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背景
截至2014年4月,相關技術中的集塵裝置一般包括旋風筒、置於旋風筒內用於過濾灰塵等污物的中心過濾器,以及與旋風筒外側壁切向連通的導風管,導風管連線塵杯側壁進氣口和旋風筒側壁。側壁進風需要一個較長的導風管來連線外界和集成裝置進風口,含塵空氣沿切向進入集塵杯後進行塵氣分離。
由於導風管與塵杯的連線處存在拐角,
旋風分離器與塵杯之間的密封性較差,而且導風管比較長,這些都導致吸塵器工作時的吸力降低,從而影響吸塵器的吸塵效率,且部件製造成本也較高。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吸塵器的集塵裝置》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2014年4月前已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該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吸塵器的集塵裝置,該集塵裝置採用底部進風。
技術方案
《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包括:塵杯、旋風分離器和塵杯上蓋。所述塵杯的底壁上設有進風口;所述旋風分離器設在所述塵杯內,所述旋風分離器具有旋風分離器入口和旋風分離器出口,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與所述進風口連通;所述塵杯上蓋蓋設在所述塵杯上,所述塵杯上蓋上設有與所述旋風分離器出口連通的出風口。
根據該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採用底部進風,大大地縮短了旋風分離器入口到進風口的距離,以及縮短了吸塵器中與進風口連通的導風管的長度,減少功率損失,為吸塵器整機節省足夠多的空間,節約製造成本,另外,由於進風口位於塵杯的底壁上,因此,塵杯的集塵容量有較大的增加。此外,使具有該集塵裝置的吸塵器整機的吸力不再因過濾棉堵塞而很快下降,將大大提高分離效率,延長過濾棉的清潔周期。
另外,根據該發明上述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徵:
根據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集塵裝置還包括進風管,所述進風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進風口和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連通。由此,便於該旋風分離器與塵杯相連,提高了該旋風分離器的安裝效率。且通過進風管連通進風口和旋風分離器入口,便於含塵氣流的流通,便於該旋風分離器與塵杯相連,提高了該旋風分離器的安裝效率。
根據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進風管與所述塵杯卡接。由此,使進風管的下端與塵杯的底壁卡接穩定,且提高了進風管與塵杯底壁連線處的密封性能。
根據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旋風分離器包括:旋風筒、旋風分離器端蓋、過濾器和導風筒。所述旋風筒的上端敞開,且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設在所述旋風筒的底壁上;所述旋風分離器端蓋設在所述旋風筒上方,且所述旋風分離器出口設在所述旋風分離器端蓋上;所述過濾器的上端與所述旋風分離器出口連通,且所述過濾器的下端伸入所述旋風筒內;所述導風筒的下端與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連通,且所述導風筒的上端封閉,所述導風筒的側壁上設有與所述旋風筒連通的通風口。由此,採用底部進風,且進入旋風分離器的含塵空氣向遠離過濾器的方向進入旋風筒內。使進入旋風筒內的含塵空氣快速的形成螺旋氣流,且使灰塵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拋離過濾器,使灰塵遠離過濾器可以避免灰塵粘附在過濾器上造成過濾器堵塞,該發明的旋風分離器可以減少過濾器堵塞,從而延長過濾器的使用時間,以及降低過濾器的清洗頻率。
根據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塵杯的上端敞開,且所述旋風分離器端蓋封蓋所述塵杯的上端。由此,便於塵杯的封閉,防止塵土從塵杯內揚出,提高塵杯的密封性,且使集塵裝置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根據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旋風筒內設有導風板和擋風板,所述導風板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螺旋延伸,所述擋風板設在所述通風口上方,且所述擋風板不高於所述導風板的上沿。由此,採用了氣流螺旋向上的導風結構,使甩灰位置被最大化的上移,利用高效旋風分離器,讓含塵氣流在導風板上加速上升,然後被拋出旋風筒,使塵氣分離快速且徹底,同時毛髮等帶狀物也輕鬆地甩出,從而減少了經過過濾器排出旋風分離器的塵土和毛髮等,使具有該旋風分離器的吸塵器整機的吸力不再因過濾棉堵塞而很快下降,將大大提高分離效率,延長過濾棉的清潔周期。
