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河工業園區

呂河工業園區建設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通過引進推廣新工藝、新技術,合理配置和組織工藝路線,確立多線形、網路狀的資源利用模式,促進園區企業技術進步和物質循環利用,降低綜合成本,提高生態效率,提高產品競爭力,深層次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矛盾;促進旬陽縣各種工業資源要素形成多次生產、良性循環和增值的鏈式流程,實現工業快速發展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最佳結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河工業園區
  • 原則: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
  • 地區陝西省
  • 引進推廣:新工藝、新技術
建設呂河工業園區的意義,建設呂河工業園區的優勢條件,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及內容,呂河工業園建設保障措施,

建設呂河工業園區的意義

(二)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
旬陽縣目前形成的支柱產業基本上是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生產規模相對較小,缺乏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產品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工藝水平低。通過呂河工業園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解決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帶動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三)提升旬陽縣工業發展整體水平
目前,旬陽縣農副產品加工以及礦產資源開發等工業企業分布廣,資源集中最佳化配置率低,基礎設施共享性差,受行業、環保等政策制約,至今沒有對這些企業進行集群化發展和規範化管理。通過呂河工業園建設促進優勢資源和資金向園區集中,引導國內外優勢資金、技術和人才向工業園集聚,推動產業關聯度大的企業進入園區,可實現產業、企業集群發展。
(四)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旬陽縣公路交通,供電、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取得了迅速發展,但從呂河鎮整體基礎設施現狀看,還遠不能適應園區發展和城市擴張所帶來的日益增長的需求。呂河工業園平台的搭建有助於加強各級政策扶持和落實力度,並依託支柱產業入園,尋求新一輪經濟起動平台和“突破口”,逐步建立產業園區發展與區域發展的聯動機制,促進城鎮建設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建設呂河工業園區的優勢條件

(一)政策機遇優勢
陝西省加快縣域工業化發展綱要(2009—2012年)》要求加快縣域工業園區建設,集中力量抓好100個重點園區建設,配套發展各具特色的工業聚集區,努力提升工業園區水平,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使其成為縣域工業的主要載體。目前,旬陽縣生態工業園區被確定為全省第一批重點建設縣域工業園區。建設旬陽縣呂河工業園區是貫徹落實《綱要》精神的積極實踐形式。
(二)區位交通優勢
呂河鎮是旬陽縣南區重鎮和主要物資集散地,是旬陽南區8個鄉鎮,11萬人的交通樞紐。區域東呂公路、旬平公路、旬竹公路從西北向東南環繞臥牛山越過旱壩川全境;襄渝鐵路、西康鐵路及呂河火車站與鎮區隔江相望;漢江流經於此,有漢江較大的呂河碼頭。隨著安旬二級路、十天高速公路以及呂河漢江大橋的建設,消除了江河的制約因素,進一步拉近與縣城的距離,地理位置將越來越突出。
(三)經濟基礎優勢
200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0.48億元,創造了增速14.6%和增量近8億元的最高歷史紀錄,實現了經濟增速和增量的雙突破。規模以下工業實現產值25億元,增長42.1%,使我縣成為全省發展中小企業、壯大縣域經濟示範縣,實現了規模以上工業和規模以下工業的雙突破。從旬陽縣產業結構來看,工業和第三產業在全縣GDP總量中占較大的比重,已經成為旬陽經濟成長的主要組成部分。

