶世紀:從烏得勒支和約到拿破崙
啟蒙運動和開明改革
覺醒:義大利與法國大革命
Ⅵ 鳳凰涅槃:義大利的復興與統一
早期的復興運動:(1820~1821年和1831~1832年的革命失利)
通往1848年之路
1848年:錯失良機?
統一:1849~1870年
Ⅶ 一波三折:自由國家和法西斯主義
自由國家初期:1861~1887年
克里斯皮與國家危機:1887~1900年
焦利蒂時代:1900~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烽火中的義大利
誤入歧途:法西斯主義
Ⅷ 霧霾飄散:戰後及當代義大利
鞏固時期:1948~1960年
“經濟奇蹟”:20世紀60年代的義大利
20世紀70年代的義大利:炙熱之秋、文化革命和恐怖主義
當代義大利
附錄
羅馬帝國時期的歷代帝王
文藝復興時期的歷任教皇、帝王、總督和那不勒斯國王
義大利著名藝術家(1200~1600年)
義大利統一後歷任國家元首、教皇及總理
大事年表
眾議院選舉結果(1946~1992年)
有關義大利歷史的著作選讀
歷史地名索引
前言
Ⅰ 早期義大利:從洞穴時代到伊特魯里亞文明
石器時代
紅銅和青銅時代
鐵器時代
鳩占鵲巢:希臘人的入侵及影響
揭開伊特魯里亞人的神秘面紗
Ⅱ 重沐羅馬時代的偉大光輝
美妙傳說代代傳:羅馬的建立和王政時代
燦爛篇章之序曲:羅馬共和國
平地驚雷:羅馬革命和由共和國向帝國的轉變
世界的中心:羅馬及其鼎盛時期的’帝國
Ⅲ 神秘中世紀:從蠻族時代到城邦文明
中世紀早期(476~1024年):蠻族入侵、拜占庭帝國和教皇統治時期
城市和城市公社
1024~1303年:諾曼人、教皇和帝國時期
Ⅳ 獨步千古的文藝復興
義大利城市的獨裁政治
奇蹟之城——威尼斯
亞諾河畔的明珠——佛羅倫斯
多彩政治劇的舞台——米蘭
分分合合教皇國
那不勒斯王國
藝術和文化的復興
Ⅴ 刀俎之下數百年:外國統治時期
文藝復興運動的結束
西班牙人統治下的義大利
侶世紀:從烏得勒支和約到拿破崙
啟蒙運動和開明改革
覺醒:義大利與法國大革命
Ⅵ 鳳凰涅槃:義大利的復興與統一
早期的復興運動:(1820~1821年和1831~1832年的革命失利)
通往1848年之路
1848年:錯失良機?
統一:1849~1870年
Ⅶ 一波三折:自由國家和法西斯主義
自由國家初期:1861~1887年
克里斯皮與國家危機:1887~1900年
焦利蒂時代:1900~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烽火中的義大利
誤入歧途:法西斯主義
Ⅷ 霧霾飄散:戰後及當代義大利
鞏固時期:1948~1960年
“經濟奇蹟”:20世紀60年代的義大利
20世紀70年代的義大利:炙熱之秋、文化革命和恐怖主義
當代義大利
附錄
羅馬帝國時期的歷代帝王
文藝復興時期的歷任教皇、帝王、總督和那不勒斯國王
義大利著名藝術家(1200~1600年)
義大利統一後歷任國家元首、教皇及總理
大事年表
眾議院選舉結果(1946~1992年)
有關義大利歷史的著作選讀
歷史地名索引
文摘
石器時代
首先,讓我們回到大約公元前20萬年之前的第二間冰時期。當時,氣候溫暖,到處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熱帶動物,如大象、河馬、犀牛之類在義大利半島的森林裡、平原上徜徉,早期義大利人與這些動物共享著這片土地。雖然迄今為止,我們尚未發現這些舊石器時代早期人種的直立遺骸,但一般認為他們屬於直立猿人。人們曾在維羅納和伊莫拉附近發掘出他們用過的工具,其中尤以手斧最為典型;另外,在羅馬旁邊的托里姆皮埃特拉也找到了當時一個真實的居住點,並伴有棚屋及飯菜殘渣的遺蹟。在大約公元前6萬年前的中石器時期,義大利半島曾有尼安德特人居住。和他們的先人一樣,這個時期的人仍屬原始人類,形體與類人猿相似,智力可能尚不發達。毫無疑問,他們的壽命短暫,生活艱難,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幾乎整天都要為生存和獲取食物而奔波。但和他們的先人不同的是,尼安德特人時代的義大利人已開始使用墓葬,一些墓穴和公墓的遺址已在羅馬南部的洞穴里被發現。更多的證據來自對他們的遺骸的考古發現,及山洞裡發現的他們使用過的燧石器,其中尤以在阿布魯齊的基耶蒂附近和韋諾薩的考古發現最為引人注目。不過,更值得我們注意的也許要數在利古里亞的巴蘇羅洞底發現的他們的兩個腳印。西西里島上的人類生活史則似乎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3萬年前的上舊石器時代初期,當時的人類可能是從大陸上跨過墨西拿海峽來到西西里的。
