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簫女仙圖

吹簫女仙圖

《吹簫女仙圖》是明代畫家張路創作的絹本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水際岸邊,一妙齡少女坐於蒼松下,正專注地吹簫,悠揚的簫聲與洶湧的海聲組成抑揚頓錯、剛柔相濟的樂章。少女身旁所置的碩大無比的仙桃,點明了此為仙人、仙境,為畫面增番了幾許虛幻的情調。此圖用筆粗簡勁挺,放縱中見工整,發揚了吳偉放筆寫意的畫風,筆勢極為豪壯,透露出明清寫意畫盛期的來臨。仙女形象刻劃細緻生動,嫻靜灑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吹簫女仙圖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者:張路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規格:縱141.3cm厘米,橫91.8厘米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吹簫女仙圖
《吹簫女仙圖》描繪的是在水跡岸邊,一女仙盤腿席坐在松蔭底下,臉朝向波濤洶湧的河流,雙手持簫,正悠閒自在地依節而吹。看她面龐飽滿,高鼻大眼,雙手纖細,墨黑濃髮,身著寬大的粗服布衣,不著修飾,形象樸實無華,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在仙女的旁邊,有一竹編花籃,裡面盛一仙桃置於坡石之上,坡邊也是花草叢生,山石奇俊,勾畫出一幅美妙的仙境世界。女仙對面江海揚波,水霧迷濛,簫聲悠揚,翻騰起落的驚濤拍岸聲應和著裊裊的玉簫聲。女仙的身後又有一古松,軀幹彎成弧形,枝葉繁茂,其間還掛著藤蔓,好像隨著女仙的簫聲搖盪飄叟。圖右款落“平山”,鈐有“張路”印。

創作背景

張路擅山水人物,行筆勁峻頓挫,力能扛鼎。他受浙派戴進、吳偉影響,有粗筆和工細兩種面貌,粗筆寫意一路,仿吳偉畫法,風格更加放縱,此《吹簫女仙圖》軸,是他人物畫中的代表作之一。

藝術鑑賞

整幅畫中雖然沒有描繪大眾想像中的瓊樓仙閣,仙鶴飄飄,但仍然使人感到清幽美妙。雖說畫的是仙女,但看上去卻像是在描繪凡人少女的容貌,這樣顯得更貼近民間生活,更富有人間氣息。此圖用筆粗簡勁挺,放縱中見工整。人物面部刻畫以中鋒細筆勾勒,線條工細流暢,簡括傳神,結構準確而又穩妥,基本合乎常人比例,女仙形象細緻生動、嫻靜灑脫。衣紋用筆則奔放豪爽,線條方折頓挫,穿插靈活巧妙,富於疾遲、濃淡的變化。除人物以外,在樹幹、江濤、石坡間用深淺不一的墨色渲染,從而突現了物象的質感。

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湜:圖中少女與顧愷之筆下的洛神或莫高窟唐代壁畫中仙女的形象相比有著顯著的差異。她面龐飽滿,高鼻大眼,形象樸實無華,缺少仙女們瘦骨清像的容貌和高逸脫俗的神態;身材墩實豐滿,缺少仙胎道骨的輕盈體態;身著寬大的粗服布衣,缺少飄飄欲飛的衣帶。她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宛如鄉村女子,昭示出的是人間女性的自然美。圖中人物的畫法用粗細不同的筆墨分別表現。面部以中鋒細筆勾勒,線條工細流暢。衣紋用筆則奔放豪爽,線條方折頓挫,富於、疾遲、濃淡的變化。

作者簡介

張路(活躍於明弘治年間),字天馳,號平山,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活動於明弘治年間。年輕時“以庠生游太學”,然性格放縱,喜交友遊樂,雖以畫名天下,卻終生無所經營。畫風筆法受戴進、吳偉影響頗多,用筆矯健,行筆迅捷,遒勁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