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及內容

(一)指導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和工業生態學原理,從旬陽縣工業布局現狀出發,充分發揮安康市、旬陽縣以及周邊區縣的資源優勢和產業輻射作用,以現代化產業園區和精品化產業園區的要求為標準,加速旬陽縣特色農副產品加工、鋇鹽化工、汽車製造、新型建材等主導產業,最佳化園區產業布局及項目配套,在促進產業之間、企業之間以及園區內與園區外部分項目產業集聚的同時,注重利用市場機制,形成有序的分工體系,達到資源利用效率最大、環境保護最優和經濟效益最佳,將工業園區建成旬陽縣域經濟發展的帶動區、全民創業的活躍區、新型工業化的示範區。
(二)發展目標:
經濟發展:到2020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85億元,引進內外資企業30家入園,工業企業入園率達到90%,園區工業增加值占全縣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0%以上,各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20%以上,園區單位土地投資100萬元/畝以上,單位工業土地工業產值150萬元/畝以上。
社會發展:到2020年,園區城市化率達到70%以上,提供並解決10000個就業崗位,其中1000多人從事運輸、餐飲等第三產業,帶動近3萬農村人口快速向城鎮轉移,園區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000元以上。實現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安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標。
生態環保:到2020年,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50噸以下,園區綠化率達到45%以上。污水綜合處理率100%,空氣品質二級和好於二級標準天數全年達到320天以上,規劃區域新上項目環保把關率100%,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按照省市級環保指標嚴格控制。
(三)建設內容與實施步驟:
1、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園區投資方式將按市場經濟運作模式,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聚集社會資本,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投資基礎設施和入園辦廠,滾動發展。初步規劃園區基礎設施總投資21393萬元。主要解決園區交通、供電、供水、通訊、排污和平整場地,“七通一平”包括征地補償等。如下表所示:
重點基礎設施投資估算明細表
類別
項目名稱及建設內容
總投資(萬元)
道路及設施建設
園區主幹道及次幹道路及配套設施建設
6072
環保設施
日處理5萬噸污水處理設施
6000
主幹道綠化7288米
1521

電力設施
110KV變電站、線路
6200
供排水設施
日供水2000噸及管網建設
1000
合 計
21393

2、園區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入園企業滿足以下條件:符合當地優勢資源、能源和呂河工業園產業規劃及產業補鏈需要,或屬於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
2009—2015年,園區規劃重點建設工業項目13個,項目建設總投資16.2億元,新增工業產值38.5億元,新增稅收3.3億元。初步形成綠色農副產品加工業及以鋇鹽化工、汽車製造、新型材料及建材五大特色產業集群雛型。上述工業項目建設用地約2300畝,基礎設施用地1900畝,占整個園區可利用土地30%。遠期發展空間預留和發展潛力較大。

呂河工業園建設保障措施

1、以效率優先為原則,建立園區組織管理保障體系
我們將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管理機構,即“呂河工業園區管委會和呂河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承擔對園區建設、發展和運營等事務的管理職能,成為園區建設開發經濟實體,具體負責園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及國有資產的運營管理,同時建立投資與管理相統一的聯動開發管理新體制,並承擔經濟責任和收益。通過體制創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聯動開發成果,加快園區開發建設步伐。
2、以戰略合作為手段,建立園區多方共建的資金保障體系
按照“共建共享”模式,建立政府、企業、項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資金籌措體系。一是由政府通過各種渠道籌措園區建設資金,保證園區基礎公共設施等項目的建設;二是對園區已徵用的土地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引導企業入園,引導園區企業參與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申報爭取國家、省、市對產業園區建設扶持的配套資金;四是爭取國家及省市對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等鼓勵產業的財政貼息貸款或財政扶持資金;五是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世行長期貼息貸款。
3、以重大項目求突破,建立園區長效招商引資機制
以重點項目為龍頭,在項目投入和項目產出上求突破。圍繞陝汽集團的汽車組裝項目及鋇鹽化工基地建設項目,重點推進重大項目的入園和建設步伐。建立園區招商引資政策及長效運作機制,加強項目整合和包裝,通過會展、網路、中介、貿易洽談會等媒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儘快促使符合產業園區要求的項目落地和企業入園。
4、以土地運作為抓手,建立園區支撐服務體系
遵循市場原則,建立有效的園區發展支撐體系,如政策服務體系、金融服務體系、技術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中介服務體系等,在投入方式和綜合開發上求突破。積極爭取土地利用指標,通過對園區科學規劃和開發建設,提升園區土地資源價值,以土地為核心要素,創新機制,共建共享,營造園區市場運作的良好氛圍。
5、設立環保門檻,建立環境風險管理機制
按照生態工業園區生態環境保護及建設要求,建立園區環境風險管理預警機制,加強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固體廢棄物的集中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工程、大氣環境保護治理工程、污水處理工程、防洪減災和生態林工程,提高產業帶的生態環境容量和承載力,改善產業帶發展的生態條件。引導企業按照功能分區入園,對已在園企業加強整改,認真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政策,對未來引進入園企業及項目嚴格把關,確保入園企業及項目符合園區各項環境指標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