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示部,指主題依次在各聲部作最初的陳述。
開始時,主題在主調上從某一聲部單獨進入,接著第2聲部在屬調上(偶爾也用下屬調)模仿主題,稱為答題,而原主題聲部繼續出現的與答題形成對比的旋律稱為對題。答題如嚴格模仿主題,稱為純正答題;如與主題形成守調模仿,稱為守調答題(見模仿)。對題在賦格曲的進行中再次出現時保持不變者稱為固定對題,伴隨主題或答題的旋律經常改變者稱為自由對題。主題與答題然後再在其他聲部上輪流進入。呈示部中主題(包括答題)進入的次數與賦格曲聲部的數目相等(有的理論體系認為,呈示部中主題的進入應以4次為準)。有時在呈示部之後,主題又在主調或屬調上進入一次或兩次,稱為呈示部的補充進入;當補充進入的次數與呈示部相等時,稱為副呈示部。第2部分為發展部。根據賦格曲總的布局,第2部分可能是最後一部分,也可能又分為中間部與再現部,因此,除二段式的賦格曲外,還有三段式的賦格曲,後者尤為常見。發展部中,主題的進入比較自由,可採取各種不同的形式,如擴大、縮小、倒影等,主題進入的次數也無定規。發展部開始時主題常在主調的平行調上進入,以與呈示部中的主題形成調式色彩的對比,其後可轉入其他副調。賦格曲的結束部分或再現部分(指三段式的賦格曲)中,主題又在主調上進入,並與答題構成主調——屬調或主調——下屬調的布局;也可採取各種密接和應的形式進入。在結尾處,常有持續音的運用。不論在呈示部或發展部,主題每次進入之間出現的音樂段落稱為小尾聲或間插段(篇幅較大者),其素材大都從主題或對題中演化而來,具有中間過渡和發展的意義,並促進了音樂整體的流暢性和不間斷性,而這正是賦格曲寫作中的顯著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