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瑞俊

呂瑞俊(?~1855),又名金標,廣東新會東羅寧鄉(今江門市城區)人。鹹豐四年(1855年)參與紅巾軍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瑞俊
  • 別名:金標
  • 出生地:廣東新會東羅寧鄉(今江門市城區)
  • 逝世日期:1855
歷史記載
鹹豐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同年,天地會新會洪順堂頭領陳松年、呂瑞俊,在江門象溪路呂氏超然祖祠開設武館,呂為館主,陳任教頭,以教民眾學武藝為名,暗地聯繫民眾,發展組織。
鹹豐四年(1855年)七月初八,陳松年、呂瑞俊率眾在江門狗山舉旗起義。起義者頭裹紅巾,束髮易服,世人稱為紅巾軍(又稱洪兵)。參加者不但有農民、無業游民、城鄉勞動者,而且有趙泰來等知識分子。
紅巾軍的起義聲勢浩大,使駐守江門的新會縣丞張景堂、把總黃龍彪聞風逃走。紅巾軍不費一兵一卒占領了江門。紅巾軍分四營駐守江門四周,呂瑞俊為北營大元帥。
紅巾軍占據江門後,聯合南海、鶴山、新會、中山等縣紅巾軍號稱20多萬人,於七月十五日晨進攻新會城。城中紳士莫聘侯非常害怕,連夜出城逃走,至三丫營(今屬會城河南)被呂瑞俊捉獲,呂認為他居官必貪暴,要將他治罪。軍師趙泰來阻止了他。
紅巾軍圍攻新會城,堅持了60天。八月十四日,清政府派海口守備黃彬、後補守備羅福安統率70多艘戰船、3000多人的增援部隊趕到。兩軍激戰之後,紅巾軍大敗,陳松年、呂瑞俊撤回江門。之後,陳松年、呂瑞俊與清軍展開拉鋸戰,曾大敗清軍於白石鄉,並再度占領江門。但由於清軍分水、陸兩路向江門進攻,十一月二十四日,紅巾軍撤離江門,進入順德縣。
鹹豐五年(1855年)春,陳松年、呂瑞俊計畫率領紅巾軍向廣西轉移,謀求與陳開、李文茂的主力軍會師。但至番禺新造,被清兵擊潰。陳松年被俘,英勇就義。四月十一日,呂瑞俊率餘部撤至新寧(今台山縣)被捕,就義於新會城,其首級懸於江門狗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