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彰成,號老香。上海楚天書畫院的副院長,武漢美協會員以及中國手指畫研究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彰成
- 別名:老香
- 出生地:湖北武漢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業:副院長,理事
周彰成(Zhangcheng Zhou 1946-),補充:周彰成展覽活動不完全歸納,
周彰成(Zhangcheng Zhou 1946-)
1946年生於湖北武漢,乃漢陽英武洲人。
周彰成畫家的作品涉及範圍極其廣泛;由於他的勤奮、才華和執著,矢志不渝地在繪畫道路上不斷追求創新,從速寫、漫畫、水彩畫,直到後來的油畫、國畫(水墨畫),並把中西繪畫的兩種技法相互滲透揉和在一起. 正是由於他對藝術創作的這份執著與不懈追求使其作品深受海內外藝術品愛好者的青睞,並多次受邀參加全國各種大型書畫展。
補充:周彰成展覽活動不完全歸納
2007年應邀參加中國大型指墨畫作品展
2008年應邀參加上海楚天書畫院大型藝術交流會
2009年應邀參加第十二屆香港世界華人藝術大會暨香港大型藝術展
(2009 The 12 WORLD CORFER CHINESE ART ENCO)
2009年 應邀參加武漢牛年獻醜大型書畫展
2009年 應邀參加主題為《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藝術展
2009年 應邀參加上海《祖國頌》大型藝術展
2009年 應邀參加武漢市大型書畫攝影展
2010年 應邀參加武漢第六屆美術作品年展
2011年 應邀參加武漢第七屆美術作品年展
2009至2011年間 應邀參加數十次大型畫家筆友交流會
-------------------------------------------------------------------------------------------------
以下文章引自長江出版社《荊楚驕子》2012年12月第一版124頁 (ISBN978-7-5492-0612-4/I.73)
如夢人生的繪畫藝術之路
——訪虎牛畫齋著名畫家周彰成先生
荊楚驕子副主編伍先飛
由於職業原因,我採訪了湖北書畫界很多有名望的書畫家,其中不少是精英。最近,這些有名望的書畫家不約而同地向我推薦了一個人,他們說,無論是人品、畫品以及繪畫藝術的功底,他都是值得推介報導的人,這個人就是周彰成先生。
早聞周先生大名,只是無緣得以相見。當我第一次給他打電話說明情況後,電話那頭便即刻傳來了一陣爽朗的笑聲,雖然我們相互之間只說了幾句話,但我敢肯定,他是一位豁達、豪爽、謙和、低調的人。
真正見到周彰成先生時,已是江城的初夏時節。他那陽光一樣的笑臉上,燦爛著一道壯麗的人生風景。他面色略黑但透著自然紅潤,身材不高卻顯得極為精神,全身上下突顯著精氣神全聚的健康狀態。我們交談中,他的飽滿精神、風趣語言、睿智眼神,讓他儒雅中又透著一股淡定般英氣。當這一印象與我腦海中的最初的感覺疊印在一起的時候,眼前中的周彰成,姿態更加謙遜,神情越發飄逸,他那瀟灑豪爽的風度和謙遜質樸的性格,使他渾身上下又散發著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
這是先生給人的第一印象。
作為一位非職業畫家,周彰成對於翰墨藝術的摯情,令人心生景仰。
他淡泊名利,追求平實,怡然自得,超然物外。談藝術,他見地獨到,旁徵博引;談生活,他崇尚儉樸,行為低調;談事業,他熱忱助人,甘於奉獻。
在周彰成先生的人生軌跡中,他儼然一位跋涉在藝途上的苦行僧。由於生活所迫,在藝術上初顯鋒芒的他,不得不放下他鐘愛的藝術,而投身商海,在輾轉耽擱近二十年後,現在,卻又有種源自他內心深處最痛徹最美好的情感湧上心頭來,在他面前酣暢淋漓地釋放著,折磨得他無法寧靜。他知道,那是藝術又在向他召喚!於是,他又虔誠的握住繪畫藝術之手,全身心地開始真正的藝術探求與創作。
