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學院交口分院

呂梁學院交口分院

呂梁學院交口分院是隸屬於呂梁學院的二級學院。呂梁學院交口分院服務於學校“大實踐”體系的第二個環節,即所有學生的實訓和相近專業的實習,以引進生產項目為目標,打造實訓室與現代工廠相融合、工程實訓與生產過程相融合、人文藝術實訓與文化傳承相融合,實現實訓教學與生產過程無縫對接。同時,服務於“大實踐”體系的第四個環節,即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專業的綜合實踐。交口分院同時也作為交口縣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提升培訓、繼續教育學歷提升和非學歷教育、支柱產業技術支撐、科技開發和當地文化藝術交流傳承等領域的平台,在聚集人才技術,拉動交口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升交口縣文化水平、擴大影響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梁學院交口分院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綜合類
  • 主管部門:呂梁學院
辦學歷史,學術研究,辦學條件,學校領導,校園環境,

辦學歷史

呂梁學院作為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套用型新建本科院校,為實現“高水平套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目的,在強化內部建設的同時,積極尋求社會資源增強辦學能力。
交口縣地處呂梁市南端,距離石70餘公里,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林草覆蓋率56%,煤硫鐵鋁等含礦面積67.1%,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2012年5月呂梁學院與交口縣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由交口縣負責出資建設,呂梁學院負責管理運行,合作共建交口分院,在大學生實習實訓、區域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研發、文化培育傳承等領域建立長期、全面、深度的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推動雙方事業的全面發展。交口分院由此誕生並於2018年9月正式啟用。
呂梁學院交口分院位於交口縣城北部植被豐厚、氣候獨特、環境優美的神南峪風景區,占地面積400餘畝,總建築面積134000㎡,綠化面積80000㎡,實訓設備配置2000餘台(套),總值6000餘萬元,總投資4億元。
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分院的管理體系、教學體系、服務體系從無到有,初具規模,產學研用在探索中啟動。

學術研究

呂梁學院交口分院在發展規劃中提出了“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目標,是實現校縣合作的最高目標。
1、啟動產教融合項目
簽署了交口縣六家大型企業合作框架協定,約定了在掛牌互認、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等領域的合作內容。
2、爭取省級國家級基地項目
配合交口縣公共實訓基地申報“省級基地”“國家級基地”“大師工作室”等項目。爭取“雙創基地”“孵化基地”等項目,在人才培養、產業技術研發、就業創業等領域引進更多資源。
3、橫向聯合引進資源
首家合作院校---呂梁職業技術學院187名學生在分院進行為期3周的實訓教學。
4、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1)承接了為期4周的呂梁市新型職業農民(焊工60人)培訓項目的教學管理工作。
(2)實施了離石區人社局全民技能提升工程2個項目的培訓工作。第一期培訓新龍職工焊工50人、維修電工50人、車加工49人。第二期培訓離石區社區矯正人員電子商務49人。
(3)開發了義務為交口縣中小學生提供的美育與勞動教育課程。
(4)與交口縣職業中學合作,為80餘名交口縣農民工定向就業山西高科華燁電子集團公司進行了電子工藝技能培訓。(5)完成了2018年呂梁市頂崗支教項目100名農村中國小教師培訓項目。
(6)開發了義務為交口縣中小學生提供的美育與勞動教育課程。

辦學條件

呂梁學院交口分院依託學校師資,引進企業技師,民間藝人,多元組合滿足實習實訓教學需要。遵循學校發展戰略和地方發展需要,制定發展規劃,並圍繞培養目標,開發了工程訓練培養體系,開展質量控制和內涵建設工作,不斷建立健全相應的教學體系。
制定了發展規劃:一年建成基礎工程訓練體系,三年建成產教融合訓練體系,五年建成產學研用一體化平台,全面實現交口分院功能。
分院建成了具有真實的工廠情境特徵的機械加工車、鉗、銑刨磨、鍛、鑄、焊、熱處理等9個傳統工程實訓室和包括i5m8型五軸加工中心和EGC1620型龍門加工中心的高端加工中心、i5系列數控車床、銑床、3D列印、雷射加工、注塑加工、線切割電火花加工、三維測量、柔性製造生產裝配線等5個先進制造實訓室,包括一條SMT生產線的7個電子工藝實訓室,3個華為網路實訓室、4個桌面雲平台實訓室和包括陶藝設計製作設備的7個人文藝術實訓室。
開發了工程訓練培養體系:第一階段:工程基礎認知;第二階段:工程技能訓練;第三階段:工程綜合創新。已經達到了第二階段的部分水平。
展了內涵建設工作:圍繞培養目標,根據工種特點、學生專業特徵和實訓目的制定教學大綱,自主編制實訓指導書。
實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工程訓練項目跨專業融合,實習實訓全覆蓋。三個學期總計有5616名學生在分院進行了機械加工、電子工藝、計算機技術、人文藝術的實習實訓和創新、競賽等項目的訓練製作。

學校領導

為了較好地解決管理隊伍不健全造成的行政運行困難問題,分院建立了適應實際情況的運行機制與組織架構,實施了團隊運行機制,建立了扁平化的組織架構,並提出了“團結協作、高效智慧、求實創新”的團隊文化建設理念,形成了團隊工作模式。

校園環境

1、生活保障。完善了學生公寓的服務條件,配齊了網路、飲水、熱水、洗澡等設備,建立了樓管團隊,改善了輔導員工作生活條件。開辦了教工灶,配置了教師公寓活動室、洗衣機、客房、熱水器、電視機等,營造了較好的生活環境。
2、教育保障。完善校園文化設施條件和內容,安全教育宣傳、周末學生活動、文藝晚會、公眾號推文、校園網發表新聞、消防逃生演練、清明節紅色基因傳承活動,配合縣公安局開展維穩、掃黑除惡、防範電信詐欺、校園貸等宣傳活動。
3、教學保障。規範了學生接送、零星維修、物資供應程式、範圍,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較好地保障了教學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