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篪,拼音是chuī chí,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吹奏篪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吹篪
- 拼音:chuī chí
- 注音: ㄔㄨㄟ ㄔㄧˊ
- 出處:《詩·小雅·何人斯》
吹篪,拼音是chuī chí,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吹奏篪管。
吹篪,拼音是chuī chí,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吹奏篪管。...... 吹篪,拼音是chuī chí,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吹奏篪管。中文名 吹篪 拼音 chuī chí 注音...
老嫗吹篪指的是北魏河間王琛的婢女朝雲﹐善於吹箎。琛為秦州刺史的時候 ,諸羌叛亂,屢次征討不能使諸羌歸降,於是讓朝雲假扮為貧嫗,吹篪乞討。羌人被篪聲感動...
篪是一種漢民族的傳統古樂器,也就是所謂的竹塤,是一種低音吹奏樂器。據《周禮·鄭玄注》:“篪,如管,六孔”;東晉郭璞注《爾雅》:“篪,以竹為之,長尺四寸...
篪[chí],是一種漢民族的傳統古樂器,橫吹竹製吹管樂器。形似於笛,與笛不同是兩端都是封閉的,而且吹孔與指孔不在一個平面上,無膜孔而“有底”。宋代陳暘《...
此為五代時期文物。篪是一種傳統漢樂樂器,由竹管制作,和笛子很像,不過比笛子粗且前後都有孔,吹孔上有翹,含翹而吹。很可惜現已經失傳。此伎樂微含篪翹,...
篪是中國古老的橫吹竹管樂器。《廣雅》中記載此樂器有八孔,但《周禮》中記載此樂器有七孔,而隨著宮廷雅樂的逐漸衰落,現在這一種中國樂器已很罕見。已知台北孔廟...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吹簫乞食成語故事 編輯 ...
吳市吹簫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也作吳市吹篪。...
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伯氏吹塤,仲氏吹篪"這樣一句話,意思是說兄弟兩人,一個吹塤一個吹篪,表達和睦親善的手足之情。...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一作“簫”),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