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周恩來》是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人物傳記影片,由丁蔭楠執導,王鐵成主演,於1991年10月1日在中國公映。

該片講述了周恩來總理在“文化大革命”中竭盡全力保護人才,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恩來
  • 類型:傳記
  • 出品公司:廣西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 製片地區:中國
  • 發行公司: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 導演:丁蔭楠
  • 編劇:丁蔭楠
  • 主演:王鐵成
  • 片長:164 分鐘
  • 上映時間:1991年10月1日
  • 對白語言:國語
  • 色彩:彩色
  • 主要獎項: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1967年1月,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狂潮中的北京,到處貼滿了大字報,滿街都是舉著紅旗、喊著口號的造反派。身著軍裝的周恩來總理坐在“紅旗”轎車內,看著這一切,憂心忡忡地思考著。在西山為賀龍找到安身之處後,周恩來坐車回到中南海西花廳自己的家中,賀龍夫婦正在吃飯。周恩來不安地說:“朱德的家早上被造反派翻了,我這裡也難保全全,希望你們今晚就轉移。”賀龍同意了周恩來的安排。在批判陳毅的大會上,造反派企圖用文攻武鬥逼迫耿直的陳毅低頭認錯。為保護陳毅,周恩來挺身擋住衝上主席台的造反派。鞍山鋼鐵廠因兩派鬥爭造成停產,周恩來親自與兩派代表談話,要求兩派停止鬥爭,立即恢復生產。在“文革”中周恩來竭盡全力護衛一代英才,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但卻擋不住形勢的惡化,震驚世界的“九·一三”事件發生了,林彪叛逃,周恩來在毛澤東的支持下,出色地指揮了這場鬥爭。1971年,周恩來主持中央工作,經濟秩序開始恢復。1972年,中美建交,國內局勢正在好轉。然而厄運卻又一次降臨,周恩來卻患了癌症。“四人幫”此時又掀起“倒周”浪潮,要“批現代的儒”。周恩來以73歲的高齡,拖著病軀,攜帶氧氣飛赴長沙與毛澤東商談“四屆人大”人選,決定由鄧小平主持政府工作,並帶病出席“人大”會議,做政府工作報告。“四人幫”搶班奪權的陰謀沒得逞,對住院中的周恩來更加恨之入骨,百般殘害。周恩來忍辱負重與“四人幫”鬥爭。他出席了賀龍骨灰安放儀式,痛苦地表達了沒能保護住老戰友的內疚之情。病危時,他接見老部下,惦念著統一大業,並想到了一切幫助過共產黨、對人民做過有益事情的人們。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他的愛人鄧穎超在他的額頭深情一吻,送走了這位為了中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總理。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周恩來》海報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周恩來王鐵成
鄧穎超鄭小娟
衛士長全解放
護士長蔣躍邠
張大夫李志新
吳大夫申良
毛澤東張克瑤
朱德劉懷正
鄧小平盧奇
葉劍英張雲立
陳毅劉錫田
賀龍高長利
董必武鄭榕
廖承志劉斯民
羅青長王懷文
熊向暉顧邦俊
薛明鄭振瑤
楊德中張玉善
孫維世王惠源
林彪王希鐘
江青劉群
康生顧嵐
葉群張安安
張春橋林毅
姚文元馮錫祥
王洪文王維國
其他參加演出人員
于是之藍天野辛靜、李維新、李雪紅、李冀明、袁志光、仲躋堯、盧志啟、陳惠良、楊星輝、周子和、蘇政、龐建民、李景嘏、賈林菁、郭怡、王庚、張小惠、王小芳、賈真、周清亮、張世發、王會曾、王綠化、房燕、莊偉、王琳娜、羅永軍、馬桂榮、趙健、劉國平、武紅