其實,關於夢想與現實,一直都是一個難盡的話題。可以這樣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夢想和現實的交織中度過的。而在周彰成的印象中,他少年時代的那些夢想,雖然有的被時間模糊,但成為留在他心目中最值得永恆追求的那些美好夢想,卻一直在努力地實現著。直到今天回想起來,這種經歷,常常讓人對已逝的歲月引發出無限感慨。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不知是因為一首詩讓鸚鵡洲揚名天下,還是因為鸚鵡洲賦予一首詩以靈性,讓崔顥與這首詩從此永遠的屹立在中國文壇之巔。總之,寂寞的沙洲從此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這塊風景秀麗且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土地,成了歷代文人的千古詠嘆之地。
“一條青石板的長街,從洲頭蜿蜒至洲尾,年歲久遠的老宅錯落其間,一條夾河流在州上,大大小小的池塘,最多的是荷香……”這是當今著名書法家徐本一先生眼裡的鸚鵡洲,從他的描述里,我們並沒見到蒹葭鷺起、孤舟歇鷗、芳草萋萋的景象,讀到的是他們童年的情結和歡愉的時光。
這條古老幽深的青石板街和這大大小小的荷塘池,還有河流、老宅,就像一幅水墨畫一樣,珍藏在周彰成的記憶里,在這裡,他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在這裡,他有過快樂苦澀和夢想。
周彰成的老家就坐落在這曾被歷史風雨剝蝕過的江邊上,幾間老式木板房,默默向人們講述著走過歲月走過滄桑的那種經歷……
一
1946年9月16日,周彰成就出生在這木板房老宅內。從小感受著木排碼頭的繁華景象,周彰成的童年充實又歡樂。
儘管生在這樣的地方,可他的家庭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近於貧困。在周彰成的印象里,父母勤勞善良,為人敦厚仁慈。父親周秀嵩和他的幾個兄弟都曾就讀過私塾,有文化,知書達理,還寫得一手好楷書,尤其是四叔周秀坤楷行兼得,且喜繪畫,老宅的木壁木窗上畫的那些線描人物畫“姜太公釣魚圖”,對幼時的周彰成影響極深。他學齡前在家跑出跑進時總能看到這些畫,時常被吸引著,於是,他有時乾脆拿著粉筆也隨意畫來,每當畫得有些模樣時,總能得到四叔等長輩的誇獎、鼓勵。也許,這就是周彰成喜歡畫畫的啟蒙階段。
由於喜歡畫畫,讀國小的時候,周彰成便愛上了那種叫做“小人書”的連環畫。他時常被裡面形象逼真的人物畫像和故事深深吸引著。為了能夠經常看上這些“小人書”,他帶上平時積攢下來的早點錢,經常跑到離家幾公里的漢陽西大街“小人書”出租屋,一看就是大半天,愛不釋手,流連忘返。即使晚上躺在床上,他的心裡還在想著“小人書”里的人物姿勢和情節,仿佛著了迷。
讀國中時,他偶爾得到了一本《怎樣畫鉛筆畫》的書,欣喜若狂,如獲至寶,從這裡,他得到了初步的繪畫知識。那時,面對課堂上老師示範的作品,他總是感到高不可攀,久久地無法忘記。每次放學回家,周彰成從不出門,在家中不是做作業看書,就是畫畫。特別是禮拜天,有時一畫就是一整天。當時,他有位正在讀醫科大學的鄰居叫陳蔚華,他的鉛筆素描功夫很好,每到禮拜天,陳先生總是默默地走到周彰成畫畫身邊,接過畫本和鉛筆只顧自地畫起來,這種示範性的教畫,對周彰成的啟發很大。
對繪畫的一種熱愛,讓周彰成不光用鉛筆畫,有時也大膽地嘗試著用毛筆臨摹“小人書”中的人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封神榜》中的一些人物,他都畫過。記得有次他畫了一張“天女散花”的彩色人物畫,受到周圍人的一致讚賞和好評,從此,他心中的繪畫興趣日漸增強起來。
