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魯故居

吳魯故居

吳魯故居在晉江市池店鄉錢頭村,計有兩處,吳魯(1845—1912),字肅堂,號且園,晚號老遲,又號白華庵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魯故居
  • 地理位置:晉江市池店鄉錢頭村
  • 著名景點:大石埕等
  • 建築數量:2處
吳魯故居,人物簡介,

吳魯故居

一處是一座“五間張”磚木混構的大厝,為祖上所建。厝坐西朝東,紅磚牆面,二進五開間布局,占地面積約有50平方米。房屋正前面大石埕,埕左右兩側樹立花崗岩石旗桿夾,左旗桿夾現已毀。門前懸掛有一方木匾,鐫有“狀元第”鎏金大字;兩旁碩大的木柱上有一對楹聯曰:“瑞騰天馬峰前至,人躡金鰲頂上來”。走進大門為廳堂,最醒目的仍然是堂前這幅對聯:“富貴無常處世勿忘貧賤,聖賢可學立身謹記讀書”,繼而為天井,再進則為大廳堂,廳堂高敞富麗,氣派非凡。 I
廳中兩幅聯句曰:“積德最當先不愧大名垂宇宙,造福亦難緩何須果報問兒孫”。“不由慈孝謙恭安得隨時造福,只此文章慶典雲便到處皆春”。另一處為吳魯高中狀元後所構築。坐西朝東,磚木混構,紅牆門面,三座大五間並排呈一字形,屋前有一大石埕,占地面積約有5000平方米。石埕右前方,有當年樹立的花崗岩石旗桿夾。大門頂上懸掛“狀元”金字木匾,落款書“光緒庚辰殿試第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在大三落吳魯故居的左排護厝,門額上鑲嵌一方石匾,上書“東壁圖書”字樣。據說這裡亦為吳魯第四子、清進士吳鐘善讀書之處。故居一度曾作為農會會址、合作社、生產隊等辦公地方,文革期間,作為紅衛兵總部,吳魯文物遭到破壞,許多遺物流失。1980年,吳魯海內外族裔集資對故居進行修繕。2001年,吳魯故居列為晉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吳魯擅長書法,尤以行楷見長,留世作品甚多。2001年初,吳魯的曾侄孫吳授育先生將收集珍藏的吳魯墨寶,捐獻給晉江市博物館

人物簡介

泉州晉江池店錢頭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生。 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國子監。第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滿升刑部主事,充秋審處總辦。光緒十二年(1886年)考軍機章京;光緒十四年順天鄉試中舉;光緒十六年殿試狀元及第,授翰林編修,為福建科舉時代最後一個狀元。歷任陝西典試(主考),安徽、雲南督學,雲南主考,吉林提學使。吳魯以振興文教為已任,把興學育才當作施政的第一要義。督學安徽太平府時修復翠螺書院,他捐俸5千金倡導,並為書院作記,勉勵後學力求上進,任吉林提學使時,又捐俸5千金措辦提督學政公署(時吉林初設提學,吳魯為第一任提學使),繼又捐資1.6千金改建文廟。督學雲南時,他從雲南實際情況出發,主張功課不能強求與其他地區一致,提出 此地之要,務精其化學,冀開農礦之利源。以中學為普通,以西學為專門,應兼者兼之,應分者分之。吳魯主張興學要注意因材施教,如果過分地要求學生 兼修博覽,終恐一藝無成;即使聰明特出,卓越尋常,學成之後,亦不能以一人而兼數職。 為了振興教育,他特上《請裁學政疏》,提出建議: 一在廣籌經費,遍立學堂;二在嚴督各府廳州縣,實力奉行;三在遴委道府精於學備者,認真考察;四在鼓勵本籍紳士協力相助。凡此四端,皆宜統歸督撫經理,方能確著成效。 他督學吉林時,倡辦《吉林教育官報》,大力提倡教學研究與學術討論,以促進教育改革。同時身體力行,積極推行。在廢科舉、興學堂新風興起之後,許多有識之士出國留學。吳魯認為對這些留學東洋的莘莘學子,要加以重用。他建議在經 考試及格,當軸者破格用之,或量其才而授之以事,或分發各省學堂以為人師,或入官詔糈出其所學以襄理新政 。吳魯因興學育才卓著成效,而誥封為資政大夫。吳魯關心國家命運
吳魯故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