職員表

製作人監製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道具美術設計造型設計服裝設計燈光錄音劇務布景師
辛明(製片主任)、姜友石(製片主任)、陳利國(製片主任)、田春圃(製片主任)、乜書傑、莫義明、明景生、蕭鷹、徐本寧(副製片)、姜友文(副製片)、方高寧(副製片)、朱逢春(副製片)高鴻鵠、胡健丁蔭楠劉斯民、高耘、周子和、辛生丁蔭楠、劉斯民、宋家玲(執筆)於小群、雷甲銘、何永健(副攝影)、王遠東(副攝影)程大兆楊幸媛、陳穗生、魏群(副剪輯)田世凱(道具設計)、郭大刀(道具設計)、劉仁福、劉戰、常偉、林青心、郭子良、張建祥、段留安李文光、劉升、王大雨、舒剛、張輝(副美工)王希鐘、顏碧君、沈月英(化妝)、辛玲(化妝)、劉岩(化妝)、薛慧心(化妝)任奉儀、王輯珠、劉國榮(服裝)、黃麗卿、呂樹萍、張景素、楊振海、周芳犟春業(照明設計)、李開烈、胡韜、蔡清華林光、黃明光、李雲平(副錄音)、宋家禮(副錄音)覃以剛(劇務主任)、許其仕(劇務主任)、李小克(劇務主任)、尹蘭蘭(劇務主任)莫乃幫、寥民熙、麥賢文
顧問
丁嶠、金沖及、石方禹
責任編輯
黃昧魯、侯育中
擬音
溫湛林
煙火
黎國良、李志祥
演奏
中國中央交響樂團
指揮
陳燮陽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周恩來
    演員:王鐵成
    無產階級革命家。憂國憂民,為國為民鞠躬盡瘁,與人民甘苦與共,有“相忍為國”的胸襟,也有“金剛怒目”的激情。在文革中,面臨種種困境,身負重任,獨撐危局,機智沉著、堅韌不拔,為中國革命和社會建設耗盡了最後一滴血。
  •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鄧穎超
    演員:鄭小娟
    周恩來的妻子,溫和、莊重、堅定。她與周恩來志同道合,幾十年來夫妻相濡以沫,鶼鰈情深。在周恩來為國為民鞠躬盡瘁之時,她默默地支持著他。
  •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陳毅
    演員:劉錫田
    剛直不阿的開國元勛,為國為民忍辱負重、休戚與共,具有堅強的黨性,在外交部做“檢查”時遭到造反派圍攻,是周總理挺身而出護他離開。事後,經總理耐心勸導,他理解總理的苦衷,同意帶頭作檢討,以便儘早“過關”,把外交工作抓起來。
  •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江青
    演員:劉群
    自詡“文革”旗手, 霸道、尖刻、刁蠻。當總理患癌症後,以她為首的“四人幫”掀起“倒周”浪潮,想把周總理當做“黨內的大儒”來批倒批臭,對總理百般殘害。
  •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林彪
    演員:王希鐘
    中國共產黨二號人物、“副統帥”。陰冷、不輕易表露真情,反對周恩來推動中美建交。他由“高舉毛澤東思想”發展到要謀害毛主席,而最終折戟沉沙摔死在溫都爾汗的卻是他自己。
  •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護士長
    演員:蔣躍邠
    周總理的護士,跟隨總理多年。江青無理要求總理調她來照顧自己,她捨不得離開總理,不願意到江青處工作,故意在冷水龍頭下沖手,使江青嫌她手涼而不再要她。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服裝師請人在長沙、北京仿製了周總理常穿的中山裝,但演員試穿皆不滿意。周總理當年的警衛秘書得知後,把珍藏的總理遺物中山裝取來讓王鐵成試穿,竟然非常合體。而套件中山裝的褲袋中還留著周總理用過的一方白手帕。
  • 在拍攝“江青作批林批孔報告”一場時,丁蔭楠因過度疲勞在現場昏倒。在後期製作雙片時,全部工作人員保持每天二十小時的工作量,丁蔭楠第二次暈倒在工作現場。
  • 該片毛澤東一角本由八一廠的古月扮演,但古月當時給為其他劇組扮演青年毛澤東而蓄起長發,不能出演晚年毛澤東,故而改為張克瑤扮演。
  • 丁蔭楠發現劇組的造型師王希鐘稍作化妝就可以演林彪,其後,副導演找的幾個演林彪的演員都不合丁導演的心意,最終,丁導演勸說王希鐘接演了這個角色。
  • 為重現“文革”時大字報遍地的場面,劇組用了近25令紙(每令500張),發動幾個機關、部隊、學校抄寫大字報,其中光大字標語就寫了300多條。道具組在美術部門配合下,繪製了100多幅“文革”宣傳畫、漫畫。
  • 經有關部門批准,劇組請出賀龍同志的真骨灰用於拍攝“周總理參加賀龍同志骨灰安放儀式”的戲。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92年
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男主角
王鐵成
獲獎
最佳剪輯
楊幸媛、陳穗生
提名
最佳化裝獎
顏碧君、王希鐘
獲獎
特別獎
《周恩來》
獲獎
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
《周恩來》
獲獎
最佳男演員
王鐵成
獲獎
1991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優秀故事片
《周恩來》
獲獎
2022年
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
百年百部優質電影
《周恩來》
