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血吾土

吾血吾土

《吾血吾土》是當代作家范穩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4年。

《吾血吾土》講述西南聯大學生趙廣陵及其同學於國家危亡之際,棄筆從戎,參與抗戰,但在此後的歷史中命運沉浮的故事。該書以新視角寫抗日戰爭,將中國遠征軍老兵與現代知識分子的命運相融合,著眼於戰爭中的人性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和文化靈魂的探索,在同類戰爭題材作品中實現了突破。

2016年,《吾血吾土》獲《人民文學》長篇小說雙年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吾血吾土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范穩
  • 首版時間:2014年10月
  • 字數:368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吾血吾土》是以西南聯大號稱“三劍客”的三個學生趙廣陵、劉蒼璧、廖志弘的抗戰生活和人生遭際為經緯,寫出了中華民族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在“三劍客”中,趙廣陵是主角,在抗戰時,他是聞一多的學生,一腔熱血,參加過遠征軍,在攻打松山的戰鬥中,建立奇功,負了重傷,毀容,名字和自己的同學兼戰友廖志弘混淆。抗日戰爭結束後被派到山東,和共產黨打內戰,他本來就有反對同室操戈的思想,同情共產黨,還讀過毛澤東的《論持久戰》。這番和共軍較量,大敗,作為營長的他要被軍法從事,老長官李彌感念他是人才,又在戰場上救過自己的命,就放他一馬,他以趙迅之名,到西南聯大重新完成他的學業,這次再到一多先生門下聆聽教誨,廣陵十分欣慰,可內戰愈演愈烈,一多先生奮起抗爭,他想保護先生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反而被特務投進監獄,命雖然保住了,卻再也不能回學校了。出獄後他開了一家米線店,組建進步話劇社,演《雷雨》《阿Q正傳》這些觸動人們靈魂的劇目。為了能夠使話劇社生存,他和國民黨官員甚至特務周旋,就是這樣,被刪改得面目全非的《阿Q正傳》也不能上演。解放後,他得到雲南文聯主席李曠田的賞識,他無比激動,以為重見天日,可以在戲劇創作和表演上大幹一場。可是隨著他經營話劇社的歷史浮出水面,他再也不能做文化人的夢了,只能在街道接受思想改造,義務掏大糞,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和兌現照料朋友家屬的道義,他學會了納鞋底,自嘲穿針引線和做文章是一個道理。看他思想改造還不錯,派出所王所長介紹他去做木工,從此這個世界上沒有了熟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趙導,多了把木工活做得呱呱叫的“趙魯班”。以後,“反右”、“文革”他都在劫難逃,多虧了老同學劉蒼璧,此時在公安部門工作,改名周榮,這位有良心的共產黨人竭盡所能地保護他,他才能苟延殘喘,活到改革開放,這期間,他經歷了兒女慘死,兒子揭發父親,妻子離婚的人生之痛,和他一起做難友的老領導李曠田都經受不住非人的折磨,自殺身亡,連勞改的地點之一也竟然是松山農場。
“文革”後期的趙廣陵看著已成他人妻的舒椒文和改了他人姓的兒子,倔強的他開始了人生新的航程,做松山勞改農場的副經理。到了新時期,他竟然輔導農場的孩子學英語,聲名遠揚。他開始蒐集遠征軍的資料和與日本部隊在松山殊死搏鬥的文物,撰寫那一段歷史。在和當年俘虜的日本老兵秋吉夫三重新相見後,他表現了一個抗戰老兵的氣節。他既歸還了秋吉夫三當時遺落在松山戰場上的“千人針”,令這位前侵略者感激涕零;又對秋吉夫三用金錢騙取當年他奪來的日本113聯隊軍旗碎片的行為而不齒,這本是趙廣陵繳獲的戰利品,放在老家的老屋裡,它躲過了“文革”,卻在趙廣陵侄兒這位新漢奸手上成了換取錢財的東西。趙廣陵後來乾脆把家搬到松山腳下,他要為犧牲的戰友守靈,在這裡,他堅決阻止日人以旅遊者名義盜取日人當年遺棄的骸骨。日本人為陣亡士兵招魂的行為也刺激了他,他不再去無所事事的麻將會,而是想方設法要把廖志弘的骸骨從緬甸帶回來,因為當年他對廖志弘有過承諾,“家祭無忘告乃翁”,廖志弘在臨死前的“jiaji”一語困惑了他好長時間,到他明白後,就感覺欠廖一個交代。在周榮和愛國商人的幫助下,他以多病的年邁之軀,踏上了當年他征戰過的那塊土地。

作品目錄

卷宗一卷宗二卷宗三
1950:第一次交代——以迎春花之名
1957:第二次交代——以魯班之名
1967:第三次交代——以遠征軍之名
1迎春劇藝社
6魯班現形記
14二進宮
2思想匯報
附屬檔案1:家書(之一)
15雲麾勳章(交代材料之四)
3思想改造
7山東戰場(交代材料之二)
附屬檔案5:家書(之二)
4交代材料(之一):寒梅會
8衰榮無定在
16松山之囚
5人民管制
9在大師身邊(交代材料之三)
附屬檔案6:家書(之三)
附屬檔案2:布告
17松山之役——黑暗中的傾訴
10湖堤上的“辯證法”
11槍口下的大師
附屬檔案3:致友人書
12告密者
附屬檔案4:刑事裁定書
13留隊人員
卷宗四卷宗五
1975:第四次交代——以特赦之名
1985:自贖——以老兵之名
18回家
23忠孝師表
19戰場實習生
24前世仇人
20無為在歧路
25一千三百分之一
21兒女共沾巾
26刺激與救贖
22最後一次交代
27松山之逢
28有拜託的生與死
29親情與愛情
附屬檔案7:秋吉夫三致趙廣陵
30忠魂歸國
附屬檔案8:墓志銘
31青春做伴好還鄉
後記拒絕遺忘

