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學生版)

吶喊(學生版)

《吶喊(學生版)》是魯迅所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說的結集,2015-08-05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吶喊(學生版)
  • 作者:魯迅 周樹人
  • 定價:12.8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8-05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介紹,

圖書信息

作者:魯 迅
ISBN:978-7-5447-3875-0
上架時間: 2015-08-05
定價: ¥12.8
開本:652毫米×960毫米 1/16

內容簡介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面貌,無情地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種種弊端,表現出對國民精神的熱切關注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本書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寫的14篇短篇小說的結集,1923年由北京大學新潮出版社出版。取名“吶喊”,意在為革命“吶喊幾聲助助威”,以鼓舞“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吶喊》中的小說,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各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和陳腐的觀念進行了深刻的解剖和徹底的否定,表現了對民族生存的濃重憂患和對社會繁榮的強烈渴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揭示“病態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狂人日記》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孔乙己》《白光》里是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明天》中,封建醫療觀念、封建迷信、昏庸的中醫延誤了人的生命。《故鄉》揭示了封建等級觀念對人的扭曲。《風波》揭示了封建傳統觀念、生活習慣對人的支配。
第二,挖掘封建制度下人們的精神痛苦和國民的愚弱。作者既對處在病態社會中人們的不幸表示深切的同情,如《阿Q正傳》中的阿Q,《故鄉》中的閨土,《昨天》中的單四嫂子,《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陳士成等;同時又抓住他們不覺悟、不抗爭的病態思想進行剖析,如《阿Q正傳》中的阿Q,《藥》中的華老栓和茶客們,《孔乙己》中取笑孔乙己的“短衣幫”們,《故鄉》中的閨土。這些人物或愚昧麻木,或冷漠自私,如孔乙己的迂腐懶惰,陳士成為追求功名利祿的變態心理等。
第三,深刻反省辛亥革命的成敗得失。《阿Q正傳》《風波》《頭髮的故事》《藥》都反思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兔與貓》《鴨的喜劇》是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利革命的因素的思考。
另外,《吶喊》中的部分作品也讚揚了淳樸的鄉情,謳歌了底層人民溫厚的優秀品質,如《社戲》《一件小事》。
《阿Q正傳》是《吶喊》中篇幅最長的一篇,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阿Q”是世界文學長廊中精彩的形象之一。

作者介紹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13歲時因祖父下獄,避難於鄉下,接觸了農村社會,這段生活直接影響了他後來的創作。18歲進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第二年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開始接受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啟蒙。21歲東渡日本,在仙台學醫,後痛感“醫學並非第一緊要事”,於是棄醫從文,意在改變國民的精神。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又發表了著名的《阿Q正傳》等共14篇小說,集為《吶喊》,為中國現代文學掀開了新篇章。1927年起定居上海,開始了一生中最輝煌的歷程,在此期間,他寫了大量富有戰鬥性的雜文。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數萬民眾自發為他送葬。他的遺體上覆蓋著上海民眾敬獻的“民族魂”的旗幟。
魯迅一生寫下了750萬字的作品,其中著作400萬字。按體裁分,有小說集3本(《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1本(《朝花夕拾》)、散文詩1本(《野草》)、雜文集15本(《墳》《華蓋集》《二心集》《且介亭雜文》等)。這些都是魯迅留給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也充實了世界文學寶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