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與米蘭聊天:龜背上的花紋

周末與米蘭聊天:龜背上的花紋

《周末與米蘭聊天:龜背上的花紋》講述了在大英博物館中國館裡,米蘭和她在英國認識的中國女孩子馬蘭一起,發現一隻美麗的來自漢代的漆杯。更讓她驚喜的是,刻在漆杯上的那些漢字,她竟然都能認識。在那一瞬間,她好像突然聽到一個穿越千年的聲音在她耳邊低語……米蘭開始跟著媽媽,追溯中國漢字美麗而悠遠的歷史。她終於明白,用自己的手,握著一支筆,蘸著墨水,在潔白的紙上一筆一畫地寫下內心的感受…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基本介紹

  • 書名:周末與米蘭聊天:龜背上的花紋
  • 出版社: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230頁
  • 開本:32
  • 作者:程瑋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周末與米蘭聊天:龜背上的花紋》是“周末與愛麗絲聊天”系列的續集。

作者簡介

程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982年頁祖槓尋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88年在西柏林國際電視中心培訓畢業。中篇小說《來自異國的孩子》、長篇小說《少女的紅髮卡》分別獲第一、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電視劇作《秋白之死》獲1987年飛天獎最佳編劇,電影《豆蔻年華》獲金雞獎及政府獎。自2008年以來,出版紋厚腿有“程瑋至真小說散文”(8部)。2009年在德國LSKOPRESS出版德文版短篇小說集《白色的塔》。

圖書目錄

第一章倫敦計畫
第二章聖·安普的馬蘭
第三章羅塞塔碑
第四章聽,聽那遠古的聲音
第五章龜背上的花紋
第六章當人類有了文字
第七章課文的風波
第八章古人來信
第九章書寫,最美麗的藝術
第十章米蘭寫給馬蘭的信
那一份責任(代後記)

