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和

周天和,籍貫廣東梅州,男,1930年生,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興寧竹板歌)傳承人。1952年開始用竹板歌形式演唱、創作民間故事,先後創作了《張郎休妻》、《春催杜鵑》等63個五句板長篇傳本,能熟練掌握竹板歌的平板、哭板、歡板、拖板、吊腔等演唱技巧,運用客家方言和特有的竹板歌腔調演唱,並能即席對歌,依字行腔,依情變腔,注重與觀眾交流。近年來,致力於竹板歌的傳承、傳播,帶領弟子常年到鄉村、社區演唱,每年可達120餘場,其足跡遍及當地各個鎮村、社區和街道,擴大的竹板歌的影響,為推廣普及興寧竹板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天和
  • 籍貫:廣東興寧市
  • 出生日期:1930年
  • 逝世日期:2013年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周天和(1930.9-2013.11),興寧市南鎮徑心圩人。1938年至1946年在興寧徑心國小、梅縣南口中學、南口嘉蓮補習學校學習。解放後,在徑心油羅大隊搞文藝宣傳,1958年7月調入興寧縣山歌劇團創作室工作,1990年興寧山歌劇團退休。是廣東省曲藝家協會、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曾任興寧市山歌協會會長、政協興寧市第五至十屆委員。1990年10月,榮獲梅州市山歌大師稱號,1999年在深圳客家山歌節上被評為山歌王。2009年9月,被興寧市委、市政府授予傳承客家山歌貢獻獎。
他出生於泰國,四歲時由母親帶回國內定居於徑心圩鎮,家境貧寒,國中未讀完即輟學在家務農。但他天姿聰穎,頭腦精靈,才思敏捷,口齒清晰,聲音宏亮,特別是在山歌擂台比斗和五句板說唱方面造詣更深,能嫻熟地把客家方言、雙關比喻、諺語、歇後語等運用到創作和說唱之中,出歌快,即席對歌,風趣幽默,成為客家地區和閩粵贛客屬人聚居地深受歡迎和喜愛的民間藝人,並多次隨領導赴東南亞、港澳及全省各地演出和比賽。

主要貢獻

他一生先後創作編寫了《張郎休妻》、《春催杜鵑》、《梁祝姻緣》、《十五貫》等63個五句板長篇傳本,編寫長短五句板作品近百件,其中有30多篇先後在市、縣獲獎。出版了《竹板歌》、《興寧民間歌謠集》等著作,還有一大批作品被錄製成影碟,在國內外發行。其中《春催杜鵑》於1976年赴北京參加全國文藝匯演。
晚年的他潛心研究客家山歌,培養山歌新秀,指導和傳授山歌說唱,編寫資料,培養了徒弟十多人,使客家山歌得到傳承和發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