自從進入武漢建港中學讀書後,他的繪畫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當時,學校有位教體音美的余文立老師,他家收藏有蘇聯出版的很多精美大型素描畫冊,還有十九世紀後期俄羅斯繪畫大師列賓等人的作品。只要是星期天,余老師都熱情的邀請他們到他家去看畫冊,並且極為認真的對他們進行講解。回想起來感人至深,從余老師的講解中,周彰成受益匪淺,至今難以忘懷。
回憶這段時光,周彰成非常激動,也非常感動。從此,周彰成對素描的研習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平日裡不但畫素描速寫,也畫毛筆畫、油畫、水彩畫,在他心裡,對繪畫的愛好和對這些繪畫藝術的追求,有時甚至比學業還重要。由於這樣持之以恆,國中快畢業的時候,他的繪畫水平就已經達到了自認為的必然王國的境界。
進入武漢三中高中就讀後,除認真學習及他的繪畫技巧逐漸嫻熟外,在他純樸的心目中,又有一種信仰在萌動。他不斷要求上進,入了團後,還想入黨。
鑒於他的優秀,他被推選為學生會宣傳委員。在那個政治高於一切的年代,宣傳委員可是個有些榮耀的學生官。周彰成不但要經常參與組織全校師生上街遊行喊口號“要古巴,不要美國佬!”,還要負責學校各種牆報刊物的編繪出版,親自主持繪畫“馬恩列斯毛”的巨幅宣傳畫等,這期間,周彰成的素描技能也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和提高。也由於宣傳任務過多,畫宣傳畫所占的時間也多,經常別的同學已經上晚自習了,他還在為刊物畫畫,因而幾乎傷失了正常的學業。
臨近高中畢業時,周彰成信心十足的準備報考中央美術學院。在老師的支持下,他辛辛苦苦花半年時間準備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其中有素描、速寫,還有創作畫,但因文化大革命無限期的推遲,他想進一步深造的繪畫藝術之夢,也在朦朧中破滅了。
二
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種歷練的過程。
對周彰成的歷練,那是生活和藝術對他的一種選擇和考驗。比如三年自然災害,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種感覺,有的人認為那只是自然界的一種災害,而在周彰成的心裡,卻成了另一番景象。
採訪中,我正與周彰成一道徜徉在他昔日溫馨的家庭氛圍里,感受著他與父親、母親、姐姐之間那種親密無間的情誼,當我們聊到三年自然災害和他的母親時,瞬間,在我眼裡以堅強、豪爽、瀟灑著稱的他,卻突然大聲哽咽起來。
待平靜下來後,周彰成說,那時想吃一口飯都是一種奢望。而有一次,母親卻偷偷藏起了一小塊“高級點心”(一般的糕點在當時是非常昂貴的)交給周彰成吃,那情景,在周彰成的記憶里,那是一種徹心的幸福和痛疼——母愛是多么偉大啊!
我的眼也跟著紅起來,被他的真情感染著。他的母親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撐著這個家。為著一雙兒女和她的丈夫,即使支氣管擴張咳出大量的血,也不願去治療。
蹉跎歲月中,個人的命運艱辛點都不算什麼,人們能理解,而不能理解的是,我們國家的命運怎么老是風起雲湧?
三
一九六六年,中國天空中又突然颳起了史無前例的“大革文化命”的旋風。之所以提起這段既是紅色又是灰色的日子,那是因為周彰成的藝術和成長與這段歷史有關。
一夜之間,武漢三中滿校園都是大字報,政治空氣異常緊張起來,隨著階級鬥爭的不斷發展深入,連在校學生也未能倖免。接著所有的同學都按家庭出生開始排隊。周彰成出身“城市貧民”,屬小資產階級的性質,不左不右,不好也不壞,所謂是革命可以團結的對象,最讓周彰成迷茫的是,眼前發生的一切,讓以前親密無間天真純樸的同學關係,突然間變成了相互冷漠和提防。出身不好的同學,被責令在教室後牆老實站一排,他們成了不是敵人的階級敵人,一個個稚嫩的心靈全扭曲了。
