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考異

周易參同契考異

周易參同契考異》,又名《周易參同契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易參同契考異
  • 又名:《周易參同契注》
  • 年代:宋
  • 作者:朱熹
一卷。宋朱熹(詳見《周易本義》)撰前人研究《周易參同契》者,有五代彭曉撰《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彭曉在其自序中,敘述了《參同契》作者魏伯陽其人,以及成書後經過徐從事和淳于叔通注後而傳世之情,朱熹對此說並無疑議。但他不同意彭曉分章註解的作法,所以他雖然依彭曉本作《周易參同契考異》,但不分章。並於其序中解題說:“參,雜也;同,通也;契,合也。謂與《周易》理通而意合也。”稱其書“假借君臣,以彰內外;敘其離坎,直指汞鉛;列以乾坤,奠量鼎器……。”都是托易象而論之,所以叫做“參同契”。此書《道藏》本作三卷,是以篇為卷。《四庫全書》本作一卷,內分上中下三篇,二本都不分章。下篇(或下卷)之後接《五相類》,即它本的《補塞遺脫》,最後為《贊序》。注者於卷末落款稱“崆峒道士鄒訢”,是為朱熹化名。朱熹注文之後為黃瑞節附錄的朱熹論述及黃氏己說。朱熹自稱讎正諸本;除此之外於每節之後隨文詮釋,為箋注體。其注《贊序》中“故為立法,以傳後賢”句,稱“立法”應為“立注”轉寫之誤,認為《贊序》或稱《魏公讚詞》,“其文意,乃是注之後序。”所言頗有見地。朱熹對《參同契》原文也有不解之處,曾坦率承認“其間尚多疑晦,未能盡祛”以為憾。(見此書《贊序》後注)朱熹稱讚《參同契》一書“文章極好,是後漢能文者為之。其用字皆根據古書,非今人所能解。”(見《參同契考異序》)可知朱熹不懷疑《參同契》是否為漢代作品。其書注文解說簡暢明了,多有可取之處,後世學者頗為推崇,但道士對此書多不以為重。現存明《道藏》(題《周易參同契注》)本、清《四庫全書》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參同契古注集成》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