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信,男,1962年生,中共黨員,德州市慶雲縣教育局原紀檢組長、教研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主信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慶雲縣原東郎塢鄉劉家村
- 出生日期:1962年8月17日
- 逝世日期:2007年4月27日
- 職業:紀檢組長、教研室主任
- 畢業院校:樂陵師範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個人簡歷,主要業績,
個人簡歷
周主信,男,1962年生,中共黨員,德州市慶雲縣教育局
原紀檢組長、教研室主任。1980年從山東樂陵師範學校畢業後,先後任中學教師,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鄉鎮教辦主任,2004年任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2005年任紀檢組長。2007年4月27日,因勞累過度、積勞成疾,因心血管突發破裂病倒在工作崗位上,不幸去世,年僅44歲。
主要業績
周主信參加工作27年如一日,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他是忠誠事業、開拓創新的楷模。他把事業和自己的生命擰在一起,全身心致力於黨的教育工作。他創造性地提出“當堂達標”教改方案,使全縣的基礎教學成績從原來的全市末位躍升為中上游。他是默默耕耘、紮實奉獻的楷模。在他的觀念中,沒有星期天、節假日,經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僅去年聽、評課就在100節以上,聽課記錄寫了27本。他是樸素清廉、嚴於律己的楷模。在擔任慶雲鎮教辦主任期間,每年經手經費200多萬,他對一些單位和個人以回扣為條件承包工程或攤派教輔都嚴詞拒絕。有的私立學校仰慕他的能力和社會名氣,以年薪五萬聘他作校長也被婉拒。而他妻子卻在家待業,自己每月900多元的工資除供孩子上大學外,僅勉強維持家庭生活。一件只花了70元的黃大衣陪他度過了十個寒冬,一身秋衣衛生褲竟穿了十八載。他是大善至愛、構建和諧的楷模。周主信性格沉穩、不善言笑,但有一顆火熱的心。他愛學生,大多數農村學生都吃過他的飯;他愛同事,每個同事的家庭情況他都一清二楚,竭盡全力為新調任老師解決家屬安置、子女入學問題,卻惟獨沒有給自己待業多年的妻子和大學畢業的兒子解決工作;他的大愛之心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在他的葬禮上,五百多人不約而同地趕來為他送行,有領導、鄰居、同事和外地趕來的學生,許多人不由自主地給他行下跪禮,放聲大哭。 “失一人四萬學子共損,悼英靈三千教師同悲”,這是慶雲人民對周主信表達的最崇高的敬意、悲切的哀思和深切的惋惜。
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他的平凡體現了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透射著新時期共產黨員高尚的品格。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四種精神:
一是視事業重於生命的執著信念,周主信在教育戰線工作了27年,就象一架機器連續不停地運轉了27年。他的思想中從沒有“休息”二字,時間對他永遠不夠用,手頭永遠有乾不完的活;他把工作當事業乾,把事業看得高於自己的生命,多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在醫院搶救過程中,他還躺在病床上用電話和同事們商討工作。他認真踐行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生信條,將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 二是只求實幹、不慕虛名的紮實作風。周主信對工作堅持定了就乾、一抓到底,時時處處率先垂範。“成功之前不談能力”、“將落實進行到底”是他的口頭禪和工作原則。他二十多年紮根基層,從未向組織上提過任何要求。只唯實、只求乾、不事張揚就是他的人品和風格
三是廉潔勤儉、嚴於律已的高尚操守。作為基層領導,他從不為自己謀任何一點私利;他家庭生活清貧,卻始終抵制社會上的誘感和考驗,保持著清正廉潔之心;他完全有權力改善一下家庭生活,但始終沒有向濫用職權邁出半步。他曾多次面臨金錢與信念之間的選擇,都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四是心裡裝著別人,惟獨沒有自己的大愛之心。周主信對別人充滿了愛,是一種只有付出、不圖回報的愛,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象春風化雨般感染著所有的人。他去世後的幾天裡,網際網路上懷念他的貼子就有七百多條。他的大愛之心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引領著和諧社會關係的形成。
中共德州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向周主信同志學習活動。德州市紀委、監察局授予周主信同志全市優秀紀檢監察幹部榮譽稱號,中共德州市委組織部授予周主信同志為“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德州市教育局授予周主信同志全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
周主信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材料之一:
平凡的脊樑
周主信同志於1962年8月17日出生於慶雲縣原東郎塢鄉劉家村,2007年4月27日下午4時57分因心臟病突然轉危而不幸辭世,享年45歲。周主信同志生前系慶雲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中學高級教師。