創作背景

范穩為創作《吾血吾土》,採訪了20來個抗戰老兵,收集整理了50多個老兵的人生檔案。范穩說:“我第一次走近那些像國寶熊貓一樣珍貴的抗戰老兵,他們被遺忘已經太久太久。寫這部作品是一次向我們的民族英雄英魂致敬的補贖。”
此外,他還花很長時間閱讀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以及抗戰史和西南聯大史,並專程去中國台灣和日本採風。

人物介紹

趙廣陵
主人公。趙廣陵曾是聞一多的學生,參加中國遠征軍,在攻打松山的戰鬥中建立奇功,但負重傷被毀容,名字和自己的同學兼戰友廖志弘混淆。之後,他以兩個名字參加內戰,組建進步話劇社、接受思想改造、入獄、勞改。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該書中除了直面當年的抗戰烽火,作者還頗具匠心地寫到了20世紀80年代老兵們的“二次抗戰”。中日兩國的老兵對歷史記憶話語權的“爭奪”,不光警醒了後人要認真面對歷史,因為歷史會很容易的被隨意塗抹和遺忘,也讓我們看到了作為戰爭“祭品”的老兵們,在今天的處境都亟需關注。

藝術特色

該書的敘述結構,以20世紀50年代為基點,情節往兩邊推,交代1947年1948年;到了反右,交代1945年1946年的問題,到了文革,交代抗戰的問題。不斷地把經歷的各種政治運動、把歷史一步步展示出來,這種結構形式不會讓人感到輕鬆。小說以1951年的一次自我交代為起點,伴隨著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的時間推移,趙廣陵不斷“洗澡”卻不斷洗出新的污點,由此,過往的歷史由近及遠一環扣一環地被揭露出來。
區別於常見的抗戰文學作品,《吾血吾土》在梳理、研究既有文學成果,挖掘、占有一手歷史材料的基礎上,將中國遠征軍老兵與現代知識分子的命運相融合,以縷縷抽絲、層層剝繭的結構手法,展現了一代中國脊樑在抗戰前後七十年歷史變遷中的痛苦與彷徨、苦難與輝煌。
《吾血吾土》中歷史敘事的形式頗為值得注意。小說以“卷宗”的形式鋪開,總共由五部分組成,前四卷是以不同的名義分別做出的四次“交代”。在小說中,“交代材料”“思想匯報”“刑事裁定書”等,成為歷史敘事的主要形式。顯然,這種形式是失敗的。然而,借用詹明信的說法,正是這種“形式的失敗,而非老盧卡奇意義上的成功,可以成為導向某種社會意義和社會真實的線索”。
在這種“失敗的形式”中,包含著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色彩和諸多預設前提,人物的歷史敘述受到了權力、敘述框架和言說方式的限制,不可能呈現它的真實面貌。例如,“附屬檔案4:刑事裁定書”中的敘事,在革命/反革命、共產黨/國民黨等概念的二元設定中,一個民族英雄鮮活飽滿的歷史被遮蔽、歪曲、改寫。為了掩蓋參加過內戰的事實,趙廣陵必須隱藏起他在西南聯大、黃埔軍校的讀書生涯,以及加入遠征軍的抗日經歷,而只能靠編織謊言來填補這些空缺。謊言成了某種歷史書寫的重要材料。
在被扭曲的、殘缺的、破碎的敘述中,重要的不是能夠從中捕捉到人物被割裂的、被給定的、線性化的歷史內容,而是從中看到歷史是如何在敘述中被遮蔽、扭曲和遺忘,以及這種歷史敘述自身的歷史——製造謊言的歷史。通過展示歷史謊言的生產機制和生產過程,小說從反面抵達歷史的某種真實。

作品評價

瀋陽師範大學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賀紹俊:此書以新的視角去書寫抗日戰爭,將中國遠征軍老兵與現代知識分子的命運相融合,表現了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作品視角特別,氣勢也絲毫不弱於那些正面強攻的作品,同樣具有史詩性。
北京大學教授、評論家陳曉明:《吾血吾土》將個人小歷史與國家大歷史結合較好,直接切入歷史深處,通過“過去”和“現在”的巨大世事反差,凸顯出有意味的對比與觀照,將豐富的事件、關聯的線索放入交叉的時空軌道,將時代的荒謬、歷史的糾葛、亂世濁流中個人銅板一樣的命運、對錯不過毫釐之間的悲劇體現得更為入力。

作者簡介

范穩,四川人,1985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西南大學),同年到雲南省地礦局工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以小說創作為主,先後發表中長篇小說及文化散文四百多萬字。近年來主要在藏區大地遊歷,執迷於雪山峽谷和廣袤無垠的高原牧場,對藏民族文化與宗教情有獨鐘,有多部反映藏民族現實生活及歷史文化的書籍問世。
歷時10年創作的“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憫大地》《大地雅歌》),蜚聲文壇,並在中國台灣、香港及法國都有版本發行。其中《悲憫大地》2013年被十月雜誌社評為“35周年最具影響力作品”。
2006年海峽兩岸圖書博覽會上,被台灣四家出版社河網路機構評為“最受台灣讀者喜愛的十大大陸作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