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堯和

周堯和

周堯和(1927年5月—2018年7月30日),物理冶金學家、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0年周堯和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系;1953年赴前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冶金系深造;1957年研究生畢業,獲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後在西北工業大學任教;1988年任全國鑄學會理事長,同年當選為國際鑄造學會執行委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任國際鑄造學會主席;1996年進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2012年獲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首屆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2018年7月30日周堯和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2歲。

周堯和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凝固過程原理及組織控制;凝固技術; 生態材料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堯和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27年05月
  • 逝世日期:2018年07月30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前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
  • 主要成就: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91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就獎
    1991年航空金獎(首屆)
  • 祖籍:河北深縣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27年5月,周堯和出生於北京。
1950年,從清華大學機械系畢業後進入天津南開大學任教。
1953年,國家遴選留蘇學者,周堯和被選中,進入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冶金系深造。同年5月9日,留學蘇聯前夕,周堯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7年,以一篇關於鑄鋼件熱裂的研究論文研究生畢業,獲得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同年回到中國,從天津來到西安,成為西北工業大學鑄造專業的奠基人。
1979年,在西班牙馬德里第46屆國際鑄造會議上宣讀“保溫冒口研究”論文。
1981年,周堯和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為首批博士生導師。
1987年,作為航空工業部和兵器工業部受表彰的20位專家之一,周堯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88年,任全國鑄學會理事長,同年當選為國際鑄造學會執行委員。
1989年,創建並被批准為中國唯一的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同年獲航空工業最高榮譽——航空金獎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最高榮譽——科技成就獎。
1992年,參加巴西聖保羅第59屆國際鑄造會議。
1993年,周堯和任國際鑄造學會主席,主持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60屆世界鑄造會議。
1996年4月,周堯和來到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生態材科學作為新的研究領域。
2012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授予周堯和“首屆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
2015年12月,周堯和拿出一輩子的積蓄100萬元捐贈學校,希望用來支持和獎勵為西工大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教師,以助推西工大的快速發展。
2018年7月30日5時28分,周堯和在上海華東醫院不幸逝世,享年92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周堯和長期從事凝固理論與凝固技術研究,對鑄件凝固過程的傳熱、傳質和動量傳輸進行了系統研究,建立了強制性凝固組織形成原理的新理論框架。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定義了鑄錠凝固過程中的第三對流區,據此提出的鋼錠頭部正偏析理論得到公認。在凝固前沿動力學、液體金屬深過冷和三維非晶合金製備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持創建了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導建立了“生態材料學”這一新的學科生長點。大型鑄件凝固控制、保溫冒口設計和薄壁件調壓成型精鑄法等科研成果被廣泛套用,獲得顯著經濟效益。
20世紀50年代,周堯和在蘇聯留學期間,成功地揭示了鑄件熱裂機理,提出了關於造型材料退讓性的獨到見解。他發明“鑄型表面高溫強度測試方法及裝置”,獲得蘇聯發明專利。
1985年,周堯和和同志們提出了用效能係數估算保溫冒口效益的新方法,研製出新型保溫材料。
1987年,堯和主持發明了“調壓成形精鑄法”,實現了輕合金超薄壁異型構件的高精度成形,在國內外贏得聲譽。他率先在國內倡導將凝固理論與技術拓展到無機化合物、聚合物和生物晶體領域。
20世紀80年代,周堯和發明的“調壓成型精鑄法”實現了輕合金超薄壁複雜構件的高質量鑄造成形,攻克了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該成果1990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1991年獲航空金獎。
20世紀80年代,周堯和還主持了一項“六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大型鑄鋼件凝固控制”,項目組成功解決了葛洲壩大型水輪機葉片及30萬千瓦發電機組高壓外缸鑄件的質量問題。該成果獲得了1986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世紀90年代初,周堯和又開闢了“生態材料學”研究的新領域,並迅速轉化為諸多大型冶金企業的先進生產力,為更加注重環保、節能的現代工業生產提供了先進的技術保障。
  • 學術交流
周堯和6次任中國代表團團長出席國際鑄造會議,並於1988年當選為國際鑄造學會執行委員,1993年任主席。
  • 學術論著
截至2011年,周堯和在中國國內外發表論著300餘篇,其中代表性論著如下:
1. L. Liu, J.F. Li, Y.H. Zhou. Solidification interface pattern in undercooled Co-Sn eutectic alloys, Acta Materialia, 2011, 59 (14): 5558-5567.
2. H.F. Wang, F. Liu, G.C. Yang, Y.H. Zhou, Modeling the overall solidification kinetics for undercooled single-phase solid-solution alloys. I. Model derivation, Acta Materialia, 2010, 58 (16): 5402-5410.
3. H.F. Wang, F. Liu, G.C. Yang, Y.H. Zhou, Modeling the overall solidification kinetics for undercooled single-phase solid-solution alloys. II. Model application, Acta Materialia, 2010, 58 (16): 5411-5419.
4. L. Liu, J.F. Li, Y.H. Zhou. Solidification of undercooled eutectic alloys containing a third element, Acta Materialia, 2009, 57 (5): 1536-1545.
5.B.F. Lu, J.F. Li, L.T. Kong, Y.H. Zhou. Correlation between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glass forming ability of Zr-Cu metallic glasses, Intermetallics, 2011, 19(7): 1032-1035.
6. J.F. Li, W.Q.Jie, S.Zhao, Y.H. Zhou, Structural evidence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coupled to decoupled growth in the solidification of undercooled Ni-Sn eutectic melt,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A, 2007, 38: 1806-1816.
7. J.F. Li, Z.H. Huang, Y.H. Zhou, Crystallization of amorphous Zr60Al25Ni25 alloy, Intermetallics, 2007, 15: 1013-1019.
8. Q.P. Cao, J.F. Li, Y.H. Zhou, A. Horsewell, J.Z, Jiang, Free volume evolution and its temperature dependence during rolling of Cu60Zr20Ti20 bulk metallic glas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5, 87: 101901.
9. Q.P. Cao, J.F. Li, Y.H. Zhou, J.Z, Jiang, Mechanically-driven phase separation and corresponding microhardness change in Cu60Zr20Ti20 bulk metallic glas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5, 86: 081913
10. J.F. Li, Y.H. Zhou, Eutectic growth in bulk undercooled alloy melts, Acta Materialia, 2005, 53(8): 2351-2359.
  • 科技成果獎勵
截至2011年,周堯和主持過多項國家重大課題及攻關項目,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