周彰成雖然沒有遭到敵視、侮辱,然而他的心情異常苦惱、憂慮、沉悶,百思不得其解。緊接著在學生中形成了造反派、保守派等派別,其實他們都是所謂的紅衛兵,每天上學,除了念語錄就是批鬥,斗老師、斗校長,運動在學校里如火如荼。
後來,所有人都進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充滿鬥爭的政治運動漩渦中,此時的周彰成,也是憂心忡忡,惶惶不安,如履薄冰。
文革運動從一開始到不斷深入之際,別的同學們在忙於派別鬥爭,而周彰成性情怯懦,他對這一切都不感興趣,就在家裡忙著畫畫。可是各派的人都找他,請他畫有利於各派自己觀點的畫,心中忐忑的他,總是有請必到,還得非常認真的畫。不管他願不願意,但這個階段的繪畫活動,讓周彰成的繪畫技能及創作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他記得自己畫得最多的形象就是“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中的金猴。
有一次在漢陽鐘家村百貨大樓牆壁上,也記不起是哪一派的“邀請”,他爬上高架,拿起大牌刷,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在三米乘五米的巨幅白紙上完成了“金猴奮起”的巨幅宣傳畫,引起下面黑壓壓一片觀賞者的異乎尋常的掌聲。每每此刻,周彰成也由衷地感到欣慰,沒有平時在繪畫上的磨練積澱,這是很難辦到的。
文革時期還出現過一陣掀起“紅海洋”的狂風熱潮,主要是在各工廠、機關、學校、農村等單位的大門口,大禮堂最顯眼的地方,樹立巨幅毛主席油畫像。這期間,周彰成可忙了,各單位都真誠的邀請他去畫毛主席的油畫像。周彰成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不僅有一定的經濟回報,還受到了熱情的招待,有的還送禮物(主要是毛主席像章畫具等)。那階段,周彰成很辛苦,但也有收穫,通過對毛主席油畫像的繪製,他對人物造型、結構、比例構圖以及油畫的色彩、規律、技巧等方面的藝術功底有了紮實的提高。
這是周彰成求索繪畫藝術之路的一個重要階段。
周彰成的繪畫藝術成長之路,除卻自己的努力外,還受到了幾位好朋友的影響。
他和著名書法家徐本一先生是同窗好友。多年來他們像親兄弟一樣相處在一起。又因他們都對書法和繪畫深切愛好的緣分,結成了到老不衰的深厚友誼。談起徐本一先生,周彰成感情深切地津津樂道著。他們兩國中畢業時就一起想讀美專,結果不成,一位校主任見到徐本一的鋼筆書法,讚嘆不已說“徐本一書法用筆奇麗,將來一定是書畫界奇才”。當時,徐本一的文章更是全班全校中的佼佼者。
文革時,周彰成和徐本一經常在一起從事毛主席油畫像的繪製,總是相互支持、配合鼓勵。在徐本一母校武漢二中以及其他地方,他倆共同完成了一幅幅受人讚揚的毛主席油畫像。雖然臨摹作畫也很辛苦,兩人卻也優哉游哉,不亦樂乎。因而,在繪畫技能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夯實。
周彰成的另一位好友、著名篆刻書法家黎伏生先生,是經徐本一介紹認識的。有一年夏天,周彰成隨同徐本一來到漢口西馬路一棟樓的第五層,見到黎伏生先生正在畫油畫,黎伏生當時就為周彰成畫了一幅油畫像。黎伏生的這種較正規的油畫人像寫生的畫法,對周彰成的油畫探求意識是一次震動。從此,三人就結成了兄弟般的友誼,志同道合,相互鼓勵,純樸自然,情投意篤。巧合的是,他們三人同年生,都屬狗,這難道是天賜的緣分?直到現在,周彰成還經常私下在友人中自譽自慰,常期盼三人和諧共進,立志天下,共築美妙人生。
現今,徐本一、黎伏生兩位先生事業有成,名耀藝壇,光芒四射,而周彰成則自喻學無止境,依緣自勉,延伸夢想。
著名的金石篆刻書畫家黃德琳也是周彰成的真摯道友。上世紀七十年代兩人就一起在礄口區工人文化宮相識,從事書畫交流活動,互勉共進,幾十年來,相互走動,感情篤真。周彰成常向黃德琳先生求印,索其書法作品,黃德琳也從不推脫。黃德琳先生嚴謹執著的治學精神和友好情誼深深感染著周彰成。
