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華,生命科學教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理學碩士學位。上海市優秀科技教師,上海市優秀科技教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指導教師,全國十佳優秀科技教師。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英才俱樂部”特聘生物指導教師。指導多名學生參加上海市、全國和國際大賽取得優異成績,其中顧宇洲同學參加第58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獲得大獎二等獎,並獲美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指導中美合作項目——美國國會資助項目“紐約哈德遜河與上海黃浦江生態調查及比較研究”。現任華師大二附中生物學奧賽指導教師,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指導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秀華
- 外文名:Lv Xiuhua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東北師範大學
- 性別:女
榮譽與獎勵,指導學生獲獎情況,指導中美合作項目,指導中美合作項目,發表論文情況,
榮譽與獎勵
1、2007年8月 全國十佳優秀科技教師。
2、2007年12月 全國優秀指導教師(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第四節年度成果展評活動)
3、2007年3月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頒發“優秀科技教育工作者”
4、2007年3月 上海市優秀科技教師
5、2006、5 榮獲美國科學服務社和“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頒發的“國際大賽指導教師表彰證書”(2007 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Certificate presented to Xiuhua lv for your encouragement of young researchers and dedicated of 58th Intel ISEF finalist)
6、2005年,教案《生物的進化》榮獲上海市中國小套用科普基地資源優秀教案一等獎
指導學生獲獎情況
1、2008年5月,10名學生在全國生物學聯賽獲得一等獎。
2、2007年5月,指導顧宇洲同學參加第58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獲大獎二等獎(中國隊最好成績),美國生藥學會一等獎。IAU(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及NASA批准,將一顆由麻省理工大學的LINEAR(Lincoln Near-Earth Asteroid Research)天文台發現的行星命名為“Yuzhou Gu”,該小行星編號為23758。
3、2006年3月,指導學生李竹君等的課題《河口濕地土壤健康診斷評價的探索研究》在第21屆英特爾上海市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金牌3枚,美國synopsys研發公司設立的“synopsys”專項獎、復旦大學“近思獎”。
4、2006年8月指導學生李竹君等的課題《河口濕地土壤健康診斷評價的探索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3塊金牌 和 “英特爾英才獎”。
5、2004年指導蘇勇同學的課題《豆渣中膳食纖維提取方法的研究》在第十九屆英特爾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和四個專項獎。蘇勇同學於2004年4月榮獲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科委聯合主辦和頒發的“科技希望之星”稱號。
6、2005年3月指導葉希嫻的課題《植物蠟葉標本的防褪色和霉變研究》獲第二十屆特爾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二等獎和一個專項獎,2005年4月獲“科技希望之星”稱號。
7、2005年10月 葉希嫻獲“第20屆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三等獎”。
指導中美合作項目
2007年指導二附中學生和紐約巴德學院預科學校的學生承擔美國國會資助項目《紐約哈德遜河與上海黃浦江生態調查及比較研究》,研究成果在美國紐約科學院展出,受到國內外多家媒體關注。
指導中美合作項目
1、2001年參與編寫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的《東北森林土壤動物研究》
2、2004年參與編寫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科技館科技教育資源套用指南》
3、2004年參與編寫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探究性學習教學示例》
4、2007年參與編寫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華師大二附中學生必做100個實驗》
5、2007年參與編寫百家出版社出版的 《生命科學實驗與探究》
6、2007年參與編寫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學校德育與德育課程化研究》
發表論文情況
1、2001年 《電泳技術的發展和套用》發表在《農業與技術》2001年第3期。
2、2005年12月 撰寫的論文《2049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在“2049上海試點項目”第二屆教師論壇的論文評比中獲三等獎。
3、2005年9月 《生命科學中的生態道德教育》發表在《中國科學教育》第11期,被評為年度優秀論文。
4、2007年 《傳染病與生物戰爭》獲2007年度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優秀成果二等獎。
5、2007年 《2049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獲2007年度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優秀成果二等獎。
6、《關注濕地,保護“地球之腎”科技活動》發表在《生物學教學》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