公元前1萬年前後,其他更為高級的人種也開始遷入義大利,一般認為他們可能來自亞洲和非洲。這些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基本上過著遊牧性質的穴居生活,以採集食物為生。他們開始使用火,但不會豢養動物和種植莊稼,居住零散且人數稀少。根據在福齊諾地區出土的顱骨判斷,他們可能屬於克羅馬努人種。我們對他們的了解主要來自對其居住過的山洞和其他石穴的考古發現。在那些洞穴里,人們發現了當時的關於原始動物的一些繪畫。從這一點判斷,他們在文化上與西班牙半島和法國南部的人種有些相似。這些居住點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萬年左右,並且在西西里島西部的利萬佐島、在該島北海岸的皮利格里諾山的阿達烏拉、在卡拉布西里的拉米多以及蒂沃利附近的波萊西尼石窟皆有發現。稍晚一些的證據,可見於普利亞大區奧特朗託附近的羅馬內利山洞及西北海岸的巴爾齊羅西的格里馬爾蒂石洞。人們在特拉西梅諾湖附近也發現了一幅石器時代的美女畫像,但總體來說,比起同時代的法國人和西班牙人,他們的藝術水平並不算高。相比之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一個武器倉庫的爆炸而無意間發現的阿達烏拉山洞裡,則藏有迄今為止在義大利發現的神秘舊石器晚期可能最為引人注目的繪畫。其中最為傑出的一幅描繪的是人類的一種祭祀活動或者性啟蒙的儀式。
大約到了公元前5000年,這些冰河期的人類逐漸被當時進入義大利的中石器時代的文化族群所替代。後者掌握了較為先進的燧石器和骨器,尤其是弓箭,因而更善於打仗和狩獵,另外,正是從那時起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義大利的氣候模式和動植物群。
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間,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義大利的經濟發展有了歷史性的飛躍,因為正是從那個時期起才有了農業,早期的義大利人便開始了從食物採集者到糧食生產者的轉變。
這種轉變帶來兩大成果:一是人口的大量增加,二是促使人們開始群居生活。那些糧食生產者和動物飼養者大概是從近東地區遷到加爾加諾的,而在遷移之前他們可能自公元前7000年便已在那個地區生存了。當時他們的定居點主要是在科帕內維加塔。最初的各個零散的棚屋逐漸擴大成群,各個棚屋群後來又一步步地發展成了村莊。這些村莊是1943年皇家空軍偵察時發現的,可以在普利亞大區的福賈附近的塔沃列雷平原的上空看到。這些新石器時期的義大利人同時學會了編織和製造陶器。對此,人們在威尼托的莫利諾卡薩羅塔發現的一些形狀奇特的方口陶器便是證明。據考古出土的骸骨判斷,他們的頭長而窄,身材矮小,屬地中海人種。他們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他們的墓葬習俗,即通常將死者放在一個封閉的位置,如山洞、土坑或者溝壕,然後以石頭蓋之。他們還常常將死者的肌肉從屍骨上剝離下來塗成紅色,然後與裝滿食物的瓶子、飾物、衣服、武器等葬在一起。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仍過著一種遊牧生活,當一方的土地被開墾殆盡後,他們會繼續向別處遷移,導致他們向義大利東南部的擴展,最終遍布整個義大利半島,並在所到之處傳播著他們的生產方式。
