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你能行

告訴孩子你能行

《告訴孩子你能行》是2009年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子仲。

基本介紹

  • 書名: 告訴孩子你能行
  • 作者:劉子仲 
  • ISBN:9787509205792
  • 頁數:303
  • 定價:32.80元
  • 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9-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240000
圖書推薦,內容簡介,目錄,精彩摘錄,編輯推薦,文摘,

圖書推薦

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樹立自信心。
孩子是世界的未來,是父母的期望,是老師的驕傲,因此,我們總是費盡心血地為孩子們做所有的事情,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這時我們就會困惑,難道對孩子用心有錯嗎?

內容簡介

每個人在情感上都需要認同和表揚,讚賞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激勵。
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長一生的功課。一個孩子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尊重,長大後他也就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父母賞識的眼光,能讓孩子的生命狀態得以舒展,能使孩子創出奇蹟。
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長。批評是一盆冷水,讓人心灰意冷;表揚是一股溫泉,絲絲沁人心脾。喜悅、愛和讚美,是靈魂的養料。智慧的賞識是一把萬用鑰匙,很多問題遇到它都能迎刃而解。

目錄

上篇 信任孩子給他機會
第一部分 點滴之中彰顯信任
讓孩子自己決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給孩子舞台 給孩子掌聲
孩子需要讚揚
信任孩子就是助他成功
要看到孩子的好
孩子的心意
父母如何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
第二部分 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孩子你能儘管去做
體育場上展現自信風采
小孩子也愛面子
請豎起你的大拇指
成功是人生的營養
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給孩子一處自主發展的空間
給孩子必要的發言權
孩子說話不算數怎么辦
第三部分 請給孩子一個機會
路在前方徑直往前走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如何處理孩子說謊
學會和孩子共同討論
與孩子成為朋友
孩子的點滴進步就在父母的放手與信任里
和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
中篇 尊重孩子給他面子
第一部分 讓孩子自己說
尊重孩子的意願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賞識孩子的愛心
激勵孩子 戰勝失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也是家庭一分子
賞識孩子的勇敢
第二部分 讓孩子懂得愛
感恩,一切美好情懷的起源
對孩子一生都有益的15個詞
傾聽,讓你和孩子的心靈“零距離”
分享,讓生命更美好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溫馨和睦是最好的家教氛圍
愛孩子的三個明智做法
如何讓孩子學會孝敬長輩
守護孩子的秘密
快樂家庭 幸福教育
第三部分 積極看待孩子
寬容氛圍益於改正錯誤
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溝通推倒隔閡的牆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要勇於向孩子道歉
下篇 懂得孩子給他理解
第一部分 快樂指南針
給孩子挫折教育
孩子執拗巧引導
讓孩子學會拒絕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早戀巧開導
聽聽孩子怎么說
消除和孩子的代溝
交流方式須注意
虛心向孩子學習
善於和孩子談心
第二部分 成長導航燈
讀懂孩子青春期
從容應對叛逆心
善待戀師的孩子
共享喜樂與憂愁
理解鼓勵促成功
第三部分 理解無極限
孩子的心靈渴望包容
孩子,你真棒!
成長需要肯定
激勵孩子成功
批評是門藝術
將賞識進行到底