根據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導風板為環形,且所述導風板包括: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螺旋導風板和連線板。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分別與所述旋風筒的軸線垂直;所述螺旋導風板沿上下方向螺旋延伸,且所述螺旋導風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相連;所述連線板與所述旋風分離器的軸線平行,且所述連線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相連。由此,使導風板的結構簡單,便於成型,且便於該連線板對含塵氣流進行導流,以便於含塵氣流沿螺旋上升,而進行塵氣分離。
根據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板體設在所述通風口的下沿,所述擋風板設在所述通風口的上沿,且所述第二板體與所述擋風板平齊,所述連線板設在所述通風口的側沿。由此,使含塵氣流可以很容易的螺旋上升,避免面氣流直接上升導致過濾效果差而堵塞過濾器,提高旋風分離器對含塵氣流的分離效率和分離效果。而且使灰塵等拋出可以降低通過過濾器的灰塵等的量。
根據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導風板為所述旋風筒的底壁,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形成在所述導風板上。由此,直接採用導風板做旋風筒的底壁,使旋風筒的結構簡單,便於旋風筒的成型,提高旋風筒的成型效率。
根據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旋風分離器還包括筒體和隔板,所述隔板設在所述筒體內,且所述隔板將所述筒體內部空間沿上下方向間隔開,所述筒體的上部形成所述過濾器,且所述筒體的下部形成所述導風筒。由此,導風筒一體形成在過濾器上,可以簡化旋風分離器的結構,便於旋風分離器的生產和裝配。
附圖說明
圖1是《吸塵器的集塵裝置》一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圈示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該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旋風分離器的示意圖。
圖4是該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旋風分離器的旋風筒的剖視圖。
圖5是該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旋風分離器中旋風分離器端蓋、過濾器和導風筒配合的示意圖。
圖6是該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旋風分離器的示意圖。
附圖示記:集塵裝置100;旋風分離器1;旋風筒11;旋風分離器端蓋12;過濾器13;導風筒14;導風板15;擋風板16;進風管17;筒體18;隔板19;旋風分離器入口101;旋風分離器出口102;通風口103;筒形側板111;卡槽141;滑槽142;第一板體151;第二板體152;螺旋導風板153;連線板154;卡凸171;環形卡槽172;導風板15的高度H1;導風筒14深度H2;旋風分離器端蓋12與旋風筒11的上沿之間的距離H3;過濾器13的半徑R1;旋風筒11半徑R2;旋風筒11與過濾器13沿徑向間隔的距離R3;塵杯2;進風口201;塵杯上蓋3;出風口301。
權利要求