紅銅和青銅時代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間,義大利半島上開始使用紅銅。據推測,最初的紅銅可能是從賽普勒斯傳到義大利南部,並從波希米亞傳到波河流域以及阿爾卑斯山附近的。直到晚些時候,本土的紅銅才開始出現。隨紅銅一起來到歐洲中部的是頭部寬而圓的阿爾卑斯人,而義大利也從此進入紅銅時代;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銅石並用時代,因為當時紅銅相當稀缺,只能對石器起補充作用,還不能取而代之。與此同時,新的文化也開始在義大利傳播,並形成了與新石器時代其他文化共存的局面,其存在證據可見於薩萊諾附近的瓜多、布雷西亞附近的雷梅德洛和托斯卡納的里納爾多內。大約從這個時期起,在義大利中南部、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出現了突出地面的巨大石冢。這些石冢往往由石棚、一個用巨石板做成的棺槨及一些豎石紀念物或固定在地面上的單個巨大紀念石碑組成。關於這一點,典型例證就是撒丁島上的一些大型墳墓,它們可能是數代人共用的墓葬群。
泰拉馬拉文化和亞平寧文化
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近東地區的人們已經懂得煉銅時加入錫可以製造出一種優質的合金。這一技術在公元前1800年前後傳到了義大利,義大利從此邁入了青銅時代。該時期的主要文化族群包括義大利北部的湖上樁屋族群,即後來的泰拉馬拉文化,以及義大利中南部的亞平寧文化,亦稱外泰拉馬拉文化。湖上樁屋族群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是由多瑙河穿越阿爾卑斯山口的中部進人義大利的。其名“湖上樁屋”源於他們主要的生存特徵——他們的村莊多建於義大利北部的湖泊旁,如馬喬列湖、加爾達湖及波河流域湖面上的樹樁或柱子上。泰拉馬拉文化之名來自於一個意為氨土或肥土的名稱,此種氨土是當地人對一種肥沃黑土的稱呼,正是在那種泥土中我們發現了這類文化的遺址。由於他們在冶金方面的傑出水平,這一文化部落在紅銅和青銅時代迅速發展。儘管如此,他們首先且主要是農民和牧民,同時從事狩獵和打魚,並與其他部落有貿易往來。他們使用輪車,有編織業和制陶業。然而,他們文化的一個最顯著特徵仍要數火葬習俗,即將死者火化後把骨灰瓮分排擺放在村莊附近的公墓之中。另外,他們使用的語言可能屬於印歐語系的一種。
相比之下,外泰拉馬拉文化則要落後些。該文化部落居住在自波洛尼亞至普利亞的亞平寧地區,大多是一些流浪的牧羊人。他們夏天在高地生活,冬天則移向低地,這一點倒與今天的牧羊人不無相似之處。儘管他們也可能使用某種印歐語言,但和北方的泰拉馬拉文化部落不同的是,他們使用土葬。最初兩種文化之間的貿易交流逐漸發展成亞平寧文化和泰拉馬拉文化兩個部落之間的和平往來與發展。大約到公元前1200年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融合,這一點可見諸於安科納附近的皮亞內諾和塔蘭託附近的斯科利奧德拉托諾。
有趣的是,我們注意到泰拉馬拉文化和亞平寧文化的融合還存在於青銅時代的西西里島的米拉措和利帕里群島。自從有了利帕魯斯的傳說之後,這種文化融合便被稱作奧索尼文化。據說,利帕魯斯是一位義大利中南部奧索尼人的王子,他曾經來到利帕里並定居在那裡。與西西里島相似,撒丁島文化整體上處於封閉和獨立發展的狀態。在這裡,最顯著的青銅時代的文化不僅綿延到該時代的終結,即公元前1400年在右,而且,在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到來時仍在持續,這就是以他們建造的巨大石堡和石塔而得名的“塔樓文化”。此類建築迄今為止已發現了6000多座,數目之大,令人驚嘆。毫無疑問,消逝在歷史長河裡的一定更多。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的建築工藝也越來越精細高明。到公元前6世紀,這些石堡可能已被用於抵禦到撒丁島掠奪礦產資源的迦太基人。此類建築的代表在巴魯米尼就可以看到,它們往往建造得極為精妙複雜,四周有層層高牆環繞。P1-5