精彩摘錄

上篇 信任孩子給他機會
第一部分 點滴之中彰顯信任
讓孩子自己決定
一天,已經放學很長時間了,亮亮才帶著一身泥土回到家。爸爸生氣地問他:“怎么這么晚才回來?身上還弄得這么髒?”
看到爸爸不高興,亮亮有點兒害怕了,怯生生地對爸爸說:“下午學校足球隊選拔隊員,我去參加選拔了。”
“什麼足球隊?誰讓你參加足球隊了?經過我同意了嗎?”兒子竟然自作主張,爸爸更生氣了。
“是我自己要參加的,好多同學都報名了,我……”
“這絕對不行!成績那么差,還有心思參加什麼足球隊,你要敢去,小心我打斷你的腿!”亮亮還想為自己辯解,卻被爸爸的怒吼聲打斷了。
後來,亮亮只好放棄參加足球隊,但是他的成績並沒有因此好起來,反而比以前更差了。因為自己的愛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亮亮逐漸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
父母總是習慣把“選擇權”和“決定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忽視甚至踐踏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樣做的結果有兩個:一是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沒有自己的主見,遇到事情只會依賴父母,聽從父母的意願和決定;二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跟父母“較勁”,做什麼事都和父母對著幹,你讓我朝東,我偏要向西,從而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了“代溝”。
因此,當孩子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給他們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不要把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強加到孩子身上,要信任孩子,相信他們的選擇和決定。
非常受歡迎的美國家庭喜劇《成長的煩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天,剛上中學的小兒子本恩作出了一項讓人大吃一驚的決定:他要做“清新小子”樂隊的經紀人!本恩發現“清新小子”樂隊很有潛力,於是萌生了做他們經紀人的想法。可他遇到一個問題:要做“清新小子”的經紀人,必須拿出2 000美元作為投資。
本恩沒有錢,於是他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父親傑森,並勸說傑森做自己的合伙人。聽了本恩的想法後,傑森雖然非常吃驚,但還是支持本恩的決定,並同意拿出2 000美元作為投資。
事情的發展卻並不順利:傑森認為本恩根本不懂如何經營樂隊,於是不顧他的想法,處處控制他,這讓本恩無法忍受,於是結束了和傑森的合作。後來,本恩找到自己的鄰居作為合伙人,並在轉讓樂隊經紀權時一次性賺了2.4萬美元,這讓傑森形象大跌。
傑森無疑是位優秀的父親,當孩子作出一項讓他吃驚的決定時,他以實際行動支持了孩子的決定。但他還是犯了一個很多父母常常會犯的錯誤,那就是沒有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
賞識孩子,就應該信任孩子,相信他們的判斷力和辦事能力,給他們選擇和決定事情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和決定,會讓他們對事物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和決心。
張磊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十幾年前,張磊中考時,有兩種選擇擺在他面前:一種是讀高中後考大學,另一種是上中專後參加工作。如果選擇讀高中,意味著還要苦讀三年,況且最終能否考上大學仍是個未知數;而選擇上中專,則是一條走出農村的捷徑。張磊的父母非常開明,果斷地把這個決定權交給了他。
張磊選擇了中專。直到畢業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他才發現中專學歷早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知識的匱乏讓他在工作中舉步維艱。為此,他十分苦惱,但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所以他並沒有怨恨,而是暗下決心,迎頭趕上。後來,經過不斷地努力,張磊不僅拿到了自學考試的本科文憑,而且在工作上也小有成就。
有機會讓孩子自己作選擇、作決定,這是賞識孩子、尊重孩子的體現。當孩子選擇了一件事情並決定去做的時候,家長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去禁錮他們的思想,應該支持和鼓勵孩子到實踐中去感受。這種對實踐的體驗和感受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建立自立自強的意識非常重要。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很多選擇。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選擇和把握機會的能力,那么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他就有可能不斷地抓住機會,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相反,如果他從小凡事都靠父母替他選擇和決定,久而久之,便沒了主見,當他離開父母獨立進入社會後,就很難作出果斷而正確的選擇,即使遇到機會,也只能與它擦肩而過。
讓孩子自己決定,並不是讓父母推卸責任,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責任意識,讓孩子逐漸成熟起來。在生活中,不要讓孩子一味地服從父母的決定,要讓孩子用自己的意志選擇或取合事物,讓他有自我決定的機會,並在決定事物的過程中,培養肩負責任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為了培養孩子自信、堅韌、主動、負責的優良品質,父母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當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對某件事情作出選擇和決定時,父母應該給予熱情的支持;