“西岩”也是著名書法家、詩詞學家。據他回憶,早年他時常邀約一幫書畫愛好者到周彰成家裡面看堆得像小丘一樣的速寫和素描,只要大家一去,就成了周彰成的模特兒,不論是鉛筆還是毛筆,周彰成抓起來就隨意畫,他的每張畫都造型準確,生動感人。西岩感慨地說“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四
這又是周彰成一段如夢般難忘而又值得回憶的日子。
1968年,在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號召下,又一場運動開始了。
儘管周彰成在家是獨生子,也沒有逃脫被下放的命運。
按規定,武漢三中的學生被下放的地點是路途較遠的宜昌地區,如果誰能留在離武漢較近的農村那就是幸運的。在這之前,周彰成經人介紹,在離武漢市較近的漢陽縣大咀公社東江大隊,為其新建的大禮堂畫過幾幅巨幅毛主席油畫像,大隊領導決定按“投親靠友”的方式接納周彰成等人插隊落戶,成為知青社員。
下放在農村的這段日子裡,周彰成的生活是從剛開始的惶惶不可終日逐漸到後來的豐富多彩。
在生產小隊里,周彰成處處得到照顧,他總是做的輕活,不是被派參加二三人一組守護包穀地,就是派去放牛,偶爾也參加棉花地里鋤草,而且所得工分也按最高工分靠。有的社員不明白,有意見,隊長告訴大家,這是按大隊領導的意見辦的。大隊領導說,周彰成是個畫家,是個有才幹的知識青年,他為我們做過不少貢獻。
社員們也都理解了。他們都知道,大禮堂里《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在天安門上檢閱》《毛主席標準像》等等畫像都是周彰成畫的。
周彰成雖然下放在農村,可城裡總有單位請他去畫毛主席的畫像,而且代價是為生產隊里換回了當時農村緊缺的物資,比如電線電器鐵絲鐵釘等,由此周彰成在知青中在社員中一直受到尊重,走到哪裡都有些與眾不同。
在中共中央召開“九大”會議之前,經徐本一介紹,周彰成在漢口為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畫了“九大”召開之前必用的毛主席巨幅畫像。站在高架台,上下運作,連日連夜畫了三天才終於完成。最後他疲勞至極,幾乎昏倒,連負責的軍代表都被感動了。畫完後航務工程局領導親自用小轎車將周彰成連同換回的物資送回農村東江大隊。每每回憶起那場面來,周彰成都很感慨,真是風光之至。
農閒時,周彰成總是帶上速寫本為知青同事畫像,有時也為農民兄弟畫像。這樣一來,就不斷有人願意為他做“模特兒”。當時,農村婚嫁,有條件的農民家都要畫好花床(一種在農村老式結婚新床),他們請周畫家去畫。每次遇到這樣的喜事,周畫家總是欣然前往,認真去畫。農民很淳樸,都盡心的招待著他,那時,周彰成不僅有米飯吃,還會受到些許魚肉酒類款待,儘管當時喝的所謂白酒只不過是酒精兌的白開水,但他吃喝起來還是津津有味的。
關於農民,周彰成自有一種情結。每當看到他們忙碌的而又疲憊的身影時,你們可知道周彰成的心裡就會湧起一股既酸楚又親熱的情感?這一刻,他的思想和目光,都隨著農民的喜怒哀樂而變化,快樂著農民的快樂,痛苦著農民的痛苦。他的筆調,也隨著思想的變化而自然的流轉。
他要畫農民!他要用手中的筆去頌揚農民!
日出而作的身影,在周彰成的眼前越來越短,而那日落未歸的背影,卻在周彰成的心頭越拖越長。農民一年到頭總是辛勤勞作,吃苦耐勞,默默負重。這還不夠,還有牽在農民手裡的那憨厚樸拙的老牛,從來都是這樣低頭默行,任勞任怨,踏實勤懇,無私奉獻,和農民一道耕耘出一秋一秋美麗的田野。
農民和牛,構成了中國農村最美好最醉人的一組畫面。也構成了中國最基層的最踏實的一組畫面。
感動於農民自然質樸的品格,感動於老牛忠誠厚實的品格,周彰成想,牛的精神才是中國人創業發展做人等等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
他開始喜歡牛。他要畫牛!他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孺子牛”!