主信同志自幼聰慧睿智、思維敏捷,先後以優異的成績於1974年畢業於本村國小、1976年畢業於姚千聯中、1978年畢業於原慶雲二中、1980年畢業於樂陵師範、1986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物理系(函授),198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0年參加工作以來,27年如一日,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慶雲縣的教育事業。做教師,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做領導,他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特別是作為全縣一線教育教學的領頭人,他以工作為己任,長年奔波在教育第一線,歷酷暑、冒嚴寒,幾乎沒有歇過一個星期天、節假日,他力主課堂教學改革,大膽借鑑先進教學單位的成功經驗,在全縣開展了“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徹底改變了全縣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局面,全縣教育教學成績突飛猛進,06年中考成績全市綜合排名第五,突破性的進入全市上游。正當“當堂達標”教學改革取得了階段性進步,成果待收,07年高考、中考的可喜成績可以預見,即將產生,全縣教師業務水平進入一個新的高度之時,他卻因積勞成疾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他的英年早逝,以身殉職,是整個家庭的損失,是全縣教育事業的損失。在家庭中,他是長子,上有年逾七旬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一雙兒女,母親患肺心病多年,每年都要發病一兩次,兒子剛剛大學畢業,沒有分配工作,在企業打工,女兒正在大學一年級就讀,妻子下崗多年,這樣的一個家庭,壓力可想而知,這樣一副重擔靠他一人扛起;在工作中,他是一位好同志、好領導、好大哥、好榜樣。每天,簽到冊上第一個名字是他,下班後最後一個熄燈的也是他;一身秋衣、衛生褲穿了十餘年的是他,一件綠色軍大衣伴過嚴寒的也是他;工作不知疲倦、永遠精力充沛的是他,常年高血壓,長期服藥都不能控制的也是他,別人問他“血壓怎么樣了?”,他回答:“吃著藥了”,可醫生讓他做的是堅持吃藥,靜養調養。他做不到,他心裡裝著三千一線教師和四萬莘莘學子,裝著振興全縣教育的千秋大業,他的老領導、老同學——教育局長韓希營,在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寫下了“悼英靈三千教師同悲 失一人四萬學子共損”的輓聯,客觀的評價、最高榮譽的褒獎對他的功績來說,毫無誇張,他為慶雲縣基礎教育的長足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寫下了輝煌的一筆,永遠是慶雲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
主信同志的一生,是勤奮的一生,光輝的一生,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對教育事業無限忠誠和投入。二十七年來,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對同志,真誠相待;對個人,嚴以律己。參加工作以來,他幾乎沒有歇過一個星期天、節假日,以工作為己任,奔波在教育第一線,歷酷暑、冒嚴寒,為我縣基礎教育的長足進步和發展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寫下了輝煌的一筆。1984年,他獲得德州市行署頒發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1986年,榮獲慶雲縣人民政府頒發的“先進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1987年,再次獲得德州市行署頒發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0年,先後榮獲市“電化教育先進工作者”和縣“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1年,再次獲得縣“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2年,被中共慶雲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06年,再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
主信同志的逝世,是全縣教育事業的損失。悼念主信同志,要化悲痛為力量,扎紮實實地學習他正正派派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工作,做一個平凡而高尚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教育事業的人。
主信同志英年早逝,以身殉職,永遠是慶雲教育史上的豐碑。
周主信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材料之二:
周主信,教學改革的拓荒牛
我和周主任共事了兩年零八個月,900多個日子裡,我們朝夕相處。他的言傳身教、關愛幫助,激勵著我認真鑽研業務,不斷成長進步;他的雷厲風行、勤懇敬業,默默影響著教研室的所有同志,工作上精益求精。
從周主任踏上教書路的第一天起,就抱定一個信念,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作為一個人類靈魂工程師,教書育人,上對得起國家、社會,下對得起家長、學生。27年來,他孜孜不倦地用生命踐行著自己的誓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最戀戀不捨的還是他的工作。44歲,多么短暫的生命,卻譜寫出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壯美、最絢爛的華彩人生。
2004年9月,周主信從慶雲鎮教辦主任調任縣教研室主任一職。之所以選任他,與他傑出的教學成績分不開。早在東辛店中學任教期間,他就在全縣打響物理教學“南周北王”的牌子,3次獲市講課比賽、論文比賽一等獎,並多次獲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但當時慶雲縣的總體教育教學狀況很不樂觀,教育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後等問題十分突出。連續多年的中考、高考成績徘徊在德州所有縣市區的最下游,社會上怨聲四起。學生流失、輟學現象嚴重。周主任擔任教研室主任一職,頗有臨危授命的意味。
面對巨大壓力和重重困難,周主任沒有膽怯、更沒有退卻,他毅然決然地接過這副沉甸甸的擔子,因為他知道,這是縣局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更意味著今後要對全縣四萬莘莘學子負責,絕不能辜負了家鄉父老鄉親對教育的殷切期望!
