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1994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1994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是1994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少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
  • 作者:徐少華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年11月
  • 頁數:390 頁
  • 定價:11.40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7011717
內容介紹,目錄 ,

內容介紹

周代南土,既是一個時代概念,也是一個空間範圍。從時代上講,它包括西周、春秋和戰國3個時期,起於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迄於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前後經歷800餘年。從空間上看,它包括南陽盆地和淮河上中游兩個地區,西起秦嶺南坡的漢水支流丹江流域,東至淮河中游今安徽壽春一帶,南以漢水和桐柏、大別山脈為限,北抵汝、潁、渦諸水上游的今河南汝陽、禹縣、太康、永城一線,即文獻所載的周王朝南部境土。
本文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出發,以歷史文獻、考古材料及實地考察相結合,借鑑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調查報告和地圖資料,從不同的角度、分不同的層次,對周代南陽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區各諸侯國的族屬來源、歷史發展、地理變化和文化特色進行系統分析,弄清他們各自匯入楚民族的不同時時期和為後來楚文化的形成、發展所提供的歷史、地理、文化背景,進而探討這兩個地區在出國歷史發展和文化演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楚國在這兩個地區的長期開發、經營中所作出的貢獻。

目錄

【上編:列國地理與文化】
第一章 周代南土及其諸侯國形勢 5
第一節 商末周初形勢及周人向東南的發展 5
第二節 周代南土諸侯國概說 7
第二章 南陽盆地諸侯國歷史地理文化 10
第一節 鄧國 10
一 鄧國的族姓 10
二 鄧國的地望 12
三 鄧國的歷史與文化 15
第二節 鄂國 19
一、早期鄂國歷史及地望 19
二、西周鄂國青銅器分析 21
三、鄂國地望及其與南淮夷關係探討 25
第三節 申國 28
一、申國的始封及其早期活動 28
二、申國在南陽盆地的建立與歷史概述 29
三、關於申都在今南陽市的論證 31
四、申國的東遷和地理分析 34
五、申國的疆土和文化 38
第四節 呂國 39
一、呂國的淵源和南遷 39
二、南遷後的呂國地望與國勢 41
三、呂地入楚及後期呂人的活動 43
四、新蔡呂國說之試解 44
第五節 謝國 47
一、謝國早期的地理與歷史 47
二、謝的南遷及其地望 50
三、有關謝國地望的其它不同說法 52
第六節 西蓼國 54
一、西蓼的地望與國名之異文 54
二、西蓼存滅簡述 55
第七節 唐國 56
一、唐國的歷史與族姓 56
二、唐國地望試析 59
第三章 淮河上中游兩岸列國地理與文化 71
第一節 樊國 71
一、樊君夫婦墓的發現及文化特徵 71
二、樊君銅器的再認識和族姓分析 73
三、樊國地理考實 75
四、餘論 79
第二節 息國 80
一、息國歷史及族姓 80
二、息國銅器的初步認識 82
三、息國地望分析 85
第三節 弦國 88
一、弦國存滅與族姓 88
二、弦國地望辨析 89
第四節 黃國 93
一、黃國族姓及淵源 93
二、周代黃國歷史簡述 94
三、黃國銅器及其相關材料分析 95
四、周代黃國的地望 101
五、黃國文化及其與周圍文化的關係 102
第五節 江國 104
一、江國族姓和歷史 104
二、有關江國銘文材料的初步清理 105
三、江國地望稽疑 110
第六節 蔣國 112
一、蔣之始封和爵稱 112
二、蔣國歷史地理及其相關問題 114
第七節 東蓼國 118
一、東蓼地望決疑 118
二、蓼與舒蓼辨析 122
第八節 番國 123
一、番氏銅器的初步清理 123
二、番國歷史簡論 130
三、番國地望分析 133
四、餘論 136
第四章 淮北汝潁地區諸國歷史地理與文化 151
第一節 房國 151
一、房國歷史及族姓 151
二、房國的地望 152
三、堂溪地望決疑 153
第二節 道國 柏國 156
一、道、柏的歷史與族姓概述 156
二、道國地望 157
三、柏國地望 158
第三節 沈國 159
一、沈之族姓及歷史 159
二、沈國地望析疑 161
第四節 蔡國 163
一、蔡國的始封 163
二、銅器銘文所載蔡國史實分析 165
三、蔡國歷史文化簡論 172
四、蔡國的遷徙和地望 174
第五節 頓國 項國 177
一、頓、項歷史及存滅 177
二、頓國的地望 179
三、項國地望 182
第六節 陳國 184
一、陳之始封和族姓 184
二、陳國銅器考察 184
三、陳國歷史概述 190
四、陳國疆土和城邑 192
第七節 厲國 194
一、古苦縣之厲及其歷史 194
二、褒信之厲考異 196
三、厲國的遷徙及有關問題 198
第八節 許國 200
一、許國的始封和地望 200
二、許國歷史概覽 201
三、許之遷徙與滅亡 203
四、許國銅器及其文化初析 205
第九節 應、胡、養諸國綜議 210
一、應國述略 210
二、胡國析異 213
三、養國簡論 216
【下編 楚國北部疆域的發展和地理變化】
第一章 楚國早期形勢和丹陽地望 235
第一節 楚族源及其始封立國 235
第二節 西周時期的楚國形勢 237
一、早期楚國與周楚關係 237
二、西周后期的初步發展和對外擴張 239
第三節 丹陽地望及其考古學分析 242
一、丹陽地望考辨 242
二、文化面貌分析 245
三、相關問題解疑 248
四、丹陽變遷新釋 253
第二章 春秋時期楚國北部疆域的拓展與縣制考察 259
第一節 楚對南陽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區的開拓 259
一、春秋初期的形勢與楚都遷郢 259
二、立足江漢,封畛淮汝 261
三、北上爭霸,問鼎中原 263
四、北境弭兵,爭奪淮域 268
五、春秋楚國北疆綜述 273
第二節 春秋楚縣的建置、特點以及性質和作用 275
一、春秋楚縣辨誤 276
二、春秋楚縣補遺 281
三、春秋楚縣的特點、作用和性質 284
第三章 楚國的民族融合與多元楚文化的形成 299
第一節 楚國的民族融合與民族關係 299
一、楚並國方略概述 299
二、楚國民族政策簡論 304
第二節 多元楚文化的形成與南陽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區的關係 307
一、南陽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區在楚國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07
二、楚國對異族人才的引進和套用 309
三、多元楚文化形成的歷史文化背景 311
第四章 戰國時期楚國北部疆域的變遷 314
第一節 戰國早期楚國北疆態勢 314
第二節 戰國早期楚國北部疆域的變化 319
一、汝潁上游地區與韓魏勢力的爭奪 319
二、睢、濊之間的開拓 323
三、秦人勢力的東南發展與丹水上中游楚國故地的喪失 325
第三節 楚國北疆的迅速喪失與重心東遷 333
一、丹陽、藍田之敗與漢中丹陽故地入秦 333
二、汝潁上游地區的繼續爭奪與局部進展 336
三、垂沙之戰與楚國北疆的大片喪失 341
四、相關問題辨析 346
五、江漢基地的陷落與楚重心東遷 350
第四節 東遷之後楚國北疆的演變 356
一、東遷之後的基本形勢 356
二、東遷之後的北部疆域變化 357
三、內部政局的動盪與楚都壽春 360
四、秦取淮域與楚國的滅亡 363
第五節 戰國時期楚北疆述略 367
結語 384
後記 3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