1.《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特徵在於,包括:塵杯、旋風分離器和塵杯上蓋,所述塵杯的底壁上設有進風口,所述旋風分離器設在所述塵杯內,所述旋風分離器具有旋風分離器入口和旋風分離器出口,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與所述進風口連通,所述塵杯上蓋蓋設在所述塵杯上,所述塵杯上蓋上設有與所述旋風分離器出口連通的出風口,所述旋風分離器包括:旋風筒,所述旋風筒的上端敞開,且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設在所述旋風筒的底壁上;旋風分離器端蓋,所述旋風分離器端蓋設在所述旋風筒上方,且所述旋風分離器出口設在所述旋風分離器端蓋上;過濾器,所述過濾器的上端與所述旋風分離器出口連通,且所述過濾器的下端伸入所述旋風筒內;導風筒,所述導風筒的下端與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連通,且所述導風筒的上端封閉,所述導風筒的側壁上設有與所述旋風筒連通的通風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集塵裝置還包括進風管,所述進風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進風口和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風管與所述塵杯卡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塵杯的上端敞開,且所述旋風分離器端蓋封蓋所述塵杯的上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風筒內設有導風板和擋風板,所述導風板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螺旋延伸,所述擋風板設在所述通風口上方,且所述擋風板不高於所述導風板的上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風板為環形,且所述導風板包括: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分別與所述旋風筒的軸線垂直;螺旋導風板,所述螺旋導風板沿上下方向螺旋延伸,且所述螺旋導風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相連;連線板,所述連線板與所述旋風分離器的軸線平行,且所述連線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板體設在所述通風口的下沿,所述擋風板設在所述通風口的上沿,且所述第二板體與所述擋風板平齊,所述連線板設在所述通風口的側沿。
8.根據權利要求5-7中任一項所述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風板為所述旋風筒的底壁,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形成在所述導風板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風分離器還包括筒體和隔板,所述隔板設在所述筒體內,且所述隔板將所述筒體內部空間沿上下方向間隔開,所述筒體的上部形成所述過濾器,且所述筒體的下部形成所述導風筒。
實施方式
在《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該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該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該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吸塵器的集塵裝置》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線”、“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線,也可以是可拆卸連線,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線,也可以是電連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該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該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該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徵接觸。而且,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高於第二特徵。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小於第二特徵。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描述《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100。
如圖1至圖5所示,根據該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100,包括:旋風分離器1、塵杯2和塵杯上蓋3。