工作千頭萬緒,周主任首先尋找教育落後的癥結。他帶領縣教研室一班人,天天跑鄉鎮,進學校,到教學第一線去了解情況,終於找到了癥結所在。長期以來,教學觀念的落後致使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主導課堂,死記硬背、題海戰術、加班加點等現象嚴重影響著全縣的教育教學。他深深地意識到:改革課堂教學是解決一切矛盾的根本。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的經驗,向局領導班子提出了實施“當堂達標”的教學改革方案。
所謂“當堂達標”,就是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向課堂教學要效率,注重教師課前備課、課中目標教學、課後輔導,注重學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從而達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全體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
“事非經過不知難”。要改變多年形成的固有的教學模式,推行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來自基層和教師的阻力可想而知。更何況慶雲縣這樣一個以民辦教師、老教師為主層次的教師隊伍現狀。有的說:“我教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不也教了這么多年嗎?什麼改革,無非是某些人想出風頭。”也有的說:“慶雲的教育再這樣下去,全縣的孩子可怎么辦啊!”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但周主任認準一個理兒:越是落後就越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他首先從教育幹部的思想入手,一次次找各鄉鎮的教辦主任、中層幹部談心,推心置腹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他說:“俗話說‘地荒一年,人荒一代’呀!不推行教學改革,慶雲的教育就打不了翻身仗。父老鄉親辛辛苦苦送孩子來讀書,咱得對得起他們,決不能耽誤孩子們的前程啊!” 正是他對教育的無限忠誠和強烈的責任感,深深打動了各鄉鎮教辦領導和學校校長,改革得到了來自基層領導的支持。不久,“當堂達標”教學改革在全縣鋪開。
為把“當堂達標”落到實處,聽課、評課、教學督導成了教研室的一項重要工作。有的鄉鎮離縣城有七八十里的路程,為了在第一堂課前趕到學校聽課,他常帶領教研室的同志們早晨6點多鐘就集合出發,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一開始,大伙兒很不情願,嘟嘟囔囔地抱怨。可他卻笑著對我們說:“咱們的職責就是要把教學質量搞上去。咱不多乾點兒,多吃點兒苦,良心上也說不過去啊!”他是這樣說著,更是這樣做的,無論什麼事,都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吃苦在前,受累搶先。就拿每次去鄉鎮聽課來講,七八個老師擠一輛小麵包,他是領導而且年紀又比我們大,可總把位子讓給我們,自己坐個小馬扎。他就像一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召著大家。慢慢地,大伙兒都理解了,怨言也就沒有了,乾好教育的勁頭都出來了。
記得今年3月 份的一天,刮著北風,天氣很冷,周主任帶領教研室的同志們一大早就趕到了中丁鄉教辦進行教學督導。我們分頭到中學、中心國小聽課評課,再回到教辦查閱各種教研檔案,一直忙到中午一點多鐘。大夥都累壞了,每個人就從伙房拿來兩個饅頭,端來一碗燉白菜,草草地吃完午飯,就又匆匆忙忙地趕往大靳中學聽課,回縣城時天已經很黑了。周主任總是這樣,把工作日程安排得滿滿的,他像一隻上足了發條的馬蹄表,日夜不歇地運轉著。可是,他哪裡知道,這種超負荷的工作正在無情地透支著他的健康和生命啊!
在他的積極倡導和全縣教師的不斷努力下,慶雲縣的課堂教學發生了變化:教學的目標明確了,教學的方法更加靈活了;學生不再只是聽眾,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的書包輕了許多,全面發展的空間大了起來。各箇中學的改革都搞得有聲有色。
今年4月10日這天,全縣300多名教師來到東辛店鄉,參加在那裡召開的全縣中國小“當堂達標”課題研究現場會。和以往現場會不同的是,不是優秀老師在上“示範課”,而是東辛店鄉所有的中國小面向全體與會教師開放,人們可以自由地對任何一個學校、任何一個班級、任何一位老師的任何一節課“推門聽課”,所有聽課老師無不對課堂教學的效果感到驚嘆。不搞形式主義,力求真教實學,這就是周主任一貫的做事風格!