他時常看著牛默默地發獃發愣,又時常和牛喋喋不休的絮叨著。他看拉犁負重的牛,看歇息吃草的牛;他看靜臥反芻的牛,也看憤怒奔跑的牛。無論什麼牛,在做什麼,他都把牛的那種神態牢牢地融進自己的腦海中,夜半還在油燈下揣摩研究黃胄、李可染、徐悲鴻大師畫的水墨牛圖。憑著深厚的繪畫藝術功底,他將牛生活的多側面和性情的多樣化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用心靈的感受,畫過無數張牛的速寫,用灑脫粗獷的筆觸,畫出了一幅幅獨具神韻與風格的奔牛,他所畫的牛,酣態可掬,妙趣橫生,千姿百態,融眾家之長,不僅形似,更具神似,在藝術上達到了相當的境界,有大家之風。
周彰成開始痴迷於畫水墨牛。牛成了他繪畫中的主要題材之一。
五
運動總是不斷,風雲未停又起。
七零年開始,全社會又掀起了知青返城的大浪潮。
這時,城裡每個工廠都派工作隊紛紛到農村招知青。按工作隊的招工原則,周彰成雖然出身一般,但他是一位在繪畫方面早有名氣有特長的人,他被錄取進了武漢玻璃儀器廠。
報到的第一天,所有被招進來的知青都集中在大禮堂準備開會,軍代表要講話。這時,一位領導幹部摸樣的人,手裡拿著一本“人民畫報”走進禮堂,一邊走一邊大喊:“周彰成,誰是周彰成?”
喊這話時,他正走到周彰成座位旁邊。周彰成很詫異地站起來答道:“我,我就是。”
這位領導一看周彰成,表現出一副驚愕的樣子,“怎么,你是周彰成?”
周彰成一向不修邊幅,剛從農村回來,顯得又黑又瘦,實在看不出他就是那位有些名氣的畫家。隨後,領導把他帶進廠里搞宣傳的辦公室。這裡明窗淨几,牆上已經裝上一大張白色畫紙,桌上放著一些廣告顏色,排筆鉛筆調色盤等。
靠近白色畫紙旁邊站了一排城市打扮的人,個個氣度不凡。
正在周彰成疑惑之際,領導發話了,直截了當地說:“我們正在辦一個大型刊物,需要一幅有毛主席形象和工農兵形象的刊圖畫,請你畫一下。”此刻,周彰成似乎走進了考場,這一排氣度不凡的人莫不就是考官?他們是要考我周彰成嗎?
對於畫這類畫,周彰成早已經身經百戰,胸有成竹。對於這類畫的構圖、布局、比例、著色等技巧他極其嫻熟。他根本不用那些人早已給他修好的鉛筆,這讓站在一旁的那些人感到非常驚詫。只見他毫不猶豫的拿起排筆,在盤上略調赭石色,站上高台,直取畫面形象。他熟練地在大白紙上勾畫著,不一會就將整體輪廓勾畫出來,結構布局,比例正常,接著鋪色深化調整,約兩小時不到的時間,一幅完美的大幅刊圖畫便躍然壁上。在場的人紛紛讚嘆說:“好!很熟練!有水平!”
原來在場的一排人都是廠里搞宣傳畫畫的頭面人物,是廠里的“才子”,其中有科室的幹部,也有廠級領導。
和大家交流後,周彰成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進到廠里,周彰成被分到據說是只有特長技術的人才可以進去的機修車間,搞電焊工。這時段,文化大革命還在深入,運動的浪潮一波接一波,搞得人心惶惶,魂不守舍,整天開會學檔案,表忠心,挖思想,鬥私批修,沒完沒了。
這種形勢,使廠里車間裡各種宣傳刊物不斷地要辦,周彰成便有畫不完的畫。用廣告顏色畫大幅刊圖畫,是周彰成的拿手好戲,他也樂於去畫。他畫的毛主席形象工農兵形象,由於用顏色的技巧和變幻而表現得活靈活現。這些刊物刊圖都是在廠里最顯眼的地方,工人們上下班都能看見,他們欣賞著,讚賞著。每期不同內容的畫面,像畫展一樣,深得工人們的喜愛。工人們知道了這些畫是周彰成畫的,周彰成在廠里的名氣便漸漸大了起來,出出進進也成了與眾不同的人物。
工作之餘,周彰成時常為工人師傅畫像,每張寫生人像畫完後,都會受到大家的稱讚與喝彩,鼓掌聲不斷。他經常臨摹徐悲鴻的馬,送給師傅們,一時間,求畫者甚多。
廠里職工病故後開追掉大會,那些逝者的肖像畫都必然是請周彰成畫的。為表達悲傷氣氛,周彰成常常採用木炭條做筆,使畫出來的畫凝重悲壯,達到非常好的悼念效果。
