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縣上坂村原名仕坂,“仕”取意於“學而優則仕”,“坂”因地處溪坂而名,解放後更名上坂。上坂村屬單一聚居村設立的村委會,為革命老區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為大隊,1985年改村委會,上坂村計有7個村民小組,182戶,村民900人,居民主要以林姓為主,持閩東方言北支鹹村地方平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寧縣上坂村
- 外文名:Zhouning County Shang ban Cun.
- 所屬地區:周寧縣
- 郵政區碼:355401
- 地理位置:周寧縣最南部
- 方言:閩東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季風山地氣候
- 車牌代碼:閩J
- 著名景點:虎頭山
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特產,歷史,歷史人物,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上坂村,平均海拔95米,年平均氣溫19.2℃,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8.0 ℃,年均日照時數2300小時,多年降雨量平均1800.5毫米,降雨日數160天,主要分布在7~9月的雷雨季、年均霧日91天,無霜期300天,相對濕度70%,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靜風頻率28%,上坂村位於鹹村鎮區東部1公里處,東臨桃源溪,西連洋中,北接鹹村村橋南,南隔桃源溪及農田菜園與下坂相望。該村地處鹹村桃源溪溪谷小平原中央位置,海拔105米,氣候常年溫和濕潤,適於農業生產,經濟以農業為主。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村黨委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副業和鄉鎮企業,先後建立了糧食、茶葉、禽畜、水果、蔬菜、木竹、流水養魚、種豬養殖等生產基地。現已發展企業達5家,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木蒸籠、竹筷、竹編工藝品、木板瓢、石箔紙、土紙、花台等都是省外貿定點產品,茶葉主要產品有毛峰、龍珠、牡丹、雪球等品種。
特產
橘子,枇杷,柿子,柰子等水果,在縣內外市場上頗受歡迎。
歷史
漢朝時,林姓先祖在濟南地區歷任少府、太子太傅等官職,後來由於遭受政治迫害,在東漢末、三國時期大批南遷,進入江浙一帶。至西晉末年,中原林姓開始進入福建。林堅八十一代孫林穎之次子林祿曾任晉安(今屬福建)太守、晉安郡王,為林姓在福建開基始祖。晉安林姓又派生許多支派,其中有侯官世系(今福州),民族英雄林則徐即屬此支後裔,還有莆田世系等。
上坂林氏始祖林汝寧公於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從興化府(今莆田縣)八角井枇杷洞遷到鹹村洋中村大窩後開基,傳至第三代,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林養成公再遷居上坂村,現在有900多人,以林姓為主。周寧獅城、洋中、鹹村、店後、樟源、靈鳳山等村都有上坂林氏後裔定居。純池桃園村,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林盛一公從壽寧縣武曲鎮遷入,現有1200多人,以林姓為主。附近的下樓村130多人,也是林氏的聚居地。李墩黃埔村,南宋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林四公從長溪(今霞浦赤岸)遷此肇基,現有900多人,以林姓為主。七步梨坪村140多人,以林姓為主。清朝時期,李墩黃埔林氏分支遷入瑪坑溪邊行政村的溪邊村、半山村,至今有200多年歷史,現有有近300人。靈鳳山村肇基於明朝,現有400多人,以林姓為主。
歷史人物
林光槌(1911-1936)
福建省周寧縣鹹村鎮上坂村人。1933年春參加革命鬥爭,歷任工農赤衛隊隊員、工農紅軍南區游擊隊戰士、周墩南區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參加了周墩南區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閩東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5年初閩東紅軍主力轉戰外線後,隨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轉移周墩、寧德邊界山區堅持革命鬥爭,參加了閩東遊擊區的三年游擊戰爭。1936年9月在反“清剿”鬥爭中被捕,隨後在周墩縣鹹村鎮石橋頭被敵殺害,壯烈犧牲。
林炳生(1913.10-2000.2)
福建省周寧縣鹹村鎮上坂村人。1936年9月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38年2月加入新四軍3支隊6團北上抗日,歷任1師6團電話班班長、特務連排長、副連長、6團2營副營長、營長等職。解放後人周寧縣民政科科長,1974年6月退休,1983年6月改為離休。
地圖信息
地址:寧德市周寧縣逍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