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野蠻運動——姿態解碼健康

告別野蠻運動——姿態解碼健康

《告別野蠻運動——姿態解碼健康》是2018年1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亞鵬、張麗。

基本介紹

  • 書名:告別野蠻運動——姿態解碼健康
  • 作者:劉亞鵬 張麗
  • ISBN:978-7-121-32941-8
  • 類別:運動·健康
  • 頁數:184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170*24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本書特色,編輯推薦,目錄,前言,媒體評論,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講述"姿態與行走”的教科書,強調“精準運動”這一運動理念,即用簡單、準確的方法進行運動與瘦身。本書作者為"雨檀健康”創始人,現為北京各大三甲醫院、企業、社會團體等長期進行健康體態、精準運動培訓,從而總結並發展出一套簡單、全面的鍛鍊方法,不用任何器械與工具,更不用去健身房,只是針對人們因錯誤姿態與運動造成的肩頸腰背膝蓋疼痛等症狀進行揭秘,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姿態與健康的關係——正確站姿、科學坐姿、精準運動,以及疼痛治療和形體塑造的方法貫通全書,始終都在強調主題——以錯誤的姿態去鍛鍊只會更加損害自己的身體,只有科學的體態與正確的健身方式才能使你更加健康、遠離疼痛,使你的體態更加完美。

作者簡介

劉亞鵬,雨檀運動醫學創始人,全國沙鈴康體運動推廣人,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報業科學健身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針灸推拿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從事健身事業15年,專長於運動康復和徒手理療,具有北京多家三甲醫院數千名患者的頸肩脊柱健康調理臨床經驗。
張麗,從事同仁醫院重症醫學科工作二十餘年,擅長耳醫學和滯針治療。

本書特色

1、會說話的運動姿態解碼書,121個高清視頻幫你尋找人體丟失的功能;
2、作者多年來致力於研究“精準運動”及“運動傷害矯正”,於北京各三甲醫院長期為各科醫務人員進健康體態培訓;書中總結出一套簡單、全面的鍛鍊方法,不使用任何器械與工具,更不用去健身房,只是針對人們因錯誤姿態及錯誤運動模式造成的肩頸腰背膝蓋疼痛等症狀進行揭秘,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姿態與健康的關係;
3、學會正確的彎腰動作,可減少腰損傷;擺正骨盆可以改善腰背酸痛;腹肌不是“卷”出來的;解碼腿粗原因;膝關節使用有竅門,上樓梯、下蹲,跑步省力不傷膝……糾正生活中的小動作,解決你的“大問題”。

編輯推薦

《告別野蠻運動》一書是為熱愛運動、渴望科學運動的讀者量身打造的“精準運動指南”。書中121個視頻詳盡講解標準體態,讓“健康從我做起”成為可能。生活中的小動作可以解決大問題?坐姿、站姿、走路姿態、跑步姿態、登山姿態等都暗示著你的健康密碼,你可以通過調整姿態緩解腰、背、肩、頸痛;可以通過“精準運動”輕鬆做到減脂塑形。本書將引領你從“核心筋膜”入手,走向精準運動、無痛運動和快樂運動,為你開啟“科學運動”之門。

目錄

第一章 尋找“丟失的功能”——剖析理念,健康秘訣
一、聆聽自己的身體,感受心靈成長 2
二、“丟失的功能”是什麼?
第二章 尋找“丟失的功能”——控制思想,支配行動
第一節 一種可以讓脊柱運動的呼吸方式
一、了解肺功能普及呼吸
二、呼吸中“丟失”的功能
第二節 站立下的粗壯與疼痛——大粗腿、扁方臀、
腰腿痛的原因及狀態調整
一、再談“丟失”的功能
二、讓大粗腿與扁方臀的原因一目了然
三、“丟失”和讓你腰膝痛
四、建立一個良好的站姿習慣
五、瘦腿、翹臀不傷腰膝的好方法
第三節 擺正膝關節,蹲起變輕鬆,疼痛去無蹤
一、分析,找到“丟失”的細節——膝關節疼痛的問題所在
二、梳理常見蹲起過程中的錯誤姿態
三、不再畏懼蹲下去,站起來
四、靠牆靜蹲並不是膝關節非常好的康復動作
第三章 尋找“丟失的功能”——精準運動,結構順位
第一節 可以坐得久又不會痛的方法,想學嗎?
一、你的習慣坐姿
二、腰痛和腰椎間盤突出應該這樣理解
三、尋找肩背“丟失”的功能
第二節 正確坐姿減少勞損
一、你所認識的正確坐姿
二、給你的坐姿一些建議
三、正確使用肩關節,矯正姿態,改善頸肩痛
四、頭、頸、肩自我調理與養生
第四章 尋找“丟失的功能”——科學鍛鍊,避免損傷
第一節 最新科學行走步態方法公布
一、平衡的“盒子”
二、學會輕鬆健康的走步姿勢
三、上樓梯的技巧
第二節 下肢與腹部的激活與訓練
一、尋找“丟失”的足踝功能
二、大腿的拉伸、激活與訓練
三、腰部的伸展與激活訓練
第三節 跑步的熱身動作與技術
一、跑步前訓練動作
二、步態周期中每個環節細節點及容易出現的問題

