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村記

周安村記

《周安村記》是鄭遠林創作的一篇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安村記
  • 作者:鄭遠林
文章原文,作者簡介,

文章原文

富順縣福善鎮周安村,是2007年由雙燕村、周安村合併後的建制村,幅員面積7.4平方公里,3100人,十一個生產組,800餘戶農戶,有65名黨員,位於宜賓南溪富順三地交界處,是富順縣鄉村振興示範村,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
周安村記
周安村自然風景
從喧囂的城市走進周安村,給人的感覺是空氣清新自然,花香飄蕩鼻間,使我情不自禁地來了幾次擴胸運動深呼吸,說不出的舒暢怡然。
黃桷盪,也叫仙女湖。關於仙女湖,流傳著一個悽美動人的傳說:
黃桷大仙美麗的小女兒黃月仙有一次與兩個姐姐外出遊玩,路過黃桷盪上空,被這裡清新獨特的風光吸引:只見那水上霧氣蒸騰,在早上初升的陽光照射下,一條條五顏六色彩虹橫掛天際,其美妙風光簡直遠勝天宮!於是姐妹三人按下雲頭,來到水上嬉戲。
周安村記
周安村自然風景
正在這時,只聽一陣陣笛聲,那笛聲悠揚、婉轉,時而如泣如訴,時而高亢入雲,在山谷中激盪,在水霧中飄曳;伴隨笛聲,在雲霧籠罩的山路上慢吞吞地走來一頭牛,牛背上坐著一個正在吹笛的少年。姐妹三人看得呆了,聽得痴了,競忘了隱去身影,尤其是三妹黃月仙,一雙靈動的大眼睛自那騎牛少年一出現就沒離開過少年。
少年來到黃桷盪邊,跳下牛背,正要牽牛飲水,卻突然發現有三個美女在水中沐浴,臉一紅,趕緊轉過身去,引來三姐妹一陣清脆的笑聲。大膽的三妹黃月仙主動上岸與少年攀談,原來這少年姓高,家住黃桷盪旁邊岩上,因出生時家中母牛正好生小牛,於是父親給他取名高小牛,高小牛從小與小牛一起長大,主要活計也是幫家裡放牛。一來二去,黃月仙對高小牛產生好感,留了下來,與高小牛一起放牛吹笛。這事被黃大仙知道後,暴跳如雷,認為仙凡有別,堂堂仙女豈能和凡間小子混在一起!於是親自下凡,將黃月仙抓回天宮,連同兩個姐姐一起關入禁地,從此再不準三姐妹到凡間。
周安村記
周安村自然風景
高小牛流下兩行淒楚的淚水,悲傷一陣後,依然天天放牛吹笛,只是笛聲中多了一絲絲傷感和思念。天長日久,高小牛與牛一起在黃桷盪旁邊的半山腰上化成了石頭,那痴痴望向黃桷盪的神情永久定格,至今那半山腰上還矗立著一塊牛形石頭,牛形石頭上立著一塊人形石頭。從此,人們把黃角盪也叫仙女湖。許多年後,每當月上中天,夜深人靜時,湖中還隱約可見一道靚麗的倩影在飄忽呢。
如今,站在仙女湖邊,放眼望去,湖水清澈蕩漾,周圍青山環繞,婉若群山之間一顆閃耀迷人光華的明珠;風景美麗依舊,只是人間已換,早已物是人非。
周安村記
周安村自然風景
這一帶的地質特點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夕陽西下時,遠遠望去,一片火紅,就似如今周安村人日子一樣,一天比一天紅火。解放前,山岩上有土匪盤踞的山寨,如今依稀可見殘石斷牆。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山上的土匪沒有少禍害周邊百姓;後來解放軍剿匪,乾淨徹底地消滅了這些禍害老百姓的禍根,至今岩壁上還殘留有解放軍剿匪的彈痕。
岩上火燒茶是當地傳承多年的名茶,綠茶類;岩上的村民早已靠種茶脫貧,90%的土地都利用來種茶了,共種植了四千多畝,計畫種五千畝;每畝收入可達五千元左右,村民們靠種植茶葉邁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不少外出務工人員已回鄉種植、經營茶葉,過去“一片山坡貧如洗,四處飄泊求一羹。”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這正是:此處即是致富路,何必孤獨異鄉行!
今天到周安村,只見前來採風的富順作家們漫步在茶山行列間,時而站在高處指點江山,時而與熱心的茶農交談,正在構思著一篇篇精品力作。
周安村記
周安村自然風景
走到一片丹霞岩下,只見一口池子裝滿清水,池底稀疏地冒著細細的水花,仔細一看,原來是岩下湧出的山泉,池邊放置了幾根引水管,直接將山泉水引到了村民家裡,供村民們長年飲用。據了解,這山泉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礦物質,難怪山上長壽者居多。
岩下村民以稻蝦養殖、種植柑橘為主。外出返鄉人員通過土地集中流轉,建成了一兩百畝、三五百畝不等的6個柑橘產業園。現在高升種植公司200餘畝柑橘已初見成效,在家富餘勞動力打零工,60元一天,柑橘園一年支出工價十餘萬,經常在柑橘園做零工的村民就此一項年收入可達15000元左右,按偏遠農村低消費水平,足以步入小康了。
周安村記
周安村村民
藤編,是周安村遠近聞名的非遺產業,幾乎每家都有能工巧匠。許多年前,滕編手藝在困難時期是周安村人至關重要的謀生手段;隨著時代發展,村民們逐漸進入各種規模化產業鏈,滕編開始退出周安村歷史舞台。但部分老匠人依然不時拾起這個老行當,不願丟棄這門曾經給周安村無數家庭帶來溫飽幸福的傳統手藝,這不,只見周安村2組袁顯江師傅正在一邊編制滕椅,一邊和來訪的作家熱心地擺談他的滕編經。現在他的經營模式主要是訂單式,有訂單時,一天能掙一百多元。隨著年齡大了,出外打工已不方便,在家搞滕編行業也能有不錯的收入。
作家們的採訪,為周安村文化振興和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發展思路。張茂、胡云昌等攝影師利用手中的鏡頭,總是適時地留下了一片片美麗的風景和一個個精彩瞬間。
周安村記
周安村村委
碓窩,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是農村用途十分廣泛的農用生活石制器具。著名作家高仁斌先生將老家沙子岩不知廢棄了多少年,曾經裝填過無數酸甜苦辣的碓窩,在幾個文友的協助下,費力地搬到了縣城的新家裡,繼續寄託滿滿的回憶。
站在沙子岩上,再回首,青山依舊,但新時代的車輪帶動著周安村鄉親們的致富夢,正踏過歷史的痕跡滾滾向前。那正是:
沙子岩上觀風景,
環視青山丹霞迎。
古寨悠悠訴過往,
仙女湖上小曲新。
岩上綠茶洗貧瘠,
岩下柑橘富庶民。
千年王朝隨風去,
還看今朝振鄉村。

作者簡介

作者鄭遠林,筆名山水間,漢族,生上世紀60年代,四川富順人。愛好旅遊、攝影、文學,四川省散文學會、富順縣散文學會會員,自貢市作協、富順縣作協、富順縣詩詞學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自貢市攝影家協會、富順縣攝影家協會會員。著有詩文集《行走山水之間》。
周安村記
鄭遠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