改革,只有依靠成功的制度建設才能得到有力保證。周主任是一個注重製度建設、工作特別有條理的人。在推行“當堂達標”教學改革中,他從規章制度入手,先後制定、實行了學校教研月報、教研員分片聯繫、教研員學習研究、教研員工作日誌等制度,建起了縣、鄉鎮、學校、教研組四級教研網路,使全縣逐步形成了“以教研帶教學,以教改促教研”的良好機制。
有付出,就有回報;超常的付出,就會贏得超常的回報。從2004年開始,慶雲縣的國中教育教學成績穩步提升,2005年,中考成績從全市的倒數第一,躍居全市中游,2006年躋身全市前三名。廣大教師的業務素質也有了明顯提高,2006年,全縣獲市級以上獎勵的教師有70人次,獲縣級獎勵的266人次;在優秀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評選中,獲省級獎勵的多達165人次,獲市級獎勵的近200人次,受獎人次之多,在慶雲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讓全縣人民看到了慶雲教育的曙光和希望!
慶雲的國中教學質量有了根本性好轉,可高中教學仍然處於低谷。2006年8月,教育局黨組研究決定,教研室的工作重點“上移”,儘快擺脫高中教學落後的局面。這個重擔再次落在周主任的肩上,他二話沒說,全身心地投入到更加困難、複雜、繁重的高中教研和管理工作中。
他首先組建了高中教研組,聘請了29位兼職教研員,深入教學一線,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僅半年多的時間,他就聽課、評課58節,召開座談會15次,組織專題教學研討會4場。為把外地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引進來,由他牽頭負責,慶雲一中從外地招聘了11名教師。這些教師無不是在他的真誠打動下才來到慶雲的。去年從青島聘請的兩位老師,是周主任冒著大雨,帶著兩輛平板卡車接來的,他從11樓上給老師們往下搬東西的身影,老師們永遠也不會忘記。後來,他們的孩子就學、家屬安排工作,都是周主任一手操辦的。
從教研工作重心轉移到高中教學以後,周主任更忙了,白天他領著同志們去教研,晚上去一中和賈校長商量工作,大到教師招聘、班級管理,小到教師生活、學生食宿,他都逐項落實。他經常到課堂去聽課、查閱教案和作業批改,課後和老師、學生談心,徵求他們對教學和管理的意見,常常深夜11點多才回家。
“成功之前,不談能力”、“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認真”、“堅決把落實進行到底”這是周主任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正是有了這種精神和信念,他矢志不渝、堅定不移地實踐他振興教育的信念,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得到了師生、家長和全社會的高度評價。他是一個勤奮學習的人,在努力拚搏、忘我工作的同時,還不斷汲取先進教育理念。在他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各種教育教學的期刊雜誌,工作之餘他埋頭苦讀,經常學習到深夜。人們都知道,教育局辦公樓上只要有一盞燈亮著,那準是周主任又在加班或者學習了。連看樓的李大媽都心疼地說:“周主任怎么這樣忙,天天走這么晚,還要不要命啊!”
幾年來,周主任走遍了全縣的18處中學和51處國小,聽課1600多節。一個學期下來,周主任竟密密麻麻地寫滿了27本聽課記錄,比我們學科教研員記錄得還要詳細,有的聽課記錄後面還貼上著一些練習題等相關資料。如今,這些聽課記錄靜靜地陳列在周主任生前的辦公桌上。仔細翻閱這些字跡工整地聽課記錄,無不勾起人們對周主任的深情懷念和無盡的哀思,面前就仿佛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憨厚的笑容,耳旁又迴蕩起他那坦誠的話語和誠懇的教導。
“悼英靈三千教師同悲,失一人四萬學子共損”。周主信去世後,縣教育局長韓希營的這副輓聯飽含的痛惜與悲惋之情令人垂淚。
韓局長說,他總在思考一個問題,周主信只爭朝夕、拚命工作的動力究竟來自何處?後來,他想明白了。
那是去年的一天,周主信去縣一中,看見一個孩子把剛打上的熱氣騰騰的饅頭,放到一大缸子開水中泡著吃,就好奇地問不涼泡著吃乾什麼?孩子抬起頭認真地告訴他:“老師,這樣連湯帶水的就飽了。”
回機關後,周主信紅著眼圈對韓局長說:“咱是打草拾柴禾的農家孩子出身呀,黨和人民的培養才有了今天。咱的工作要對得起千家萬戶、千辛萬苦送孩子來讀書的父老鄉親啊!”
這聽來寡淡得如白開水一樣的話,正是周主信一顆熱愛事業的質樸真切、忠誠滾燙、焚膏繼晷的的火熱的心啊!更是他居弱圖強、鞠躬盡瘁用之不盡的動力源泉啊!
視事業高於生命,視責任重於泰山!這就是周主信——一名普通的教育幹部、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崇高的境界和無私的胸懷!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周主任的離去,給我們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傷痛,但同時,他也用自己短暫但永恆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巨大而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他站著是一面飄揚的旗幟,倒下是一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