具體而言,塵杯2的底壁上設有進風口201,旋風分離器1設在塵杯2內,旋風分離器1具有旋風分離器入口101和旋風分離器出口102,旋風分離器入口101與進風口201連通,塵杯上蓋3蓋設在塵杯2上,塵杯上蓋3上設有與旋風分離器出口102連通的出風口301。含塵空氣通過進風口201被吸入集塵裝置100內,然後經過集塵裝置100過濾,過濾過程中,灰塵等將堆積在塵杯2內,而過濾後的空氣將經過旋風分離器出口102排出旋風分離器1進入塵杯上蓋3,然後通過出風口301排除集塵裝置100。
根據《吸塵器的集塵裝置》實施例的吸塵器的集塵裝置,採用底部進風,大大地縮短了旋風分離器入口101到進風口201的距離,以及縮短了吸塵器中與進風口201連通的導風管的長度,減少功率損失,為吸塵器整機節省足夠多的空間,節約製造成本,另外,由於進風口201位於塵杯2的底壁上,因此,塵杯2的集塵容量有較大的增加。此外,使具有該集塵裝置100的吸塵器整機的吸力不再因過濾棉堵塞而很快下降,將大大提高分離效率,延長過濾棉的清潔周期。
如圖1至圖5所示,在該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集塵裝置100還包括進風管17,且進風管17的兩端分別與進風口201和旋風分離器入口101連通,具體而言,參照圖1,進風管17的下端與進風口201連通,進風管17的上端與旋風分離器入口101連通。由此,便於該旋風分離器1與塵杯2相連,提高了該旋風分離器1的安裝效率。且通過進風管17連通進風口201和旋風分離器入口101,便於含塵氣流的流通,便於該旋風分離器1與塵杯2相連,提高了該旋風分離器1的安裝效率。
《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進風管17無需採用特殊塑膠材料,從而降低了進風管17的成型成本。
此外,由於進風口201設在塵杯2的底壁上,因此,避免了傳統技術中進風管17連線塵杯2的側壁引起進風管17與塵杯2的連線處密封性差的問題,該發明中的進風管17連線到塵杯2的底壁時,可以提高進風管17與塵杯底壁的密封性能,從而提高了具有該集塵裝置100的吸塵器工作時的吸力,提高了具有該吸塵器的吸塵效率。進風管17與塵杯2的底壁連線,避免傳統技術中進風管17連線塵杯弧形側壁的端部形狀結構複雜且加工困難的問題,且該發明的進風管無需採用特殊塑膠材料,從而降低了進風管17的成型成本。
進一步地,進風管17的下端與塵杯2的底壁卡接。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進風管17的下端外壁面上設有環形卡槽172,且塵杯2的進風口201邊沿卡持在該環形卡槽172內。由此,使進風管17的下端與塵杯的底壁卡接穩定,且提高了進風管17與塵杯底壁連線處的密封性能。
《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旋風分離器1可以採用2014年4月前已有技術中的旋風分離器入口設在旋風筒側壁上的旋風分離器,而通過連線管將旋風分離器入口和進風口連通。當然,該發明也提出了一種新式的旋風分離器1,下面將對該發明提出的旋風分離器1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3至圖5所示,在該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旋風分離器1包括:旋風筒11、旋風分離器端蓋12、過濾器13和導風筒14。
具體而言,旋風筒11的上端敞開,且旋風筒11的底壁上具有旋風分離器入口101,該旋風分離器入口101用於含塵空氣進入旋風筒11,以便於含塵空氣在旋風分離器1內分離成空氣和灰塵等。旋風分離器端蓋12設在旋風筒11上方,且旋風分離器端蓋12上設有旋風分離器出口102。含塵空氣通過旋風分離器入口101被吸入旋風分離器1內,然後經過旋風分離器1過濾,過濾過程中,灰塵等將被分離拋出旋風筒11,而過濾後的空氣將經過旋風分離器出口102排出。過濾器13用於對含塵空氣進行過濾,以使氣體通過過濾器13排出旋風分離器1。過濾器13的上端與旋風分離器出口102連通,且過濾器13的上端封閉旋風分離器出口102的周沿,使含塵空氣無法通過旋風分離器出口102,而只有經過過濾器13過濾後的空氣通過旋風分離器出口102排除旋風分離器1,過濾器13的下端伸入旋風筒11內。導風筒14的下端與旋風分離器入口101連通,且導風筒14的上端封閉,導風筒14的側壁上設有與旋風筒11連通的通風口103,從而使氣流沿旋風筒11的徑向進入旋風筒11內,以便於旋風分離器1的過濾以及使塵土被拋出旋風筒11。由此,採用底部進風,且進入旋風分離器1的含塵空氣向遠離過濾器13的方向進入旋風筒內。使進入旋風筒11內的含塵空氣快速的形成螺旋氣流,且使灰塵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拋離過濾器13,使灰塵遠離過濾器13可以避免灰塵粘附在過濾器13上造成過濾器13堵塞,《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旋風分離器可以減少過濾器13堵塞,從而延長過濾器13的使用時間,以及降低過濾器13的清洗頻率。
