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預測
眾所周知,《周易》是一部蘊含深邃中華古老哲學智慧文明的淵源巨著,核心使為“占卜”,而萬象於 其中無所而不包也!故形成了完備的哲學思想組成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易淺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作者:張成
包括:天象學、歷學、乾支學、神煞學等諸多知識理論體系構成,龐雜而精妙,其作用與成效根本上由占卜主體所決定,即:問卦者、卜卦者。問卦者,應心有所思,專註解惑;卜卦者,應貫通《周易》象、數、理,善思變化解讀之道,遍善諸法,融會而貫通,如此,則能獲得占卜預測精準的最高境界。
《周易》預測的學術層次區別
數業有專攻,而需善於大道;即,擁有專業、紮實、嚴謹、豐富的《周易》學術理論和實戰經驗基礎。比如:同樣上學,有國小、中學、大學、研究生甚至博士後;同樣學數學,有加減乘除、有解方程、也有微積分、甚至數學其他更細的研究方向和學術層次。但是,無論怎樣,對傳統《周易》數術的傳承及其水準,基礎知識是否全面,決定了在《周易》預測領域發展的學術高度與層次。所以,當前社會普遍濫竽充數的江湖術士和個別唯“易理”而善之的教授和專家給《周易》的發展研究與社會的理性認同帶來極大的衝擊。
《周易》預測的傳統術數
首先,解決問題的預測的方法是靈活的、多途徑的;《周易》在歷史社會發展進程中與我們的生活不斷碰撞,不斷促進所衍生出來的方法和手段,發展有先後,有國術也有民法;而關鍵在於,占卜者的學識和德行,所謂百花奪放,異彩分層。
基礎占卜術數:【四柱八字】【梅花易數】【六爻】【鐵板神算】【盲派預測】【面相】【手相】【紫薇斗數】等等
高級占卜術數:【太乙神數】【奇門遁甲】【六壬神課】
以上方法各有所長、各有所致,而高級占卜預測方法則古往今來,為官方所推崇,並收錄《四庫全書》子部。然太乙、奇門、六壬合稱三式絕學,其預測體系更加成熟完善和嚴謹,而且方向性十分明確,所以,在占卜者同一專業水準、同一專業層次的條件下,所測結果會是更加精準、全面和完善,其作用和效果和基礎預測術數比起來就不用多說了,只是我們一般市民對周易知識體系和發展的不了解甚至曲解罷了,當然,沒有一定的慧根和機緣的占卜者也是達不到三式研究頂峰的。
《周易》高級預測研究領域
高校教學:《傳統文化》、《古代哲學》、《古代建築》、《建築與風水》、《藝術設計》、《企業管理》、《房地產風水》
企業服務:企業命名、戰略策劃、企業風水、辦公布局、管理諮詢、項目策劃、CI/VI設計、投資論證、金融預測
個人服務:姓名、形象策劃、命理諮詢、職業規劃、投資顧問、居家風水、墓地風水、個人預測、股票期貨預測
《周易》研究機構類別
周易研究,傳統意義將區分為:易理派、象術派;易理派多以高校專家學者或官方研究機構和個人定義;象術派多以江湖術士和各家民間個人或研究機構,魚龍混雜;但也不乏少數高明實戰專家,但學術、術數水平因人而異、差異太大。而據中國創新國學策劃導報市場分析:三式乾坤信息技術研究院 。然當今之世智者眾也,願廣結善緣,不斷促進國學事業的積極健康發展,振興傳承中華文明與智慧服務美好和諧社會。
《周易》預測常用元素
基本元素有十天干、十二地支;八卦、九宮、24節氣;28星宿;五行旺衰生克等、、、結合天體運行規律以及個人自我屬性綜合辯證考慮,從中找尋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周易精髓在於,有備無害、趨吉避凶、對自己有全面而客觀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自我主觀能動性,積極面對,自強而不息,厚德而載物——實為君子之道,遍通自然萬物和諧之根本也.
《周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貴文化典籍,在中國文化史上長期被崇奉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對於在人類文明軸心時代中國文化舉世驚羨的空前繁榮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歷史作用。《周易》原為卜筮之書,但在發展過程中,開始具有兩重作用:一是占卜,二是智慧的積累與啟示,成為哲理與人生智慧的教科書。
古聖人在《易經》和《易傳》中所闡述的道理,是來源於對人們生存活動的觀察和歸納,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層面上升到了形而上無象無物的道理境界。其形而上說教的目的則在於指導規範形而下人們的生存活動。
《周易》是跟“玄學”掛鈎的。這與“魏晉玄學”頗有關係。魏晉玄學的一個特點,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相當程度上的合流,亦即論證“名教出於自然”。名教者,儒家倫理也;自然者,道家玄思也。兩家思想的這種合流是有文獻依據的,這就是當時玄學家所謂的“三玄”:《老子》《莊子》《周易》。前兩部書都是道家的,唯有《周易》素來是被視為儒家經典的:儒家以“六經”為原典,而《周易》為所謂“六經之首”。但事實上,《周易》本來並無所謂哪家的。唯其如此,先秦諸子許多都跟《周易》有所關聯。
不僅如此,事實上可以說:此後的一部中國思想史,在相當程度上也是一部《周易》詮釋史。在漢代經學裡,“易學”極為昌盛;董仲舒的哲學,所取於《周易》的觀念尤為顯著。接下來是魏晉玄學,已如上述。漢唐佛學也與《周易》多所關聯,般若學脫胎於玄學,這是眾所周知的。至於宋明理學,其中的易學更是蔚為大宗,理學大家莫不治《易》,理學家往往同時也是易學家。直至現代所謂“新學”,《周易》仍然發揮一種基本思維模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