因此他又交上了不少朋友。人們都感激他更尊重他。他也任勞任怨,樂於效勞,為工人服務。
這期間,雖說周彰成對繪畫仍在不停的探索追尋著,但他隱隱感到,沒有老師的指點教導,在繪畫基本功上,自己得不到正規訓練,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
正在這時,礄口區工人文化宮發出邀請,讓各企業把繪畫藝術愛好者集中起來,定期在文化宮裡舉辦學習交流創作活動。這一活動使他受益匪淺。後來,武漢市在繪畫藝術上取得了很高業績的,如黃德琳、沈漢武等藝術家都是參加那時的活動結識的。
當年,湖北省舉辦美術作品巡迴展,沈漢武的油畫《收租院》、黃德琳的國畫《放學》、周彰成的油畫《雨後》等在中蘇友好宮展出後又在全省巡迴展覽。這些作品在當時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周彰成作品《雨後》。《雨後》雖然油畫技巧還欠成熟,但所抓的題材構思還是受到了充分肯定。作品描寫一位漂亮的女清潔工,在雨後初晴的馬路上,手握長長的掃把,正待清潔馬路。畫面上畫了兩片梧桐樹葉,作者運用油畫技巧,使兩片梧桐葉的質感立體感特強,參觀的人紛紛用手去摸,以為是真葉子貼上去的,這說明藝術是具有感染力的。
周彰成在被調到市醫藥局工作以及醫藥局下屬機構醫藥物資供銷公司工作期間,因工作太忙,他基本上就沒有畫什麼畫,但他心裡總是想著畫畫。出差時,不管到什麼地方,總少不了到書店或者畫廊去,買書買畫冊。對書畫的愛好,始終是虔誠的,魂牽夢繞的。
六
周彰成是怎么喜歡上畫虎的?並在同道上被傳稱為“周老虎”?說來其實很簡單。
文革期間,毛主席在寫給江青的一封信中提到虎氣和猴氣之說,人要有點虎氣,也要有點猴氣,也許周彰成認為自己需要些虎氣,所以便萌生了畫虎之念頭。
也許周彰成自認為自己靈活有加,虎氣不足,所以便萌生出畫虎的念頭,來彌補自己性格上的缺失。
四川大畫家張善仔畫的虎,湖北老一輩畫家湯文選畫的虎,都對周彰成產生很大的觸動。這些藝術風格和魅力,無聲地感染著周彰成。從那時起,周彰成便認真畫虎,且一發不可收拾。他以各種虎譜和虎照做範本,用毛筆生宣和畫色實行再創作,畫出來的虎中堂條幅等送給朋友們,反映非常好。然而這只是臨摹,還不是真正的創作。創作必須要提升大眾的審美情趣和自己的藝術台階。不但要去研究虎的習性、生活規律以及形態等,還要準確造型,揣摩構思形成意境,才能進入創作階段。虎是較難畫的,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要想畫得傳神更是難上加難。一幅好的虎作,應該是千古不朽的作品。
多年來對生活藝術滿懷情深的周彰成,在創作中總是不斷地用作品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覺。他以前追求畫風細膩,後來,主動放棄了,用筆用墨用色時所謂“做減法”,他要抓住的是一種磅礴的氣勢,能體現出的是一種睿智的思想和崇高的境界,周彰成極為珍視自己的真實感受,並不斷地在這種情感促進中,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心聲。
十幾年前,他所畫的《月影虎蹤》便是一幅好作品。婆娑的樹影,朦朧的月色,微起的夜風,以及山川、飛瀑、巨石、樹草,這些都像是在安寧中呈現出一種動靜和諧的韻律感,似乎於沉靜中又潛隱著一種飛動的意境。他將水墨與顏色調和於一筆中,縱橫雄健,魄力雄渾,一氣呵成。他的畫,筆墨瀟灑自如,富有生氣,迅捷中顯沉著,雄放中見精微。
根植於傳統文化又有創新的表現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在細膩中傳遞出一種清雅高潔、恬淡超然的情趣。並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在他的眼中,自然界動物都是人類的好友,在他的筆端總是包含深情。他畫的虎,威中不失仁厚,猛中帶有安詳,勇中含有溫柔,他筆下的虎,如同人一樣,既有七情六慾,也有天倫之樂。
