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38年畢業於上海持志學院政治經濟系。同年2月加入
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江北特委委員,新四軍駐馬塘辦事處主任,中共如皋中心縣委組織部長、南通中心縣委組織部部長,蘇中第四地委組織部長,南通縣委書記,蘇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華東野戰軍七縱隊團政委,華中九分區政委,華中九地委書記,警八旅政委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共松江地委副書記,蘇州地委書記,蘇州市委書記,江蘇省財經委員會、計畫委員會、工業辦公室主任,江蘇省副省長,
江蘇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秘書長,常務副省長。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1年4月30日,周一峰因病在南京逝世。
人生經歷
國難當頭投筆從戎
1915年1月28日,周一峰出生在上海一書香門第、官宦人家,原名周民風,祖籍廣西鹿寨縣,壯族人,是同盟會會員、國民政府少將參議周公謀長子。1935年夏,周一峰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他積極投身“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遭國民黨當局逮捕;“八一三”淞滬抗戰中被炸成重傷。面對磨難,他沒有退縮,追求革命的信念歷久彌堅。
1938年2月,周一峰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他受中共江蘇省委派遣,奔赴江北敵後地區,投入抗日救國的洪流之中。此時,日本侵略軍已陸續侵占了南通、如皋等重要城鎮,控制了交通線;國民黨地方政府及其各類武裝退避鄉鎮,各占一方,侵擾魚肉百姓。為爭取國民黨部隊和地方上的進步力量共同抗日,周一峰隻身一人,奉命打入如皋縣保全一旅。由於他處事機敏、勤奮幹練,不久即被提任團政訓室主任。周一峰利用自己的公開身份,廣交朋友,關心士兵疾苦,秘密發展黨員,擴大進步力量。1940年8月,新四軍主力到達江北。他帶領一批地下黨員從國民黨軍隊中撤出,編入新四軍,兼任新四軍駐馬塘辦事處主任。
1940年冬,國民黨頑固派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在曹甸一帶,頑軍主力要與新四軍決戰。為了策應曹甸戰鬥,陳毅命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三縱主力由蘇中四分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掘港開赴海安待命。趁我軍掘港兵力空虛,駐石港的國民黨頑固派徐承德部企圖夜襲掘港。千鈞一髮之際,周一峰獲悉了敵人情報。他孤身一人從馬塘星夜奔赴報告。陳毅、陶勇接獲情報迅即部署,全殲徐承德部,為我軍開闢“通如海啟”抗日根據地打開了新局面。1941年1月,周一峰受命組建中共南通縣委,擔任縣委書記。他與縣長梁靈光一道,發動民眾,開展減租減息,建設民主政權,壯大黨的力量。從1941年初到1942年短短一年時間,南通縣基層黨支部便由17個發展到97個,黨員人數也由205人發展到1300多人。
1943年至1944年間,是蘇中抗日根據地最困難的時期。日偽軍傾巢出動,採取梳篦拉網式戰術,實行“清鄉”,妄圖圍殲我蘇中四分區抗日武裝力量。新四軍主力和黨政機關大部都跳到“清鄉”區外。周一峰作為南通縣委書記兼警衛團政委,僅帶一個連留在“清鄉”區內堅持原地鬥爭。他領導開展反偽化和鋤奸鬥爭;組織民眾改造地形、突破封鎖;爭取上層人士和各界民眾互助共濟、團結對敵;粉碎敵人“武裝編查”保甲陰謀。在他領導下,全縣軍民堅定了反“清鄉”鬥爭信心,挫敗了敵人多次輪番“清鄉”。反“清鄉”鬥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當年,延安《解放日報》曾專題報導,稱讚南通警衛團創造了我在“清鄉”區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
解放戰爭初期,周一峰曾調任華野主力七縱六十三團、五十九團政委,參加了蘇中“七戰七捷”戰役。1946年底,新四軍主力北撤,通如海啟地區淪為敵後。在極端險惡的形勢下,他再次受命於危難之際,從主力部隊回到地方,與洪澤、梁靈光等一起恢復組建華中九分區,重建分區主力和地方武裝。1947年5月,為了配合華野主力的反攻,他率部揮師打掉了靈甸據點,全殲增援之敵。陳毅、粟裕對此高度評價,傳令嘉獎。隨後,九分區部隊又乘勝發起了岔(河)石(港)和啟東“六八”等戰役,殲敵1.6萬多人。
篳路藍縷砥礪前行
解放後,周一峰滿腔熱忱地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數十年如一日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49年4月,周一峰擔任中共松江地委副書記。松江地區屬新解放區。當時,怎樣迅速地在新解放區打開工作局面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大課題。經過深思熟慮,周一峰等同志提出通過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方法把各階層人民團結起來,發展生產,建設家園。在他的精心組織下,1949年9月30日,松江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召開。會上,代表們各抒己見,建言獻策。在此基礎上,縣委、縣政府形成工作方案和公約規章。各界人士對共產黨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做法心悅誠服,松江地區的工作局面迅速打開。周一峰等同志創造的這一“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領導、指導”的工作方法在當時影響很大。10月13日,毛澤東同志向中共中央各分局發電,要求各地“仿照辦理”,並稱讚松江縣做了“一件大事”。之後,《人民日報》、新華社向全國推薦、介紹了松江經驗。
