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逢友人》是宋代詩人俞德鄰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吳門逢友人
- 出處:《佩韋齋集-宋-兪德鄰》卷五
- 作者:俞德鄰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吳門逢友人》是宋代詩人俞德鄰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吳門逢友人》是宋代詩人俞德鄰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澤國江山冷戰雲,扁舟春晚忽逢君。荒城鼓角含商氣,舊曲樓台暗楚氛。海燕認巢迷故主,苔蝸篆壁變新文。更憐庾信江南賦,音調淒清不忍聞。1作者簡介俞德鄰, 宋溫州永嘉人,...
《吳門懷友人》是元末明初詩人王禕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三月長洲苑,重來意惘然。江南春似海,客底日如年。舊約今何處,新題定幾篇。相望不得見,獨立最堪憐。作者簡介 王禕, 元明間浙江義烏人,字子充。幼敏慧,及長,師柳貫、黃𧪽,遂以文章名世。元末觀時政衰敝,隱居青岩山中,朱元璋召授...
《聞友人尉吳門》是詩人王恭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泮林才子閩州彥,抱得麟經過淮甸。自從典教入王門,幾度春風候玉輦。今年作縣下吳門,吳門煙月倍離魂。豈知梅福為仙尉,莫學陶潛縱酒樽。吳門憶昔扁舟度,正是故人任官處。丹楓江上碧天秋,疏鐘聲外寒山暮。嗟予浪跡西復東,年年道上隨飛蓬。獻賦無...
《送友人還吳門》是明代詩人俞泰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十年京國夢中心,到此春光滿上林。莫為鶯花漫留戀,麥黃蠶老候歸音。作者簡介 俞泰: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昌,號正齋。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歷官山東參政,嘉靖二年致仕,隱居芳洲,十年卒。好繪事,喜詩篇。有《芳洲漫興集...
《湖上送友人還吳門》是詩人朱曰藩創作的詩。作品原文 湖上桃花瞥眼嬌,鴟夷舟穩臥吹簫。誰能載得西施去,卻弄吳王送女潮。作者簡介 朱曰藩,字子價,號射陂,寶應人(今江蘇省寶應縣),朱應登之子。生卒年不詳,約明世宗嘉靖三十年前後在世。登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進士。歷官九江府知府。曰藩雋...
《遙寄吳門友人題其墨妙軒》是明代詩人汪琬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我從江南來,君向江南去。江邊好風日,揮灑都成趣。辛夷滿塢竹垂廊,墨妙軒中倚隱囊。雀硯曉涵清露潤,鵝池春漲綠波長。知君卻埽還多暇,獨自濡毫拓硬黃。作者簡介 汪琬: 明末清初江南長洲人,字苕文,號鈍翁,小字液仙,晚號堯峰。順...
《吳門送客早發》是唐代許渾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詞原文 吳歌咽深思,楚客怨歸程。寺曉樓台迥,江秋管吹清。早潮低水檻,殘月下山城。惆悵回舟日,湘南春草生。作者簡介 許渾(約788—858),唐詩人。字用晦,一字仲晦,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曾任當塗、太平縣令,監察御史,...
③吳門:蘇州的別稱。④煙月:煙花三月,泛指春景。⑤並:依,傍。⑥雲北去:友人遠去。⑦浮沈:亦作“浮沉”,喻升降、盛衰、得失。⑧青山暮:山間遲暮,天色已晚。⑨碧樹秋:樹逢秋時,葉落枝疏。⑩鳳城:指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⑪龍闕:宮庭。⑫楚江頭:指詩人所居的長江下游鎮江。白話譯文 那年煙花...
《送友人下第歸吳》是由唐代詩人劉滄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正文 共惜年華未立名,路岐終日軫羈情。青春半是往來盡,白髮多因離別生。楚岸帆開雲樹映,吳門月上水煙清。東歸自有故山約,花落石床苔蘚平。作者簡介 劉滄,生卒年不詳,字蘊靈,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初,屢應進士舉不第,曾漫遊齊魯、吳越、荊楚...
亂後逢友人 殘花 秋日富春江行 寄侯博士 送沈光侍御赴職閩中 寄袁皓侍御 寄金吾李蓀常侍 商於驛與於韞玉話別 封禪寺居 錢 投寄韋左丞 紅葉 期徐道者不至 歲除夜 雪 旅夢 秋寄張坤 傷華發 九江早秋 初秋寄友人 秋居有寄 雪霽 堠子 初夏寄顧紹宗 寄第五尊師 寄西華黃鍊師 所思 甲乙集卷六 古今體...