周彰成畫的虎有三大特色,即虎威、虎情、虎趣。這種特色在那幅《山君圖》里表現得尤為真切。於沉默的威嚴中,透著一種人性的憂思、靈性與惆悵,與詩意的靜穆中,透出一種非凡的風範、氣度與神韻,這就是《山君圖》里的山君帶給我們的感受。那斑斕瑰奇的毛紋,威武雄健的形姿,給人以壯美與力量。
現在,周彰成畫虎被人們親切稱為湖北“周老虎”。他的虎,表現的不僅是一種雄強英武而又仁和的精神,我們從他的作品中,看到的是畫家的思想境界與精神風貌,看到了民族振興的一種信心和姿態。。
周彰成畫的老虎作品曾放在黎伏生先生“二禾堂”里寄售展銷,一位有心人曾三天三次涉足“二禾堂”,反覆觀看了周彰成畫的“雙虎圖”、“三牛圖”,自言自語地說,此人畫是畫得很好,可惜沒有名氣。”黎伏生先生對他講,“你錯了。這虎牛畫極有收藏價值。周彰成先生是我的好友,他如果不是因為經營藥品生意奔波了幾年,早就是不可小視的著名畫家了”
七
真想和朋友們多多聊聊周彰成的思想、情感及藝術,這是一種享受,可因為文章篇幅有限,不得不惋惜打住。
周彰成先生喜煙好酒。他時時處於一種興奮狀態之中。在他豪爽、奔放、瀟灑、豁達的境界裡,無論是語境還是畫境,都透著一股禪意。他遵循平常心是道的禪語。
“緣”!他用這一字,言簡意賅的概括了他對生活對藝術的感悟、態度。
源於緣,周彰成降生在慈母善父的這樣家庭;源於緣,周彰成結識了好多好朋友;源於緣,他結識了自己的妻子,提到妻子章運錦,他感慨不已,妻子代替了母親在照顧著他。妻子為孩子、家庭任勞任怨,克勤克儉,展示了母愛的偉大。
源於緣,他走上了書畫這條藝術之道;還是源於緣,他現在鐘情於虎牛,寄情於虎牛,言情於虎牛,托志於虎牛,從而使他繪畫藝術獨樹一幟。
先生樂於助人。在醫藥界,畫界,只要能幫得上忙的,他都主動地無條件的為別人幫忙。在我採訪的這段時間裡,就有好幾個人來求他辦事,有的人他根本不認識。醫藥界的大小人物都喊他“周哥”,這個稱號已經成為他的符號,可見,他的影響非同小可。
先生樂善好施。大家都知道他是好人,有的還稱他為恩人 。
周彰成一直喜歡讀書學習。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上過專業美術院校進行深造——他純屬於自學成才。
不過,深厚的學養,不凡的悟性,使得他的作品畫面細而不膩,工而不匠。而其駕馭整體畫面的極強能力,又使得他畫出了寫意畫難有的氣勢。
先生以牛虎喻人。他筆下的牛虎,能夠做到以神造形,以情動人,意可通禪。
先生不僅長於描繪牛虎形態,在山水、人物、花鳥畫方面也勤於探索;先生不僅有著深厚紮實的傳統功底,還在不斷思索著創新;先生不僅善於恣縱墨趣,更精通婉轉筆致。他的繪畫風格,已深受美術界、收藏界的關注。
著名老一輩畫家廖連貴先生在一次三人舉辦的“牛年獻醜”大型書畫展上,對周彰成現場潑墨的一幅水墨牛大加讚許道:“這幅水墨牛用筆絕妙,堪稱精品”。
這對周彰成既是鞭策,更是鼓舞。
周彰成先生一九八八年加入武漢市美術家協會,2006年9月被聘為上海楚天書畫院,任副院長。
在花甲年後的歲月里,周彰成和畫友們已經參加了不少筆會,畫了不少畫,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老話。
先生先後參加了武漢市第六屆第七屆美術作品年展。他的《牧歸》(牛)和《憐子圖》(虎)都受到同仁和觀眾的好評。之後,他又不斷參加省市及省外舉辦的各種畫展,可謂老當益壯。
與眾不同的周彰成先生有著與眾不同的人生。從他的作品他的笑聲他的話語中,我們已經看到,周彰成先生在繪畫藝術之路上那虔誠而勤奮的身影,正陽光滿面的朝我們堅定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