(2)當孩子的想法和決定有明顯的不足和紕漏時,要心平氣和地給孩子提出合理建議並加以指導;
(3)如果孩子的決定確實不合理,應該耐心地分析原因,讓孩子主動放棄錯誤的想法,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用父母的權威壓制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你背起書包上學那天起,你就從一名幼稚園的小朋友變成一名小學生了,於是你就有了當學生的責任。老師會告訴你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做得怎么樣?先別急著說“好”或“不好”,請先聽筆者講兩名小學生的真實故事
一群美國中小學生利用假期到中國生活了幾天,他們吃住在中國人家裡。戴瑞是最小的一位,剛剛11歲,她給中國學生印象最深的是那隻與她年齡不大相稱的大背包。一天,游天壇公園時,同行的一名中國學生想助人為樂,便走過去對戴瑞說:“我幫你背包吧!”不料戴瑞睜大雙眼,疑惑不解但又彬彬有禮地說:“謝謝你!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拿呀!”其實,戴瑞的父母和兄長就在她身邊,而且他們各自背的包要輕巧得多。一位中國記者問戴瑞:“外出都是自己拿東西嗎?”她微微一笑,點點頭。這天,她背著足足有五公斤重的包,但仍玩得很開心。
聽了這位美國小姑娘的故事,不由得讓筆者想起一位中國女孩兒,她大約也是11歲。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雪下得很大。小女孩兒坐在路邊草坪的護欄上,伸著腿,叉著腰,指著馬路上正在為她叫的士的父親喊著:“快一點兒!你要是叫不著車,我遲到了怎么辦?!”而她的爸爸,一手拎著女兒的書包,一手不停地揮動,焦急地跑前跑後……
筆者真想上去問問這位女孩子:上學究竟是誰的事?遲到了應該由誰負責
中美這兩位同齡女孩子的強烈對比,使筆者感慨萬千。自己的事情能不能自己做,也許是下一代競爭的起跑線!
孩子,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你會明白,上學是自己的事,爸爸媽媽沒有義務替你包辦一切。每天早晨鬧鐘一響,你就應該馬上起床,再困也要起來,按時去上學。遇到颳風或雨雪天氣,你就應該提早起床,早一點兒出家門,坐不上車,走也要走到學校,絕不能遲到!這一切,你不能依賴爸爸媽媽,把責任推給爸爸媽媽,因為你應該知道:“我是學生,上學是我的責任!”
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自己的事一定會自己做,不讓大人代勞。你自己的書包、書籍、玩具等物品要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自己打掃,自己的被褥自己收拾。你應該常常對要幫忙的媽媽說:“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來!”
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你一定會在家設立自己的勞動岡w位,如洗碗、掃地、拖地板、取牛奶……即使父母為了讓你多一點時間學習,對你說:“你去念書吧,家裡的活兒不用你乾!”你也應該堅持說:“我是家裡的一員,幹家務也有我的責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要從小培養,因為它建立在對自己負責的基礎上。由此,筆者想起一位大畫家教育女兒的故事
有一次,女兒上學遲到,怕老師批評,便坐在車裡哭,央求父親陪她進教室。女兒想:父親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畫家,看在父親的面子上,老師也許就不會責罵她了。但是這位畫家父親給了女兒兩種選擇,一種是自己走進教室,另一種就是立刻回家。“要知道,你今天不想面對的,明天還是一樣必須去面對。”父親說道。於是,女兒自己走進了教室。
孩子是未成年人,需要父母的保護和照顧,於是父母為孩子做了很多很多。可是孩子終究要長大,父母不能永遠為他們把事情想好,替他們把事情做好。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總是依賴大人,就需要父母逐漸改變包辦代替的習慣,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做。家長這個觀念的樹立,對成長中的孩子有重要的影響。我們做父母的,在對待孩子的事情上常常是“幫你沒商量”,主觀地為孩子作決定,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如果我們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孩子就會對自己負責,就會做出讓你吃驚的成績來。
逐漸減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有些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比如孩子在生活方面的條理性和自我關照,學習習慣上的獨立自主性等。如果孩子對大人形成依賴,遇事不愛動腦筋,不想動手,那么更應該儘量鼓勵孩子自己做,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品嘗自己不做事情的“苦果”。
自己的事情就是通過自己動腦動手以滿足自己需要的事情。自己的事情有很多,都需要親自完成。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收拾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記住和準備好第二天該帶的東西,是自己的事情,不應該總是丟三落四,依賴別人的提醒;學習上遇到困難是自己的事情,要開動腦筋左思右想,實在想不出來才能請求別人的幫助,不能動不動就問;安排好學習時問也是自己的事情,每天最好將學習任務完成以後,再看電視、玩電腦或者做其他遊戲,不能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不能總是等著爸爸、媽媽和老師來督促。