首先,讓我們回到大約公元前20萬年之前的第二間冰時期。當時,氣候溫暖,到處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熱帶動物,如大象、河馬、犀牛之類在義大利半島的森林裡、平原上徜徉,早期義大利人與這些動物共享著這片土地。雖然迄今為止,我們尚未發現這些舊石器時代早期人種的直立遺骸,但一般認為他們屬於直立猿人。人們曾在維羅納和伊莫拉附近發掘出他們用過的工具,其中尤以手斧最為典型;另外,在羅馬旁邊的托里姆皮埃特拉也找到了當時一個真實的居住點,並伴有棚屋及飯菜殘渣的遺蹟。在大約公元前6萬年前的中石器時期,義大利半島曾有尼安德特人居住。和他們的先人一樣,這個時期的人仍屬原始人類,形體與類人猿相似,智力可能尚不發達。毫無疑問,他們的壽命短暫,生活艱難,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幾乎整天都要為生存和獲取食物而奔波。但和他們的先人不同的是,尼安德特人時代的義大利人已開始使用墓葬,一些墓穴和公墓的遺址已在羅馬南部的洞穴里被發現。更多的證據來自對他們的遺骸的考古發現,及山洞裡發現的他們使用過的燧石器,其中尤以在阿布魯齊的基耶蒂附近和韋諾薩的考古發現最為引人注目。不過,更值得我們注意的也許要數在利古里亞的巴蘇羅洞底發現的他們的兩個腳印。西西里島上的人類生活史則似乎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3萬年前的上舊石器時代初期,當時的人類可能是從大陸上跨過墨西拿海峽來到西西里的。
公元前1萬年前後,其他更為高級的人種也開始遷入義大利,一般認為他們可能來自亞洲和非洲。這些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基本上過著遊牧性質的穴居生活,以採集食物為生。他們開始使用火,但不會豢養動物和種植莊稼,居住零散且人數稀少。根據在福齊諾地區出土的顱骨判斷,他們可能屬於克羅馬努人種。我們對他們的了解主要來自對其居住過的山洞和其他石穴的考古發現。在那些洞穴里,人們發現了當時的關於原始動物的一些繪畫。從這一點判斷,他們在文化上與西班牙半島和法國南部的人種有些相似。這些居住點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萬年左右,並且在西西里島西部的利萬佐島、在該島北海岸的皮利格里諾山的阿達烏拉、在卡拉布西里的拉米多以及蒂沃利附近的波萊西尼石窟皆有發現。稍晚一些的證據,可見於普利亞大區奧特朗託附近的羅馬內利山洞及西北海岸的巴爾齊羅西的格里馬爾蒂石洞。人們在特拉西梅諾湖附近也發現了一幅石器時代的美女畫像,但總體來說,比起同時代的法國人和西班牙人,他們的藝術水平並不算高。相比之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一個武器倉庫的爆炸而無意間發現的阿達烏拉山洞裡,則藏有迄今為止在義大利發現的神秘舊石器晚期可能最為引人注目的繪畫。其中最為傑出的一幅描繪的是人類的一種祭祀活動或者性啟蒙的儀式。
大約到了公元前5000年,這些冰河期的人類逐漸被當時進入義大利的中石器時代的文化族群所替代。後者掌握了較為先進的燧石器和骨器,尤其是弓箭,因而更善於打仗和狩獵,另外,正是從那時起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義大利的氣候模式和動植物群。
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間,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義大利的經濟發展有了歷史性的飛躍,因為正是從那個時期起才有了農業,早期的義大利人便開始了從食物採集者到糧食生產者的轉變。
這種轉變帶來兩大成果:一是人口的大量增加,二是促使人們開始群居生活。那些糧食生產者和動物飼養者大概是從近東地區遷到加爾加諾的,而在遷移之前他們可能自公元前7000年便已在那個地區生存了。當時他們的定居點主要是在科帕內維加塔。最初的各個零散的棚屋逐漸擴大成群,各個棚屋群後來又一步步地發展成了村莊。這些村莊是1943年皇家空軍偵察時發現的,可以在普利亞大區的福賈附近的塔沃列雷平原的上空看到。這些新石器時期的義大利人同時學會了編織和製造陶器。對此,人們在威尼托的莫利諾卡薩羅塔發現的一些形狀奇特的方口陶器便是證明。據考古出土的骸骨判斷,他們的頭長而窄,身材矮小,屬地中海人種。他們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他們的墓葬習俗,即通常將死者放在一個封閉的位置,如山洞、土坑或者溝壕,然後以石頭蓋之。他們還常常將死者的肌肉從屍骨上剝離下來塗成紅色,然後與裝滿食物的瓶子、飾物、衣服、武器等葬在一起。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仍過著一種遊牧生活,當一方的土地被開墾殆盡後,他們會繼續向別處遷移,導致他們向義大利東南部的擴展,最終遍布整個義大利半島,並在所到之處傳播著他們的生產方式。
