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青(1908~1988),生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武進人。著名書法家。10歲進私塾,12歲進武進職業學校讀書,13歲到靖江慶余當鋪當學徒,26歲起行商。先後自營及合夥開設信和銀樓、勤豐五洋百貨店、永泰和錢莊、第三信用合作社,擔任協理、經理、總經理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子青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88
個人簡介,有關報導,
個人簡介
周一生致力於書法藝術,尤以魏體見長。14歲開始學書,從歐陽詢的《皇甫誕碑》入手,繼習魏碑名帖,對石鼓、鐘鼎、大小篆、漢隸及晉唐以來名家書體,均悉心研習,熔真、草、隸、篆於一爐,創出有獨特風格和深厚功力的魏書體。周的書法曾在《常州日報》、《天津日報》、《書法報》、《光明日報》、《書法》雜誌等報刊上介紹,作品多次入選江蘇、安徽、常州、無錫、徐州等省、市的書法展覽。還多次應邀為美、英、日、加拿大、荷蘭國際友人和香港、台灣同胞寫了幾百幅作品。他熱心為社會和經濟建設服務,常州市區的街巷名牌和單位招牌,頗多出於他的手筆,僅1983~1988年,就書寫了500多幅市招和市牌。1986年,他回響“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愛國活動,捐贈自己的書法力作6幅。先後在揚州師範學院、安徽全椒縣書畫院、江蘇化工學院等講授書法知識。出版了《小學生書法訓練》、《中小學生字帖》。
他還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省分會會員、常州市書法工作者協會理事、常州市書法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硬筆書法協會常州分會藝術顧問、江蘇化工學院書畫社名譽社長、天寧區老年書畫協會顧問。1988年11月2日因突發心肌梗塞病逝。
有關報導
周子青(1908-1988年),字洛,江蘇常州人,民國時期的常州企業家,從事銀樓、建築木材等營生。他的舊居位於原西大街,是幢體積較大的3層洋樓。他是一位在常州知名度很高的書法家,一生致力於書法藝術,終生揮毫不息,其書法大氣雄渾,書法作品流世較多,店招墨跡遍布龍城,至今仍依稀可見。
鄭逸梅曾高度評價
周子青年幼時便開始學習書法,先從歐陽詢入手,後轉研魏碑幾十年,寫出了北碑之神韻。著名作家鄭逸梅在《珍聞與雅玩》一書里有專門介紹周子青的書法藝術:“他的書法以魏碑見長,兼擅隸、篆及行草,其書蒼古沉雄,質樸險峻,筆力蘊蓄,得眾人喜愛。”“其臨習魏碑,不臨則已,一臨就是數百通,深入領會,既得其體,復得其神,體而范之,神而化之。點劃之中勁遒逸秀,令人挹之不盡。”
筆者早年跟隨周子青學習書法,對他的早、中、後期書法風格及變化有所了解。其書法純為北碑風格,這與他書法入道當時的書風環境有關。清末,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金石文字學興起,人們對“館閣體”的反思,包世臣、康有為大力倡導碑學,提出“尊碑抑貼”,此後碑學盛行,學碑者日眾。
周子青先期和中期書法特色,可以概括為“出神”。從這個時期的作品風格看,點劃蒼勁、結構工正,筆墨間透露的滿是北魏龍門二十品的神采和意境。先期多見龍門二十品《始平公造像記》的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中期用筆結體上更多地揉合了孫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楊大眼造像、魏靈藏造像即《龍門四品》的風格。用筆方峻,點劃顧盼,遊刃隨心,結體中斂而外張,少了些俊秀飽滿,多了些蒼拙大氣。晚期則可以“入化”兩字概括。在“龍門”基礎上,加入了“二爨”(《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筆意,用筆雖仍以方筆為主,但“爨寶子”那端重古樸,拙中有巧,稍帶隸意、有飛動之勢的風格在其作品中常現。所以其晚期作品,真正達到出龍門之神,化個性之采。
孜孜不倦彰顯個性
周子青也是位孜孜不倦而求之的書家。他晚年也感覺到自己的字出神有餘,而入化不足;結體端莊有餘,而意趣不足。他於是開始取魏碑之神,鑽研並創造出有自已個性特色的藝術境界。
周子青的落款行書,也以方筆為主。他的落款早期喜用“子青周洛”,“書於映碧樓”等(“映碧樓”是他的書齋名);他有一枚閒章為“兩晉兩漢南北朝文字”。晚年,他再臨“二王”,每日堅持臨寫《聖教序》,還堅持臨寫草書。這時候他開始對畫有了興趣,他說書畫同源。他畫的墨竹、墨梅等作品韻味生動。周子青此時的作品則更能彰顯出他的藝術個性特色。
治學頂真誨人不倦
周子青對人和藹可親,傳藝誨人不倦。他在世時求學者甚眾,對求學的學生,他都會認真講要領、講體會;學生每次帶去的習作,不管多少,都會一字一字講,一點一點批,而所做的一切均為“免費”。他培養的學生中出了很多人才,只是可惜,在常州,現在能真正書寫出魏碑特色的人卻不多見了。
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當時學字、習畫條件是很艱苦的,買不到宣紙,也買不到字帖。為了讓人學習魏碑,周子青往往先臨寫在一張張紙上,學生再照他的臨本臨,這樣雖看不到原作,但他的功力深厚,學習者就可避免原碑破損模糊而對用筆的不理解。
筆者現在還保存著兩本周子青臨寫的《張猛龍碑》、《鄭文公碑》,他臨寫得很是認真,治學也很頂真,凡碑上殘缺之處,都用紅筆點出,告訴學生與原碑的不同,看起來真是用心良苦。
市招路牌常出自他手
過去寫市招,常州有名的先是唐駝,而後便是周子青。二三十年前,常州城內的大小店名招牌,大多出於周子青之手。無論在數量,還是字的規模上,都是無人可比,即便今日,市內依然還能看見。
早年製作市招,一般都要寫成大字,按原樣復描上去。後來有了成像技術,才使得有些不宜寫大字的書家,靠放大字樣而做成市招。而周子青書寫的店牌市招,都是親手大字榜書,看上去煌煌奕奕,在眾目睽睽之下經得起考驗,而這非有絕大魄力和傳神書藝皆是不可為的。
我見周子青寫大字,幾米見方,將紙鋪在地上,人邊走邊寫。用筆有大的排筆,也能用布紗扎毫,揮毫自然。他的榜書,緊湊而不鬆散,照樣讓人耐看。記得一次,我所在單位要在牆上寫大標語,特請周子青題寫,字有2米大小,上牆後,個個端莊神采。
周子青還善寫大尺幅作品,六尺八尺,丈一丈二。記得當時朱漢記等有幾家藥房,高大的店堂懸掛的就是周子青的大幅中堂。現在在老巷深弄,只要看到白底紅字的搪瓷路牌,上面的魏碑字就是周子青寫的。
善待求取墨寶者
周子青也愛好收藏,據他所講,他的書畫藏品很多,文革中大多被抄,所幸留下一點,也都是精品。我曾見他房間掛過一幅鄭板橋的《懷素自敘》中堂,每個字有15公分見方,掛起來滿滿一牆。他的文房四寶,其中光個人印章,文革中被抄時就有滿滿一板車。
周子青在世時,生活比較清苦,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他才略有潤筆收入。他一生筆耕不斷,對人卻十分謙遜和藹,那個時候,送字送畫是基本沒有報酬的,他人如向其求取墨寶,他大都來者不拒。時至今日,憶想到他生前舊事,仍不免使人尊崇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