後記

這是“周末與愛麗絲聊天”系列的續集。
中國已經簽墓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人,充滿自信地告別父母,走出國門,去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在陌生的人群中生活、學習。但是,面對外面的世界,他們的心理並沒有完全準備好悼記棄。因此,我為他們寫了“周末與愛麗絲聊天”這一系列。這個系列著重介紹了西方的禮儀禮節,並且對父母、對家庭、對金錢、對美麗、對愛情進行企汽付了思考和分析。
隨著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逐步低齡化,我開始意識到,在網路世界和應試教育背景之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學生們,他們缺少的並不是對外部世界和外部文化的了解。他們知道黑格爾,知道康德,但他們不一定知道老子、莊子。他們欣賞梅紐因,欣賞莫扎特,但他們不一定知道,我們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最優美動聽的樂器,有著最打動人心的音樂。
他們缺少一種植根在本土文化上孕育而成的自信。沒有這樣一種自信,他們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拾人牙慧。
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地球人,首先得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這是人類千百年來反覆思索的問題。當然,這樣的問題沒有一個共解。但是,探索答案的過程,就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過程。我把這樣的思索,寫進了這個“周末與米蘭聊天”的系列。這可以看做“周末與愛麗絲聊天”的第二個系列。
你從哪裡來?
當然,你從你的父親和母親那裡來。
這是一個準確而簡單的回答。
現在,我們從你這一代開始,往上追溯。你父母各有自己的父母。所以,你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四個。
我們再往上追溯,他們四個各自有自己的父母,你於是就有了四個太祖父四個太祖母。這八個人各自有自己的父母。你的祖先現在已經變成十六個。
以此類推,往上追溯十代人,你的祖先已經變成一千多人。如果再繼續往上追溯,比如說,我們追溯到1628年。你那時的祖先加起來已經是好幾千人。
那一年,中國爆發了明朝農民起義。你的幾千個祖先當時如果走到一起,將是一支蔚為壯觀的農民起義的隊伍。在那個多難動盪的時代,你的幾千個祖先生活在充滿災難、饑荒、瘟疫和戰爭的世界裡。每時每刻,他們離死神只有一步之遙,他們存活的機率或許只是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
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唯有生命力最強盛、最聰明、最幸運的人,才能夠僥倖存活下來。假設一下,在1628年你那幾千個祖先中間,其中有任何一個夭折早亡,你家族生命鏈上的一個環節就脫落了。那么,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你。
可是,他們竟然全部都生存下來了!一代一代,綿延悠遠,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於是,就有了你。
你是一個普通的人,但你同時也是天地的精華、生命的奇蹟。
你來到這個世界,是負有一份責任的。
你的第一份責任是,精彩而有尊嚴地生活。到了成熟的年齡以後,你應該責無旁貸地做一個父親、一個母親,讓你的生命延續下去。你的生命不屬於你一個人,它屬於一個歷史悠久的宏大的群體。這個群體從遠古走來,通過你,還將走向更遠的未來。你家族的幾千年的生命鏈條,不能在你這裡斷落。
你的第二份責任是,把我們中華民族古老辨良棵的文化接過來、傳下去。就比如,我們古老而美麗的漢字。從我們幾千年以前的祖先在龜甲和獸骨上刻下第一刀起,一直到今天,我們可以通過鍵盤敲打出各種文體恥束您戒的漢字。中華文明走過了很遙遠很漫長的路,一路長途跋涉,歷盡艱難。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有的已經無法補救。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那一份傑出和天賦,為我們的文化增光添彩的。這樣的人畢竟只是少數。我和你們,或許都屬於那大多數。但是,文化傳承的重任,恰恰就是落在這大多數的肩膀上。
我們要學會在五光十色的世界裡,堅守我們自己的文化。
我生活在德國。當和朋友們一起出去吃飯的時候,我事先總是反覆向大家強調,千萬不要因為我的緣故去中國餐館吃飯。去哪家餐館吃,吃什麼,我都無所謂。其實,有一句話我不好意思說出口,那就是,我不願意去中國餐館吃飯。
在我生活的這個城市有大大小小三百多家中國餐廳,最牛的一家甚至把上海豫園的湖心亭都原式原樣搬了過來。但是,沒有一家中國餐館,讓我有興趣自覺自愿地走進去。有的口味很地道,但地毯髒乎乎的,走上去還有點粘鞋底。有的倒是氣派堂皇,開在最高檔的酒店裡。但做出來的菜,除了菜名以外,跟真正中國菜還有十萬八千里。最絕的是,我去過一個中國餐館,他們給我這箇中國人也一視同仁地送上刀叉和盤子。在我堅決的要求下,才給我換了一次性筷子和一個小碗。他們的餐單里甚至連中國餐館最起碼的青菜豆腐都沒有。其實,有一家亞洲超市就在他們附近。那裡每天都有從荷蘭空運過來的中國蔬菜,有青菜、韭菜、莧菜、茼蒿,或者是苦瓜、絲瓜、通菜,應有盡有。可他們給客人提供的蔬菜硬是德國每個超市都有的大白菜。我一個朋友的父母來德國,在一家中國餐館吃了一個跟宮保雞丁的味道和樣子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宮保雞丁”。她的父親去責問餐館。人家回答說,這裡專門做給德國人吃。多少年來,中國餐館總是在想方設法適應當地人的口味。但事到如今,它在海外已經成了廉價餐館的代名詞。連德國的小孩子都知道,中國人開的餐館做的並不是真正的中國餐。我們中國美食文化的優勢,在海外已經消失殆盡。
我家附近的一家很小的日本餐館。每天晚上人頭攢動,吃完一撥又來一撥。每次訂桌子的時候,他們總是困難重重找不出空桌。他們的餐單很簡單,就幾種菜,價格也不菲,但做的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菜。.不管什麼客人來,他們擺出的永遠是一雙筷子。有一次,一個德國人請求換成刀叉,說他不會使筷子。端盤子的日本女孩子禮貌而客氣地告訴他,日本菜就是用筷子吃的。他應該試一試。人家試了,很高興很滿足。
再進一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中國人在法國餐館想要一雙筷子。我相信人家餐館的跑堂會立刻客客氣氣把他帶到門外,對他-說,往前一百米再左拐,那裡有家中國餐館,去那裡用筷子吃吧!他們寧可失k-一個客人,也不願意隨和遷就。這不是傲慢,這是堅守。
要知道,在很多時候,文化不應該融合,因為融合等同於消失。如果一個人熱愛某一種文化,就應該帶著崇敬堅守它。有了這份堅守,我們的文化才會綿延不斷地一代代傳遞下去,永遠保持它真正的尊嚴和價值。
我們的漢字也一樣。它需要你們的堅守。
你們已經開始學英語,或許你們以後還會學習其他的語言。但你們永遠要記住,漢字是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永遠的財富。你要珍惜這份財富,你要小心翼翼地守護它,你還要更加小心翼翼地把它傳下去。
在“周末與米蘭聊天”這個系列裡,小讀者們將與生長在德國的中國女孩子米蘭一起以新的視野和角度重新了解中國文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新的認識和思考,認真去尋找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