編輯推薦

《告訴孩子你能行》: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長。批評是一盆冷水,讓人心灰意冷;表揚是一股溫泉,絲絲沁人心脾。喜悅、愛和讚美,是靈魂的養料。智慧的賞識是一把萬用鑰匙,很多問題遇到它都能迎刃而解。
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樹立自信心。
孩子是世界的未來,是父母的期望,是老師的驕傲,因此,我們總是費盡心血地為孩子們做所有的事情,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這時我們就會困惑,難道對孩子用心有錯嗎?
適時讚揚,可以幫助孩子揚長避短,不斷激勵,可以幫助孩子積極自信
保持尊重,可以幫助孩子自立自強,適當寬容,可以幫助孩子振奮抖擻

文摘

上篇 信任孩子給他機會
第一部分 點滴之中彰顯信任
讓孩子自己決定
一天,已經放學很長時間了,亮亮才帶著一身泥土回到家。爸爸生氣地問他:“怎么這么晚才回來?身上還弄得這么髒?”
看到爸爸不高興,亮亮有點兒害怕了,怯生生地對爸爸說:“下午學校足球隊選拔隊員,我去參加選拔了。”
“什麼足球隊?誰讓你參加足球隊了?經過我同意了嗎?”兒子竟然自作主張,爸爸更生氣了。
“是我自己要參加的,好多同學都報名了,我……”
“這絕對不行!成績那么差,還有心思參加什麼足球隊,你要敢去,小心我打斷你的腿!”亮亮還想為自己辯解,卻被爸爸的怒吼聲打斷了。
後來,亮亮只好放棄參加足球隊,但是他的成績並沒有因此好起來,反而比以前更差了。因為自己的愛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亮亮逐漸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
父母總是習慣把“選擇權”和“決定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忽視甚至踐踏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樣做的結果有兩個:一是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沒有自己的主見,遇到事情只會依賴父母,聽從父母的意願和決定;二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跟父母“較勁”,做什麼事都和父母對著幹,你讓我朝東,我偏要向西,從而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了“代溝”。
因此,當孩子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給他們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不要把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強加到孩子身上,要信任孩子,相信他們的選擇和決定。
非常受歡迎的美國家庭喜劇《成長的煩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天,剛上中學的小兒子本恩作出了一項讓人大吃一驚的決定:他要做“清新小子”樂隊的經紀人!本恩發現“清新小子”樂隊很有潛力,於是萌生了做他們經紀人的想法。可他遇到一個問題:要做“清新小子”的經紀人,必須拿出2 000美元作為投資。
本恩沒有錢,於是他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父親傑森,並勸說傑森做自己的合伙人。聽了本恩的想法後,傑森雖然非常吃驚,但還是支持本恩的決定,並同意拿出2 000美元作為投資。
事情的發展卻並不順利:傑森認為本恩根本不懂如何經營樂隊,於是不顧他的想法,處處控制他,這讓本恩無法忍受,於是結束了和傑森的合作。後來,本恩找到自己的鄰居作為合伙人,並在轉讓樂隊經紀權時一次性賺了2.4萬美元,這讓傑森形象大跌。
傑森無疑是位優秀的父親,當孩子作出一項讓他吃驚的決定時,他以實際行動支持了孩子的決定。但他還是犯了一個很多父母常常會犯的錯誤,那就是沒有完全信任自己的孩子。
賞識孩子,就應該信任孩子,相信他們的判斷力和辦事能力,給他們選擇和決定事情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和決定,會讓他們對事物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和決心。
張磊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十幾年前,張磊中考時,有兩種選擇擺在他面前:一種是讀高中後考大學,另一種是上中專後參加工作。如果選擇讀高中,意味著還要苦讀三年,況且最終能否考上大學仍是個未知數;而選擇上中專,則是一條走出農村的捷徑。張磊的父母非常開明,果斷地把這個決定權交給了他。
張磊選擇了中專。直到畢業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他才發現中專學歷早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知識的匱乏讓他在工作中舉步維艱。為此,他十分苦惱,但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所以他並沒有怨恨,而是暗下決心,迎頭趕上。後來,經過不斷地努力,張磊不僅拿到了自學考試的本科文憑,而且在工作上也小有成就。
有機會讓孩子自己作選擇、作決定,這是賞識孩子、尊重孩子的體現。當孩子選擇了一件事情並決定去做的時候,家長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去禁錮他們的思想,應該支持和鼓勵孩子到實踐中去感受。這種對實踐的體驗和感受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建立自立自強的意識非常重要。
人的一生總會面臨很多選擇。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選擇和把握機會的能力,那么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他就有可能不斷地抓住機會,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相反,如果他從小凡事都靠父母替他選擇和決定,久而久之,便沒了主見,當他離開父母獨立進入社會後,就很難作出果斷而正確的選擇,即使遇到機會,也只能與它擦肩而過。