1949年秋至1955年,周一峰先後擔任中共蘇州市委書記、中共蘇州地委書記、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江蘇省財經委、計委主任等職。1956年,周一峰當選為江蘇省副省長、中共江蘇省委常委。
從江蘇恢復省治之初,周一峰一直主抓經濟工作。他主持編制並實施了我省第一個五年計畫,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夜以繼日地操勞;他十分重視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注重處理好積累和消費、速度和效益、數量和質量的關係,始終堅持把經濟效益和發展質量放在首位;他精心組織重大工程建設,省內大批重點項目,如20世紀50年代上馬的南京鋼鐵廠、煉油廠、南京長江大橋和遍布全省的水利電灌站,都留下了他辛勞的足跡。
1963年,剛剛經受過三年困難時期,中央要求加強農業第一線領導。省委決定派省委常委、副省長周一峰任中共南通地委書記,接替患病住院的原地委書記。他二話沒說,立即赴任。南通是江蘇的糧棉大區,對全省經濟具有重要影響。周一峰上任伊始,就帶著一個秘書,兩條被子,兩副碗筷,騎著腳踏車深入到生產隊調查研究,在田間地頭、農舍人家召開座談會。他沒有官架子,吃的農家飯,住的農民屋。所到之處,幹部民眾無所顧忌地向他反映真實情況,提意見,談建議。到1966年,三年里他有兩年蹲點在基層,一蹲就是幾十天,甚至幾個月。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社情民意,制定出切合當地實際的政策和發展路徑。在他帶領下,南通地區經濟迅速恢復,連續四年奪得農業大豐收。皮棉率先實現畝產超百斤,糧食由調進轉為調出,工農業總產值增長72.40%,銀行年末存款上升201.82%。
“文化大革命”期間,周一峰遭受迫害、身陷囹圄,蒙冤十年。但他對黨的信念毫不動搖,始終堅持原則,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並盡其所能保護其他同志,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立場和高尚品格。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文革”結束後,周一峰恢復了工作。1978年初,他擔任南京石油化工總廠代理書記。他每天白天看工廠、下車間,晚上找幹部、工人談心,勞累到深夜,就在簡陋的辦公室里搭個鋪睡覺。他對燕子磯一帶的“三條龍”污染(黃龍,硝酸煙霧;白龍,石灰水;黑龍,煤煙)一直憂心忡忡,“石油工業要發展,但如果不治理環境污染,子孫後代是要罵我們的。”他採取多種環境治理方案,為南京石化總廠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基礎。
20世紀80年代初,周一峰迴到省里工作,先後擔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政府常務副省長,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在他協助省長主持省政府日常工作期間,省內一些重大工程如大運河整治拓寬、連雲港港口建設、揚子乙烯和儀征大化纖建設等,都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1982年,周一峰兼任了京杭大運河揚州至徐州段400餘公里河道整治拓寬工程的總指揮。他已年逾花甲,仍全身心地撲在工程上。他統籌協調各市縣,制定完善各項政策措施,親自上工地和民工們一起勞動。工程驗收時被國家交通部譽為工期短、效益好、投資省的典範。擴建後的大運河氣勢宏偉,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內河工程,可以行駛1500噸的船隊,大大提高了運輸通航能力。
1983年至1984年,周一峰年事漸高,仍受黨中央委派,赴廣西、安徽工作。當時廣西十年動亂中遺留的問題很多,矛盾錯綜複雜。周一峰作為中央廣西工作組組長,正確執行中央對廣西的有關方針政策,團結廣大幹部,撥亂反正,穩妥地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促進了廣西安定團結局面的形成。他的工作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他任中央整黨指導委員會駐安徽聯絡組組長期間,堅持原則、敢於碰硬、反映實情、顧全大局,圓滿地完成了中央交給的任務。
1985年以後,周一峰退出了第一線領導崗位,任華東經濟協作組組長。此時,他已是七十古稀的年紀,仍然十分關心改革開放和四化建設。他對長三角經濟區發展戰略的實施、經濟結構調整、鄉鎮工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他大聲疾呼克服重速度、輕效益的傾向,多次專題向中央、向省委和華東各省提出充滿真知灼見的書面建議。為了擴展江蘇經濟發展的空間,他冒著嚴寒酷暑,踏勘了近2000里江蘇海岸線,提出了發展灘涂和海洋經濟的工作思路。在重病垂危時,他還堅持仔細研讀了江蘇省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綱要草案,提出了書面建議。
周一峰一生堅守黨性、淡泊名利、謙遜寬厚、榮辱不驚,摯友們有時戲稱他為“周呆子”,他也欣然接受。
康林和周一峰曾在南通結下深厚的戰鬥友情,1995年,康林逝世,按級別,他可以葬在北京“八寶山”,或者回革命根據地———江西老家。但他臨終決定是“要和周政委在一起”!於是,一個“工農幹部”,和一個“知識分子幹部”最後共同安葬在他們戰鬥過的地方———南通,“黃泉”路上為伴,也是打虎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