人才培養

  • 教學思想
周堯和對課題組成員和博士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有志氣,首先,教師要有志氣成為組內最優秀的成員,學生要有志氣成為課題組內最優秀的研究生。但這還不夠,要有志氣趕超自己的老師,超過世界上的名家,沒有這種成為傑出人才的志氣,就不可能有大的作為;二是要講團結,競爭意識是要有的,但不是組內的明爭暗鬥,而是和同內外同類研究小組的較量;要想在這種較量中取勝,課題組必須是真城合作的集體;三是肯拼搏,不能只有願望而不付諸行為,要趕超別人,就要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這就要創新,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
  • 指導學生
1981年,周堯和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為首批博士生導師。1996年周堯和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後負責的生態材料學課題組便開始培養博士,1997年開始接受博士後工作。截至2011年,先後培養博士50餘名,碩士30餘名。其中,1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獲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8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30餘人在國內外大學和科研機構任教授。
  • 團隊建設
1998年,周堯和的課題組申請到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鋁熔體中夾雜的電磁分離研究”;1999年,課題組又成功申請了一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並被評為創新性項目;同樣在1999年, 課題組開始與美國GM公司合作,接到了一個項目。
  • 教學成果獎勵
1989年,周堯和被全國教育工會評選為改革和發展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10名教育工作者之一。他總結的“從嚴,重導,求新”教學方法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全國勞動模範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1991年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就獎(該會成立55年來有重大貢獻的10名科學家之一)
1991年
航空金獎(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頒發的航空工業個人最高榮譽獎)
1997年
亞太地區材料科學院院士
2011年
上海交通大學傑出校友卓越成就獎
2012年
首屆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
參考資料來源:

社會任職

周堯和先後擔任“凝固技術”(西北工業大學)、“非平衡合金與快速凝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金屬強度”(西安交通大學)及“金屬基複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學)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主任。還擔任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鑄造學會理事長、榮譽理事長,國際鑄造學會主席。

人物評價

在中國凝固學界,周堯和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他是中國的凝固熱理論、凝固形態學和深過冷快速凝固和凝固過程計算機數值模擬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西北工業大學評)
周堯和院士是“一位令人仰慕、德高望重的科學家,一位令學子追隨、功勳卓著的一代宗師,中國鑄造界的一面旗幟,中國科技界的一份驕傲”。(2012年首屆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頒獎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