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嘣”是繞家世代相傳的民謠,2008多彩繞家“呃嘣”《一江魚》組合參加貴州歌唱大賽獲原生態唱法金黔獎;2009年在貴州省首屆農村文藝匯演中,參加黔南州組台專場《綠色黔南我的家》而獲得金穗獎;2009年CCTV《民歌・中國》欄目《錦繡都勻》錄製播出;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元素》展演。2012年繞家”呃嘣“被列為貴州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繞家”呃嘣“無論是音律結構、演唱技藝、傳承方式和演唱場合均與一般民間歌曲不同,繞家呃嘣是繞家人在婚、嫁、造屋喜慶時唱的一種原生態、無伴奏、一人領唱、眾人和音的演唱。繞家“呃嘣”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對於繞家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傳承和凝聚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繞家文化的直接體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呃嘣大歌
- 批准時間:2008年
- 非遺級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一、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二、結構及內容,三、繞家呃嘣的主要特徵,四、演唱方式,
一、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繞家人居住區在洛邦繞河峽谷地段,東與壩固鎮接壤,西與附城辦事處毗鄰,南與大坪鎮的牛場、壩固鎮的明英相連,北與洛邦鎮的翁桃村和黔東南州的麻江縣交界。面積約23.5平方公里,距鎮政府南行9公里,人口3146人。繞家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有自己的語言。
二、結構及內容
“呃嘣”的韻調一般很講究韻律,唱法有:“媽依調”(即尾音為i);“媽爸調”(即尾音為a);“媽松調”(即尾音為ong);“媽血調”(即尾音為ie);“媽秧調”(即尾音為ang)。繞家人認為的調是把演唱時音落在某一個字上,就把這個字音做為調,這種調與我們音樂創作的調式有著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演唱“媽依調”中“沒天沒夜罵你,恐怕嫁不出去,可憐我的媽依。”把尾音落在“媽依”上,與“依”音近的字尾皆為“媽依調”。“媽爸調”、“媽血調”等以此類推。
歌曲有結婚嫁女歌、起房造屋歌、喜歡娃娃歌、桌凳歌、碗筷歌、酒壺歌、酒罈歌等。情歌分為養蠶歌、賣錢歌、野蔥歌、相思歌、討蕨菜歌等。
歌曲有結婚嫁女歌、起房造屋歌、喜歡娃娃歌、桌凳歌、碗筷歌、酒壺歌、酒罈歌等。情歌分為養蠶歌、賣錢歌、野蔥歌、相思歌、討蕨菜歌等。
三、繞家呃嘣的主要特徵
繞家人是約在明洪武年間,由三都爛土牽往都勻繞河峽谷一帶定居,“呃嘣”是繞家世代相傳的民謠,具有歷史價值。繞家呃嘣是繞家人在婚、嫁、造屋喜慶時唱的一種原生態、無伴奏、一人領唱、眾人和音的演唱。其音樂特點表現在上滑音、下滑音較多。“呃嘣”唱腔獨特,在演唱作品中語音渾厚、凝重,初步從音律上探索,保留著遠古中國五音律的特性,有著音樂理論研究價值和民族音樂研究價值。繼承了古老的傳統,由老年男性一領眾和,其演唱渾厚、深沉,蒼勁而富於活力,旋律古樸,節奏富於動感,具有欣賞價值。繞家“呃嘣”展示了繞家人的古老婚俗及其禮俗歌唱特徵。這特徵即是:講究歌唱的程式性和內容不得的延續性,同時也展現了“呃嘣”寓教於樂的社會文化功能。從現存的活體承傳分析,它的曲調應源於古代協力的勞動唱和及舞蹈的踏歌,是古代民族音樂的留存,具有民俗、民族研究價值,更具有民族音樂研究價值。
四、演唱方式
繞家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繞家語言與苗語黔東南方言北部次方言有約60%的同源詞。繞家人普遍使用繞家語言,以漢語作為與布依、苗、水等民族交際的語言。繞家語言系統有聲母35個其中p、t為塞音,ts、tx為塞擦音。s、c為擦音,p′、t′為送氣塞音,tstl′為送氣塞擦音,有舌根音k、g′,小舌音q、q′兩套及邊音φ。由於其語言系統的特殊性,在繞家呃嘣中,一般道起音都較高。由於繞家語言系統的特殊性,很難對其曲譜、音樂調式、甚至譯音作準確解釋。繞家“bèng”的簡介,為繞家人許德武(現年62歲退休)省級傳承人提供。
“bèng”的起源,由於繞家人過去文化落後,又沒有自己的文字記載,只知道“bèng”是繞家人婚姻嫁娶時的一種文化娛樂歌謠,老少皆歡,流傳已久,且“bèng”在酒席上及辦酒主家中堂唱,人數一般在每隊8人以上,多多亦善,有時多達五六十人,其聲音宏亮,場面壯觀。繞家人辦酒(結婚、嫁女、造屋等)一般時間都在過“冬”節後第二天卯日,延續三天兩夜不散席,所以“āi bèng”也是唱三天兩夜。
“bèng”的唱法:“bèng”的歌詞一般為六言絕句,與其它民族歌謠完全不同,在唱的時候,每句重複唱兩遍,第一遍由歌手唱前面四個字,附歌手補充完整齊唱後面兩個字,第二遍重複齊唱,韻調略有變更。每起音唱第一首歌時,第一句為“全部我們來唱”,即相邀預備的意思,然後才唱主題歌詞。每一首歌所需時間一般在半小時左右,男女老幼皆適合唱。
“bèng”的韻調一般很講究韻律,數唱法有:“媽依調”(即尾音為i);“媽爸調”(尾音為a);媽松調(尾音為ong);媽血調(尾音為ie);媽秧調(尾音為ang)。
“bèng”的分類:“bèng”一般分為兩大類:酒歌、情歌。
酒歌分為:結婚嫁女歌、起房造屋歌、喜歡娃娃歌、桌凳歌、碗筷歌、酒壺、酒罈歌……
情歌分為:養蠶歌、賣錢歌、野蔥歌、討蕨菜歌、相思歌……
由於繞家“呃蹦”歷史悠久,沒有固定的傳承方式,大都以口傳的方式進行。因此,繞家人用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用歌來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歌與繞家人是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割,是與繞家人的習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環境的真實記錄和對繞家文化的直接表現。繞家“呃嘣”是繞家人民的偉大創造,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2012年5月繞家“呃嘣”被列為貴州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