獲獎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丁蔭楠在1956年見過周恩來總理,後來在“文革”中也多次見到周恩來。但直到1986年,在準備有關係中美建交題材的作品時,丁蔭楠才開始研究周恩來。通過研究,他被周恩來的人格魅力所震撼。在籌備反映中日建交的電影時,他又發現周恩來不僅是表面上的人格魅力,更具有崇高的道德和博愛的精神。因此,他產生了創作衝動,想歌頌周總理作為人的內質。他認為,中國人需要榜樣,如果人人都像周恩來一樣對待人生,無私奉獻,那么國家會更加欣欣向榮。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周恩來》海報
籌備過程
1989年9月,丁蔭楠與劉斯民王鐵成等人討論把周總理的事跡搬上銀幕。10月,丁蔭楠和劉斯民商定請北廣的教授宋家玲合作創作劇本。12月初,珠影廠的陳健得知丁蔭楠有拍《周恩來》的想法,送給他一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金沖及主編的《周恩來傳》。
1990年1月,丁蔭楠遇到來珠影開會的廣西電影製片廠的廠長高鴻鵠,丁拍攝《周恩來》的想法與高不謀而合。在高的建議下,丁蔭楠取得了廣電部電影局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支持,其後,廣西廠正式籌拍《周恩來》。丁蔭楠請《周恩來傳》的主編金沖及擔任影片的顧問。3月,丁蔭楠、劉斯民和宋家玲成立三人劇本創作小組,相互磋商,由宋家玲執筆。在金沖及幫助下,丁進駐文獻研究室幾十天,研讀了近150萬字的有關材料,訪問了與多年在周恩來身邊工作的秘書、警衛、醫護人員、公務員和親友。4月,宋動手寫劇本內容提綱和初稿,7月下旬完一稿送中央重大歷史題材領導小組審查,按領導意見又修改了三稿。9月底,劇本通過審查。而在創作劇本的同時,由攝影師於小群為首的劇組人員開始看外景。
演員選擇
丁蔭楠在拍攝《廖承志》時認識了演員王鐵成。在接觸中他發現王鐵成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特點,特別是王鐵成的眼睛充滿智慧和光芒而又帶一絲憂鬱,這與他心目中的周恩來總理非常接近。於是,他決定請王鐵成主演《周恩來》。王鐵成看了《孫中山》的錄像帶後,提出三個條件:創作一定要以寫周總理為主;一定要實景實物;五場重頭戲一定要寫足寫好,其餘的編導可以發揮。
劇本創作
編導們很早就確定下來影片的結構是無中心事件的板塊式、時空交錯結構。影片不表現周恩來某個事跡或某個階段的活動,而是通過概括他的一生,表現其人格力量,因此影片不追求事件的完整性,而是以人帶事,以人物的內心世界為依據選取典型事件片斷,多層次表現人物最具特性的形象,用感情跌宕去感染觀眾。
在此基礎上,對於題材取捨問題,他們把感情變化、思緒變化成為推動情節的關節點。根據這一原則,他們把能表現周恩來感情的事摘出來,進行比較,將他們認為最動人的留下來,然後在這些之中再篩選,將某一事件中最動的部分留下來,而將其他去掉。經反覆推敲,確定了十六個情節板塊。
至於將哪個時空作為“現在時空”,他們構想過幾種方案,最終確定是“文革”。因為“文革”是一段特殊歷史時期,在那十年中,周恩來始終處於各種矛盾的中心,他的作為集中表現了他的信仰堅定、人格偉大。
化妝造型
該片由同一個演員扮演年齡跨度50餘年的周總理,王鐵成對自己能否像老年消瘦的周總理,心裡沒有底,決定減肥。而化妝師王希鐘不主張一定要減肥,因為王鐵成下頜比周總理窄,減肥後會更顯窄。為增強演員和導演的信心,王希鐘在劇本尚未完成時就著手進行老年周恩來造型的試設計。他按周總理晚年斯的髮型和發色作了一個假髮,織了一幅老年期的假眉毛。在王鐵成面部採用繪畫化妝法,在面頰兩側用偏冷的綠棕色,在顴骨抹一點淡色,增加清癯的感覺。通過皴染法繪出皮膚的粗糙感和面部的老年斑。試裝得到導演肯定。在此基礎上,王希鐘帶領團隊進一步修改了假髮、眉毛,為演員雕塑了上頜與下唇,把上頜加厚,人中加長,上唇變薄,從而使演員面頰消瘦,增加老態。由於人隨著年齡增長,上頜在變,周總理越到晚年上頜越凸,人中顯長,上唇變薄,所以化妝師為演員塑了8個模型,從中選出3個表現不同時期年齡變化。周總理下唇較厚,化妝師模仿總理的唇型雕塑了5個模型,從中選出一個較好的,貼在演員嘴唇上。此外,王鐵成鼻翼有漏孔,鼻尖略顯勾,王希鐘用共聚樹脂補平了漏孔的部位。針對片中周總理六個不同年齡段的造型,王希鐘共做了五個假髮,四副假眉,三個不同厚度的上唇零件。為了保證化裝不露破綻,凡是周總理的戲,王希鐘一定在攝影機後觀察,發現問題及時修整。
道具布景
該片的周總理生活、工作過的主要場景如中南海、人民大會堂、305醫院等處均在原地進行實景拍攝。片中所用道具中許多為文物,是周總理生前用過的,服裝中也有數件周總理穿過的原物。桌椅、床櫃等不僅是原物,而且由當年在周總理身邊工作的衛士、護士親臨現場幫助陳設。為了再現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書房裡的布置,道具組到豐澤園主席書庫記錄了書架的尺寸、樣式、顏色。因為書房內有17個書架,17架線裝、精裝書,所以道具組製作了400餘套、近300冊線裝書道具,又從中國書店租借了一部分。
角色塑造
雖然王鐵成在拍攝該片前已經有了十幾年特型表演的積累,但是在每拍一場戲前,他還是要找當時接觸過總理的人進行採訪,不斷修正對人物的理解和體現。為了演好周總理抱病參加25周年招待會的戲時,王鐵成看了記錄當時情景的錄像至少五六十遍,每天十幾遍,體會在總理出場的三個鏡頭中應該採用什麼外部節奏和心理節奏。
在拍攝國慶宴會的戲之前,攝製組遇到交通事故,王鐵成摔斷了6根肋骨,需要休養數月,攝製組只能停工。但是王鐵成卻提議半個月後搶拍總理最後一次主持國慶招待會的戲,因為他覺得這種情況下自己更可以體會到總理在生別死離之際會想到什麼。半個月後,王鐵成用數米長的繃帶固定住6根肋骨,拍攝了國慶宴會的鏡頭。