讓孩子自己決定,並不是讓父母推卸責任,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責任意識,讓孩子逐漸成熟起來。在生活中,不要讓孩子一味地服從父母的決定,要讓孩子用自己的意志選擇或取合事物,讓他有自我決定的機會,並在決定事物的過程中,培養肩負責任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為了培養孩子自信、堅韌、主動、負責的優良品質,父母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當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對某件事情作出選擇和決定時,父母應該給予熱情的支持;
(2)當孩子的想法和決定有明顯的不足和紕漏時,要心平氣和地給孩子提出合理建議並加以指導;
(3)如果孩子的決定確實不合理,應該耐心地分析原因,讓孩子主動放棄錯誤的想法,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用父母的權威壓制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你背起書包上學那天起,你就從一名幼稚園的小朋友變成一名小學生了,於是你就有了當學生的責任。老師會告訴你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做得怎么樣?先別急著說“好”或“不好”,請先聽筆者講兩名小學生的真實故事。
一群美國中小學生利用假期到中國生活了幾天,他們吃住在中國人家裡。戴瑞是最小的一位,剛剛11歲,她給中國學生印象最深的是那隻與她年齡不大相稱的大背包。一天,游天壇公園時,同行的一名中國學生想助人為樂,便走過去對戴瑞說:“我幫你背包吧!”不料戴瑞睜大雙眼,疑惑不解但又彬彬有禮地說:“謝謝你!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拿呀!”其實,戴瑞的父母和兄長就在她身邊,而且他們各自背的包要輕巧得多。一位中國記者問戴瑞:“外出都是自己拿東西嗎?”她微微一笑,點點頭。這天,她背著足足有五公斤重的包,但仍玩得很開心。
聽了這位美國小姑娘的故事,不由得讓筆者想起一位中國女孩兒,她大約也是11歲。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雪下得很大。小女孩兒坐在路邊草坪的護欄上,伸著腿,叉著腰,指著馬路上正在為她叫的士的父親喊著:“快一點兒!你要是叫不著車,我遲到了怎么辦?!”而她的爸爸,一手拎著女兒的書包,一手不停地揮動,焦急地跑前跑後……
筆者真想上去問問這位女孩子:上學究竟是誰的事?遲到了應該由誰負責?
中美這兩位同齡女孩子的強烈對比,使筆者感慨萬千。自己的事情能不能自己做,也許是下一代競爭的起跑線!
孩子,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你會明白,上學是自己的事,爸爸媽媽沒有義務替你包辦一切。每天早晨鬧鐘一響,你就應該馬上起床,再困也要起來,按時去上學。遇到颳風或雨雪天氣,你就應該提早起床,早一點兒出家門,坐不上車,走也要走到學校,絕不能遲到!這一切,你不能依賴爸爸媽媽,把責任推給爸爸媽媽,因為你應該知道:“我是學生,上學是我的責任!”
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自己的事一定會自己做,不讓大人代勞。你自己的書包、書籍、玩具等物品要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自己打掃,自己的被褥自己收拾。你應該常常對要幫忙的媽媽說:“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來!”
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你一定會在家設立自己的勞動岡w位,如洗碗、掃地、拖地板、取牛奶……即使父母為了讓你多一點時間學習,對你說:“你去念書吧,家裡的活兒不用你乾!”你也應該堅持說:“我是家裡的一員,幹家務也有我的責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要從小培養,因為它建立在對自己負責的基礎上。由此,筆者想起一位大畫家教育女兒的故事。
有一次,女兒上學遲到,怕老師批評,便坐在車裡哭,央求父親陪她進教室。女兒想:父親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畫家,看在父親的面子上,老師也許就不會責罵她了。但是這位畫家父親給了女兒兩種選擇,一種是自己走進教室,另一種就是立刻回家。“要知道,你今天不想面對的,明天還是一樣必須去面對。”父親說道。於是,女兒自己走進了教室。
孩子是未成年人,需要父母的保護和照顧,於是父母為孩子做了很多很多。可是孩子終究要長大,父母不能永遠為他們把事情想好,替他們把事情做好。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總是依賴大人,就需要父母逐漸改變包辦代替的習慣,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做。家長這個觀念的樹立,對成長中的孩子有重要的影響。我們做父母的,在對待孩子的事情上常常是“幫你沒商量”,主觀地為孩子作決定,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如果我們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孩子就會對自己負責,就會做出讓你吃驚的成績來。
逐漸減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有些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比如孩子在生活方面的條理性和自我關照,學習習慣上的獨立自主性等。如果孩子對大人形成依賴,遇事不愛動腦筋,不想動手,那么更應該儘量鼓勵孩子自己做,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品嘗自己不做事情的“苦果”。
自己的事情就是通過自己動腦動手以滿足自己需要的事情。自己的事情有很多,都需要親自完成。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收拾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記住和準備好第二天該帶的東西,是自己的事情,不應該總是丟三落四,依賴別人的提醒;學習上遇到困難是自己的事情,要開動腦筋左思右想,實在想不出來才能請求別人的幫助,不能動不動就問;安排好學習時問也是自己的事情,每天最好將學習任務完成以後,再看電視、玩電腦或者做其他遊戲,不能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不能總是等著爸爸、媽媽和老師來督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