此外,還可以便於進風口201連通旋風分離器入口101。
塵杯2的上端敞開,且旋風分離器端蓋12封蓋塵杯2的上端。由此,便於塵杯2的封閉,防止塵土從塵杯2內揚出,提高塵杯2的密封性,且使集塵裝置100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如圖3至圖5所示,在《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一些實施例中,旋風筒11內設有導風板15和擋風板16,導風板15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螺旋延伸,擋風板16設在通風口103上方,且擋風板16不高於導風板15的上沿。也就是說,進入旋風筒11的氣流在導風板15和擋風板16的作用下,可以沿著導風板15的延伸方向螺旋上升,由此,採用了氣流螺旋向上的導風結構,使甩灰位置被最大化的上移,利用高效旋風分離器1,讓含塵氣流在導風板15上加速上升,然後被拋出旋風筒11,使塵氣分離快速且徹底,同時毛髮等帶狀物也輕鬆地甩出,從而減少了經過過濾器13排出旋風分離器1的塵土和毛髮等,使具有該旋風分離器1的吸塵器整機的吸力不再因過濾棉堵塞而很快下降,將大大提高分離效率,延長過濾棉的清潔周期。
該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導風板15和擋風板16是為了使含塵氣流螺旋上升,當然,該發明實現含塵氣流螺旋上升的方案並非僅限於此,也可以採用2014年4月前已有技術中其它形式的導風結構,例如在導風筒內形成螺旋風道等。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導風板15為環形,且導風板15包括第一板體151、第二板體152、螺旋導風板153和連線板154,第一板體151和第二板體152分別與旋風筒11的軸線垂直,連線板154與旋風筒11的軸線平行,也即是說,第一板體151和第二板體152相互平行,且第一板體151和第二板體152中的任一個均與旋風筒的軸線垂直,或者參照圖4,第一板體151和第二板體152均與如圖4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垂直,且連線板154與圖4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平行。螺旋導風板153沿上下方向螺旋延伸,即螺旋導風板153螺旋向上延伸,第一板體151的一端與螺旋導風板153的下端相連,且第一板體151的另一端與連線板154的下端相連,第二板體152的一端與螺旋導風板153的上端相連,且第二板體152的另一端與連線板154的上端相連。由此,使導風板15的結構簡單,便於成型,且便於該連線板15對含塵氣流進行導流,以便於含塵氣流沿螺旋上升,而進行塵氣分離。
進一步地,第一板體151設在通風口103的下沿,擋風板16設在通風口103的上沿,且第二板體152與擋風板16平齊,連線板154設在通風口103的側沿。換言之,擋風板16設在通風口103的上沿,且連線板154設在通風口103的側沿,擋風板16和連線板154對氣流具有阻擋的作用,從而使氣流依次沿第一板體151、螺旋導風板153第二板體152的方向流動,從而使氣流螺旋上升。或者說,通過擋風板16和連線板154阻擋從通風口103進入旋風筒11的氣流,以避免含塵空氣直接上升,使含塵氣流可以很容器的沿著導流板15的延伸方向螺旋上升,從而形成螺旋上升的氣流,以便於通過離心力將灰塵拋出。由此,使含塵氣流可以很容易的螺旋上升,避免面氣流直接上升導致過濾效果差而堵塞過濾器,提高旋風分離器1對含塵氣流的分離效率和分離效果。而且使灰塵等拋出可以降低通過過濾器的灰塵等的量。
有利地,導風板15為旋風筒11的底壁,旋風分離器入口101形成在導風板15上,換言之,旋風筒11包括筒形側板111和導風板15,導風板15設在筒形側板111內,且導風板15為環形,環形的導風板15的中部形成所述旋風分離器入口101。由此,直接採用導風板15做旋風筒11的底壁,使旋風筒11的結構簡單,便於旋風筒11的成型,提高旋風筒11的成型效率。
該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導風板15也可以不是旋風筒11的底壁,例如旋風筒11為底部封閉的筒形且導風板設在旋風筒11內。
此外,也可以採用一塊螺旋延伸的板體和連線該螺旋板體首尾兩端的連線板配合形成導風結構。
如圖3至圖5所示,進風管17設在旋風筒14的底壁上,導風筒14的下端套設在進風管17的內壁上,且進風管17的內壁上設有卡凸171,且導風筒14下端的外壁面上設有與卡凸171卡合的卡槽141,通過卡凸171和卡槽141的卡合使導風筒14套設在進風管17內。由此,使導風筒14套設在進風管17內壁上,可以提高導風筒14與進風管17的連線處的密封性能,使導風筒14可以封閉進風管17。而且,採用卡凸171和卡槽141的配合使導風筒14與進風管17相連,便於導風筒14的安裝,提高了旋風分離器的安裝效率。
