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保鮮庫

考古專家在對寶雞周原遺址一座儲藏坑遺址進行考古研究時,發現3000多年前的許多果蔬種子如杏核、甜瓜子等都完整保存下來,其中有些看上去跟新的差不多。專家稱,3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周人已經建造出別樣的“保鮮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代保鮮庫
  • 出土地點:寶雞周原遺址
  • 所屬年代:商代晚期
考古專家在對寶雞周原遺址一座儲藏坑遺址進行考古研究時,發現3000多年前的許多果蔬種子如杏核、甜瓜子等都完整保存下來,其中有些看上去跟新的差不多。專家稱,3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周人已經建造出別樣的“保鮮庫”。
據介紹,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商、周時期考古研究工作的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周勇曾多年在距離西安不足百公里的周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此次發現的命名為“保鮮庫”的儲藏坑就是其工作的一小部分。據考古發掘資料顯示,植物種子所在的儲藏坑形制是平面近方形,四角略呈弧形,坑壁光滑,底部平整。坑口距地表70厘米,坑口長105厘米、寬80厘米、深205厘米。在坑口下70厘米處的坑壁四角各有一個圓形小孔,用於放置支撐草棚類掩體(或覆蓋物)的支架,建造十分精緻。“覆蓋物以下的坑壁還塗抹著一層厚度2-3厘米的草拌泥,均勻平整,並特別經過烘焙處理。以四角小孔為界線,坑內堆積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淺褐色土,土質疏鬆,包含少量經過加工的石鑽、獸骨、陶片等,當系後期下落物;下層堆積呈黃灰色,結構雖然較上層略為緊密,但含土量明顯較少,用肉眼就看到大量植物子粒。”孫周勇說,研究認定,儲藏坑中有500枚杏核,包括839個殘塊、108枚完整種子及帶有部分果核與果皮的種子;有葫蘆屬甜瓜種子150餘枚,數量不足10枚的李屬種子,以及兩類狗尾草屬的植物,分別是栽培的粟和一類屬於禾本科的草籽
通過多學科人員對出土植物遺存進行鑑定、統計和測量,還發現這些植物遺存保存狀況相當理想,絕大部分種子及果核沒有炭化,表面可以說是光鮮如初。3000年前的植物種子能保存這么好嗎?在送檢過程中,包括鑑定者在內的植物考古學家對其原生環境及年代產生了質疑,懷疑其是否為後期鼠類擾動或其他因素形成的晚期植物遺存。孫周勇說,為了進一步排除疑慮,他們選擇了儲藏坑的杏核與其臨近灰坑的棗核各3枚標本,於去年送到美國佛羅里達貝塔分析實驗室做碳十四測年。結果杏核的常規碳十四測定年代為3000年上下40年擺幅,校正後日曆年齡為公元前1380年至公元前1120年,相當於商代晚期,與該區域所見的先周文化遺蹟可謂同時共存。
“種子能保存這么久,無疑是儲藏坑建設得好。儲藏坑周壁塗抹草拌泥,可以有效地防潮、防濕,具備了儲備水果所需要的基本條件,而從其內大量鬆散灰土(就是果蔬已腐爛的果肉)及下陷程度看,該坑原來儲存的應當是大量新鮮水果,而非種子本身。”孫周勇說,通過對周原地區發現的這座儲藏坑遺址的考古研究,對於中國農業發展史、商周時期科技史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