紅銅和青銅時代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間,義大利半島上開始使用紅銅。據推測,最初的紅銅可能是從賽普勒斯傳到義大利南部,並從波希米亞傳到波河流域以及阿爾卑斯山附近的。直到晚些時候,本土的紅銅才開始出現。隨紅銅一起來到歐洲中部的是頭部寬而圓的阿爾卑斯人,而義大利也從此進入紅銅時代;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銅石並用時代,因為當時紅銅相當稀缺,只能對石器起補充作用,還不能取而代之。與此同時,新的文化也開始在義大利傳播,並形成了與新石器時代其他文化共存的局面,其存在證據可見於薩萊諾附近的瓜多、布雷西亞附近的雷梅德洛和托斯卡納的里納爾多內。大約從這個時期起,在義大利中南部、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出現了突出地面的巨大石冢。這些石冢往往由石棚、一個用巨石板做成的棺槨及一些豎石紀念物或固定在地面上的單個巨大紀念石碑組成。關於這一點,典型例證就是撒丁島上的一些大型墳墓,它們可能是數代人共用的墓葬群。
泰拉馬拉文化和亞平寧文化
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近東地區的人們已經懂得煉銅時加入錫可以製造出一種優質的合金。這一技術在公元前1800年前後傳到了義大利,義大利從此邁入了青銅時代。該時期的主要文化族群包括義大利北部的湖上樁屋族群,即後來的泰拉馬拉文化,以及義大利中南部的亞平寧文化,亦稱外泰拉馬拉文化。湖上樁屋族群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是由多瑙河穿越阿爾卑斯山口的中部進人義大利的。其名“湖上樁屋”源於他們主要的生存特徵——他們的村莊多建於義大利北部的湖泊旁,如馬喬列湖、加爾達湖及波河流域湖面上的樹樁或柱子上。泰拉馬拉文化之名來自於一個意為氨土或肥土的名稱,此種氨土是當地人對一種肥沃黑土的稱呼,正是在那種泥土中我們發現了這類文化的遺址。由於他們在冶金方面的傑出水平,這一文化部落在紅銅和青銅時代迅速發展。儘管如此,他們首先且主要是農民和牧民,同時從事狩獵和打魚,並與其他部落有貿易往來。他們使用輪車,有編織業和制陶業。然而,他們文化的一個最顯著特徵仍要數火葬習俗,即將死者火化後把骨灰瓮分排擺放在村莊附近的公墓之中。另外,他們使用的語言可能屬於印歐語系的一種。
相比之下,外泰拉馬拉文化則要落後些。該文化部落居住在自波洛尼亞至普利亞的亞平寧地區,大多是一些流浪的牧羊人。他們夏天在高地生活,冬天則移向低地,這一點倒與今天的牧羊人不無相似之處。儘管他們也可能使用某種印歐語言,但和北方的泰拉馬拉文化部落不同的是,他們使用土葬。最初兩種文化之間的貿易交流逐漸發展成亞平寧文化和泰拉馬拉文化兩個部落之間的和平往來與發展。大約到公元前1200年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融合,這一點可見諸於安科納附近的皮亞內諾和塔蘭託附近的斯科利奧德拉托諾。
有趣的是,我們注意到泰拉馬拉文化和亞平寧文化的融合還存在於青銅時代的西西里島的米拉措和利帕里群島。自從有了利帕魯斯的傳說之後,這種文化融合便被稱作奧索尼文化。據說,利帕魯斯是一位義大利中南部奧索尼人的王子,他曾經來到利帕里並定居在那裡。與西西里島相似,撒丁島文化整體上處於封閉和獨立發展的狀態。在這裡,最顯著的青銅時代的文化不僅綿延到該時代的終結,即公元前1400年在右,而且,在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到來時仍在持續,這就是以他們建造的巨大石堡和石塔而得名的“塔樓文化”。此類建築迄今為止已發現了6000多座,數目之大,令人驚嘆。毫無疑問,消逝在歷史長河裡的一定更多。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的建築工藝也越來越精細高明。到公元前6世紀,這些石堡可能已被用於抵禦到撒丁島掠奪礦產資源的迦太基人。此類建築的代表在巴魯米尼就可以看到,它們往往建造得極為精妙複雜,四周有層層高牆環繞。P1-5