製作發行

該片於1991年10月1日全國公映,截止到1991年12月31日,僅以有電影院的城鎮票房收入計算,該片觀眾人次總計一億八千三百三十三萬,票房收入一億一千一百二十六萬元(不包括解放軍部隊和農村放映隊放映的觀眾人次與收入)。另據該片導演丁蔭楠透露,該片最終票房高達2.7億元。

影片評價

該片是一部電影藝術家們嘔心瀝血用電影藝術再現的歷史,它創造了一個真實深刻、生動感人、心靈豐富的光輝藝術形象,為中國文藝史寫下了一部不朽的史詩。在周總理悼念陳毅同志的戲中,導演的藝術處理和演員真情的表演使觀眾不得不為之淚下,這恰恰證明電影藝術獨特的魅力。編導的藝術創作,特別是王鐵成的演技之所以獲得如此重要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對再現周恩來心境的分寸感的把握,既遵循了革命現實主義的嚴格規律,而且發揚了電影藝術的特性,用精心選擇的、結構的、真實的畫面再現了特定歷史背景和典型形象的性格。(原文化部副部長陳荒煤評)
周恩來(1991年丁蔭楠執導的電影)
《周恩來》海報
主旋律傳記片往往有兩種偏向:一種是著重表現時代的宏偉氣魄和重大事件,卻把人物淹沒了;另一種偏向是為了把偉人表現得有血有肉,就專門找大人物的凡人瑣事,即所謂人情味,令人受不了。而該片避免了這兩種偏差向,它注意將偉人與歷史的宏偉事件結合在一起,拍得很深沉、真實,紀實性很強,是一部在各方麵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拍攝得令人較滿意的影片。編導的視角和影片主人公的視角結合得比較好。影片的節奏感較好,使觀眾既能沉浸到影片中去,又有思索的間隙,劇情進展令人追著趕著往下看,也不拖沓,使觀眾始終全神貫注地、投入感情地看去下去。影片的音樂在加強氣氛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影片的藝術分感也掌握得合適,沒有過火的地方。王鐵成在片中的演出出神入化,與他的主人公融為一體,表演達到了新高度。(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戴光晰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