此外,該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導風筒14還可以與進風管17一體形成,或導風筒14與進風管17通過焊接、螺栓連線、卡接等連線在一起。
參照圖5,導風筒14上還設有滑槽142,其中滑槽142的一端沿螺旋方向延伸至旋風筒11的下邊沿且敞開,且滑槽142的另一端與卡槽141連通,在導風筒14的安裝過程中,將卡凸171對準滑槽142敞開的一端,並轉動導風筒14,使卡凸171沿滑槽142滑入卡槽141內,從而使卡凸171與滑槽142卡合。
此外,卡槽141和卡凸171為一一對應的多個。
如圖3所示,在《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一些示例中,旋風分離器1還包括筒體18和隔板19,隔板19設在筒體18內,且隔板19將筒體18內部空間沿上下方向間隔開,筒體18的上部形成過濾器13,且筒體18的下部形成導風筒14。換言之,過濾器13和筒體14一體形成。由此,導風筒14一體形成在過濾器13上,可以簡化旋風分離器1的結構,便於旋風分離器1的生產和裝配。
當然,導風筒14和過濾器13也可以分別形成,且過濾器13位於導風筒14的正上方。
如圖3和圖5所示,在該發明的一個具體示例中,過濾器13與旋風分離器端蓋12一體形成。由此,提高了過濾器13與塵杯連線處的密封性能,從而進一步地提高了具有該旋風分離器的吸塵器的吸力,便於提高吸塵效率。
如圖3和圖6所示,在該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旋風筒11的上沿與旋風分離器端蓋12間隔開。由此,便於旋風筒11內分離出的塵土等雜質360度全方位拋出,不再限制甩灰位置,便於該旋風分離器1對含塵氣流的分離效果。
進一步地,過濾器13和旋風筒11均為圓筒形狀,且旋風筒11為中心線與導風筒14的中心線重合。
參照圖6,導風板15的高度H1不小於導風筒14深度H2的一半,且導風板15的高度H1不大於導風筒14的深度H2。換言之,0.5H2≤H1≤H2。由此,提高了旋風筒11的導風效果,便於氣流螺旋上升。
進一步地,旋風分離器端蓋12與旋風筒11的上沿之間的距離H3不大於導風板15的高度H1。由此,便於塵土等雜質被拋出,從而不僅可以避免塵土堆積在旋風筒11內,而且還便於塵土等雜質在塵杯的堆積。
有利地,過濾器13的半徑R1不大於旋風筒11半徑R2的一半,換言之,旋風筒11與過濾器13沿徑向間隔的距離R3不小於旋風筒11半徑R2的一半,且旋風筒11與過濾器13沿徑向間隔的距離R3不大於旋風筒11半徑R2。或者說,旋風筒11的半徑與過濾器13的半徑之間的差值R3不小於旋風筒11半徑R2的一半,且旋風筒11的半徑與過濾器13的半徑之間的差值R3不大於旋風筒11的半徑R2。即1/2R2≤R1≤R2。由此,便於灰塵雜質被拋出,避免灰塵等雜質吸附在過濾器13上造成過濾器13堵塞,以及避免灰塵通過過濾器13後造成濾棉的除塵頻率高。
因此,《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旋風分離器可以提高含塵氣流的分離效率。
如圖1至圖6所示,在《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
該發明提供了一種新的旋風分離器1,實現旋風分離器1的高密閉性和高吸力,同時保證低成本。
具體地,旋風分離器1包括:旋風筒11、置於旋風筒11內中心處的過濾器13、位於過濾器13上方的旋風分離器端蓋12,旋風分離器端蓋12與旋風筒11的上沿之間有間隙,在旋風筒11的底部中心位置連線有進風管17,含塵氣體通過進風管17進入旋風筒11後再經由其內部的導風板15進行加速旋轉,導風板15位於進風管17和過濾器13之間。
旋風分離器1的中心下側位進風結構,減少功率損失,同時甩灰位置被最大化的上移,利用高效旋風分離器,讓含塵氣流在螺旋跑道上加速上升,360全方位自由拋出,不再受限於甩灰位置,讓分離更徹底,同時毛髮等帶狀物也輕鬆地甩出,整機的吸力不再因過濾棉堵塞而很快下降,將大大提高分離效率,延長過濾棉的清潔次數。
該領域普通技術人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旋風分離器端蓋12與過濾器13可以為一體形成或形成多個零件後進行組裝;進風管17、導風板15和旋風筒11可以為一體形成或形成多個零件後進行組裝;過濾器13、旋風分離器端蓋12和進風管17可以為一體形成或形成多個零件後進行組裝;導風板15和旋風筒11可以為一體形成或形成多個零件後進行組裝。
集塵裝置100的中心下側位進風結構,大大縮短了進風管17的長度,減少功率損失,360全方位自由拋出塵土,不再受限於甩灰位置,讓分離更徹底,同時毛髮等帶狀物也輕鬆地甩出,整機的吸力不再因過濾棉堵塞而很快下降,將大大提高分離效率,延長過濾棉的清潔次數。
榮譽表彰
2019年7月15日,《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獲第十一屆江蘇省專利項目獎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