序言
義大利的歷史是整個歐洲歷史進程的集中體現,但又與歐洲史殊情殊景,這著實有些奇怪。藉助古羅馬的霸權,義大利曾盛極一時。當時羅馬帝國的勢力從大西洋延伸到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從蘇格蘭低地延伸到撒哈拉沙漠。難怪有人認為地中海位於文明世界的中心,也難怪20世紀早期俄國和德國的皇帝採用本族語中的“愷撒”這個頭銜。而且,義大利的影響並未隨著古羅馬帝國的衰落而煙消雲散:在梵蒂岡,精神領域的新“愷撒”對全球發號施令;義大利的銀行業和藝術天才左右著歐洲乃至世界的觀念;熱那亞人1492年發現了美洲大陸;馬可尼對無線電通信做出了巨大貢獻;馬基雅弗利的治國理論也毫不遜色。
但是到了近代,義大利在國際事務中卻成了旁觀者。儘管在19世紀和20世紀,義大利曾自命不凡,但它在歐洲均勢中其實已無足輕重;所謂的義大利帝國也主要由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剩下的殘餘組成。縱游義大利,不難發現,其北部和歐洲完全一樣,而南方偏遠地區的風貌和氣候則與北非極為相似。如今,即便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部,也只有少數學生將義大利語作為主要外語來學習。特別是英國人——除了義大利的足球運動員和義大利情人之外,他們從不拿義大利人當回事兒,而這兩者都具有季節性的特徵。
本書清晰曉暢,通俗易懂,富有知識性。其長處之一就是對義大利人的優、缺點均做出了合理的歷史評價。這是件好事,因為義大利一直是旅遊者的夢想之地——從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場到西西里的希臘神廟,從豐富多彩、無與倫比的藝術畫廊和博物館到寧靜優美、柏林覆蓋的山岡。共產主義和天主教信仰、都市的時髦和鄉民的淳樸、令人吃驚的自我意識和引人注目的慷慨之舉,都神奇地融入了義大利這個獨一無二的整體。這本深入淺出的著作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將幫助你探究義大利歷史的奧秘。
丹尼斯·賈德
但是到了近代,義大利在國際事務中卻成了旁觀者。儘管在19世紀和20世紀,義大利曾自命不凡,但它在歐洲均勢中其實已無足輕重;所謂的義大利帝國也主要由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剩下的殘餘組成。縱游義大利,不難發現,其北部和歐洲完全一樣,而南方偏遠地區的風貌和氣候則與北非極為相似。如今,即便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部,也只有少數學生將義大利語作為主要外語來學習。特別是英國人——除了義大利的足球運動員和義大利情人之外,他們從不拿義大利人當回事兒,而這兩者都具有季節性的特徵。
本書清晰曉暢,通俗易懂,富有知識性。其長處之一就是對義大利人的優、缺點均做出了合理的歷史評價。這是件好事,因為義大利一直是旅遊者的夢想之地——從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場到西西里的希臘神廟,從豐富多彩、無與倫比的藝術畫廊和博物館到寧靜優美、柏林覆蓋的山岡。共產主義和天主教信仰、都市的時髦和鄉民的淳樸、令人吃驚的自我意識和引人注目的慷慨之舉,都神奇地融入了義大利這個獨一無二的整體。這本深入淺出的著作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將幫助你探究義大利歷史的奧秘。
丹尼斯·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