前言

“生命在於運動”,既是哲學意義上的普遍規律,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可行之道。人類是為運動而生的,因為早期的人類需要運動才能獲取食物和禦敵,從而得以生存。現代社會,運動的意義已經從生存本能得到升華,成為了獲取健康和美的一種行為。國家倡導全民健身以來,運動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天天健身,天天快樂”,“全民健身,你我同行”,各種馬拉松、彩跑,成為運動時尚,各種健身館、瑜伽、普拉提訓練課程,人們趨之若鶩,這種運動熱情一定程度上使人們慵懶的生活方式得到改觀,也對全民的健康水平頗有助益。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會問天天跑步會加速膝關節老化嗎,也有醫學專家出來布道,適度運動,過則傷身。到底該不該運動,該怎樣運動?
我是一名骨傷科臨床大夫,接診的病人以頸肩腰腿痛為主,各個年齡段都有。在我治療結束後,很多病人會問“大夫,我需要做什麼運動或者訓練嗎?”,我通常會說不用(不是絕對的),做好日常起居就行。我並不是反對運動或者訓練,正確的運動和訓練對身體肯定是有益無害的,但是病人出現了筋骨損傷,那他的運動模式一定有問題,在錯誤的模式下運動,勢必會加重損傷。那怎么運動才是正確的模式,怎樣才能避免筋骨損傷呢?人體是一個巧妙而精密的結構,是自帶使用說明書的,既有個體差異性,也有普遍使用規律。人體之間的差異性,不僅在於23對染色體上基因序列的差異,還在於在成長過程中對身體使用的不同。結構和功能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從小接受正規體育訓練的人,必定肌肉豐滿,身強體壯,一個喜歡埋頭苦讀的人,可能身體最發達的部位就是腦袋。一個從小不鍛鍊的人,人到中年,心血來潮,開始跑馬拉松,這樣損傷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因為這種運動模式超過了人體的適應性。是不是疏於鍛鍊的人就與運動絕緣了呢?也不是。這種人需要的是適度運動,科學運動,這就涉及到人體使用的普遍規律性,也是本書將要為大家呈現的內容。科學運動,正確的運動模式,關鍵是要符合人體的生物力學。我們試想,如果膝關節的每一次屈伸,股骨、脛骨、髕骨都對位良好,那么我們的半月板、交叉韌帶、髕下軟骨損傷的可能性就會很小,老化的也慢。人體終究會老化,但異常受力會造成損傷,加速老化,因此正確的使用人體才是健康的秘訣。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並不是一味講如何鍛鍊肌肉、拉伸關節,而是從日常起居、坐臥立行講起。日常起居的坐臥立行是比運動更重要的事情,因為你可以不運動,但你一定要生活。在臨床上也是,大部分病人並不是真正運動造成的損傷,而是坐臥立行不當造成的損傷。不過運動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想改變也不能一蹴而就,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改變的可能性,一條途徑,只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你就會越來越好。
人體是靈魂的載體。我們有大腦意識,也有身體意識。我們每一次情感波動都會在身體上留下痕跡。我們要聆聽自己的身體,就像聆聽我們的愛人、家人和朋友一樣。我們鍛鍊身體,既是強健體魄,也是心靈成長的旅程。正如《解剖列車》的作者托馬斯所言,我們努力探究和改變身體,更深層的是要探究“感知力”,這種感知力其實就是愛的能力,與他人相處,與世界整合的能力。最後,祝大家運動快樂,快樂運動,因運動而健康和美麗讓我們同時感謝為此而做出努力的劉雨檀。
北京中醫骨傷醫學研究會會長
閻喜換

媒體評論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毛主席提出的一項強國方針。在這個方針的號召下,普通民眾自覺地開展了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項目,除了在體質以及體能方面獲得提升之外,還伴隨著出現了一些運動損傷的問題。另外,有些由於其他的原因造成的損傷需要通過體育鍛鍊的方式達到康復的目的,在運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疼痛與功能障礙的挑戰。
怎么處理身體在運動中感受到的疼痛和運動障礙,是當今的運動科學所要解決的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很多人以為制定一些訓練的流程,或者規範的動作,就代表著康復運動的專業表現了,然而最終的結果並非皆盡人意。事實是,我們常常在一堆專業的名稱術語的指導下做事,而沒有按照客觀的規律進行訓練,有熱情有衝勁,但是不知道規避風險而掉進了陷阱。
重溫基礎的知識,哪些被無數次檢驗過的法則,吸取經驗教訓,認真思辨,才能發現哪些是做錯過事情,哪些是被忽略掉的重要因素。重新認識運動生理的原理和本質,才能發現新的空間,把我們的熱情以一種從容自若的方式持久地發揮出來。
人體的運動,從外在的表現形式來看,它就是槓桿運動的結果,適宜借用槓桿平衡原理去理解它,從分析不平衡的條件因素找到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然後輕易地解決它。人體是一個動態的結構,個體差異是必然的存在,但是只要把握共性原則,就可以套用公式規律,了解現象的本質,舉一反三,形成成熟的技術形態。劉雨檀是一位要求上進的年輕人,他是體育科班出身,有著紮實的學院底子,凡事喜歡琢磨,探求本質的東西。他對”結構動態診療法”有興趣,從北京跑到廣州學習正骨推拿手法,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了這種非主流的,用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分析人體運動功能的診斷治療體系,一下子把思路打開了,於是嘗試著用物理的語言,來描述身體運動的形狀,哪個地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導致了肢體的功能障礙,疼痛症狀和感覺異常,更有價值的是,他除了幫他的會員調好了身體,還學以致用,指導會員利用身體的協同功能,進行安全有效的鍛鍊,在他的運動康復班上,沒有刻板的重複動作,而是有趣的自我體驗,讓會員自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運動的魔力!
按規律辦事的態度,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樣的過程和錢學森們研究把火箭發射上天的態度是一樣的。畢竟,兩彈一星的成功耗不起海量的資源,會員們更不是無限試錯的資源。前人已經給我們積累了不少教訓,至少我們要反思失誤的原因,不要再想當然的定規矩,折騰人,那只會重蹈覆轍。
加拿大 Structural Dynamic Therapy(SDT)
結構動態診療法創始人
關秉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