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血管病

周圍血管病

周圍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是一種慢性肢體缺血性疾病,臨床上將心腦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統稱為周圍血管病。周圍血管病包括動脈、靜脈及淋巴三個系統的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圍血管病
  • 外文名: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常見動脈疾病包括:粥樣動脈硬化斑塊及血栓造成的動脈狹窄閉塞,如動脈硬化性閉塞症、動脈栓塞;動脈炎症,如多發性大動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結節性動脈炎;動脈擴張性病變,如動脈瘤;末梢動脈功能紊亂,如雷諾氏病(現象)、紅斑性肢痛症;外壓性病變,如胸出口綜合徵、膕動脈擠壓綜合徵;糖尿病血管病、動靜脈炎等。
靜脈病分為淺靜脈病和深靜脈病,淺靜脈病包括靜脈曲張和血栓性淺靜脈炎;深靜脈病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原發性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深靜脈血栓可引起肺栓塞、繼發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另外也包括布加氏症、K-T綜合徵等。
淋巴系統疾病主要為炎症和回流受阻性疾病,如淋巴管炎、丹毒、淋巴腫。
PVD會增加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風險,糖尿病足亦是糖尿病病人致殘致死的併發症;WHO將糖尿病足定義為糖尿病患者由於合併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PVD是糖尿病足預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截肢主要的危險因素。
周圍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且易發生的併發症,這種症狀的病理改變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動脈壁彈力層及肌層被破壞、管壁彈性下降等,從而使患者管壁更加脆弱或增厚變硬。當患者血糖水平升高時,糖將會血球中血紅蛋白相結合,從而致患者全身組織缺氧,此時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強,且黏度增大,易形成血栓而危及生命。

鑑別診斷

此類疾病具有臨床症狀表現複雜多樣的特點,常見症狀表現有疼痛、酸脹、麻木、水腫、潰瘍甚至壞疽等。
踝肱指數(ABI)為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診斷及篩選標準;下肢血流動力學可較好地反映患者下肢血管結構及功能狀態。D-二聚體可較好地反映出患者繼發性纖維增強,同時也是反映患者凝血及纖溶的指標。

檢查

現如今臨床檢查外周血管病變主要方法包括:(1)觸診足背動脈、脛後動脈等動脈搏動是否減弱或消失。(2)踝肱指數(ABI)測定:ABI是踝動脈收縮壓與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ABI<0.9提示有動脈閉塞可能;ABI<0.8動脈閉塞可能性高;0.5<ABI<0.8提示有一處存在動脈閉塞;ABI0.3提示存在血管鈣化。(3)經皮氧分壓(TcPO2)測定,TcPO2其值小於40mmHg,提示有缺血表現。(4)各種血管功能及結構檢查,主要包括:血流介導血管舒張反應(FMD)、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多排螺旋CT3D血管成像(3D-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高頻彩色都卜勒(HCDU)。

治療原則

中西藥物治療的適應症為急性血栓形成或栓塞、慢性供血不足及動脈痙攣性疾病,包括溶栓、抗凝、祛聚、擴管、降纖以及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等藥物。常用的西藥有尿激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配、已酮可可鹼、克栓酶、前列腺素E、阿斯匹林、抵克力得等。
手術治療是周圍血管病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周圍血管損傷需要進行的血管吻合和修補術、血管搭橋手術、靜脈瓣膜修補術以及截肢手術等,在與藥物相結合的治療中,可以起到縮短療程、提高療效、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的作用。但手術治療存在著適應症範圍窄、手術併發症及術後高達30%的再狹窄率等問題。
介入血管治療是近十多年來開展起來的新型治療方法,它使得血管外科疾病的診療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傳統的外科手術相比,介入手術具有損傷小、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低以及病人恢復快等優點。如經皮經腔球囊導管血管成形術(PTA)、腔內血管支架植放、動脈硬化斑塊旋切、雷射血管成形術、血管栓塞術等,現如今已廣泛套用於動脈擴張症、動脈阻塞性疾病、動靜脈炎及部分靜脈疾病的治療。但是,介入治療也存在著費用昂貴、術後再狹窄等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