談及繪事,則以千竿真竹化為烏有的惋惜,反襯友人畫竹筆墨益進的可喜,由此又生奇幻之思,說畫竹乃真竹所化。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奇幻中又帶有詼謔,見友人畫藝大進,自己為此感到高興。李流芳於崇禎元年(1628)病中自選詩文12卷(古今體詩6卷,共366首;雜文4卷,題畫跋2卷,共90篇),定名《檀園集》...
甲辰季秋,與夏頤貞同在吳門,屢有登山之興,久雨不果。重陽日,友人羅仲達以節物為具,同席數人,意頗歡適。乙巳九日,在九山之東泗水上,酒闌散步,夕陽依依,岡巒在望,興懷往事,不能無述,未知明年又在何處。駒隙如馳,行樂能幾,所謂難逢開口笑也。記年時、滿城風雨,姑蘇台下重九。客樓已辦登臨...
有《煙霞萬古樓集》六卷,皆駢文,陳文述為之序,序云:“先友王君仲瞿生前嘗刻其駢體文數十篇於禾中,既面置之,散佚過半,君既歿,垂二十年,友人錢君梅溪求得稱之作,序以 行於世,因將歸虞山,以刊本附余吳門書局。余因更稽其缺佚者數篇,今年又為刻其遺詩於繁昌付刻工。湯生晉苑攜歸吳門並存...
沈周作為吳寬的友人,對東莊景物的熟悉與把握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其中摻雜了濃厚的個人主觀情感。沈周精確地把握著東莊園林中的特色,將幽靜淡雅而俊逸靈動的園林之精髓含蓄而有力地表達了出來。意境 《東城》一圖以粗獷的筆觸對東莊所在的城東景色做了闊筆描繪,將園林的地理位置及大致特點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夜行次東關逢魏扶東歸 行次潼關驛 吳門送客早發 送太昱禪師 旅懷 丁卯集箋證卷三 與群公宴南亭 早發壽安濟永濟渡 南遊泊松江驛 送張處士 將歸途口宿鬱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題宣州元處士幽居 陵陽送客 題倪處士舊居 贈梁將軍 春望思舊遊 病中二首 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 恩德寺 天竺寺題葛洪井 朗上人院晨...
夏五月六日,王文治鋪卷潑墨云:“山左詩人劉明府松嵐納吳中周氏女為姬,友人吳蘭雪為賦長篇,贈以字曰‘湘花’。 余命女孫玳梁寫蘭以代照,並綴二絕句,時甲寅夏五月六日也。夢樓王文治。”是年六月廿一日左右,王文治即有《繡樓歌,為吳蘭雪作》,吳嵩梁遂有《繡樓歌,次韻答王夢樓太守》。法式善《...
夜行次東關逢魏扶東歸 行次潼關驛 吳門送客早發 送太昱樣師 旅懷 卷三 與群公宴南亭 早發壽安濟永濟渡 南遊泊松江驛 送張處士 重經姑蘇懷古二首 將赴京師留題孫處士山 居二首 下第寓居崇聖寺感事 曉發天井關寄李師晦 喜遠書 懷江南同志 洛中秋日 將赴京師津亭別蕭處士 二首 潼關蘭若 玩殘雪寄河南尹劉...
白門重陽雨中示吳二饒/ 012 空齋聞雁/ 012 冬夜小集同和皮陸寒夜聯句韻/ 013 卷第二 詩瓢/ 015 蘭皋曲/ 015 送計甫草北上/ 016 江樓/ 016 宿中峰送天成赴修武百岩寺二首/ 017 秋夕感懷/ 017 題毛氏西爽齋/ 017 友人與歌者別後戲有是作/ 018 夢中得四句為足成篇/ 018 同葉林宗飲顯文齋...
【湖上送友人還吳門】湖上桃花瞥眼嬌,鴟夷舟穩臥吹簫。誰能載得西施去,卻弄吳王送女潮。【孟夏二十七日行田雜歌三首】草閣南東霽海煙,萬家耒耜雨余天。更憐村婦多新餉,潮落平沙蛤蚌鮮。雨過青坪不見人,剪茸新鹿白如銀。數聲鼓笛叢祠近,知是祈年賽水神。田田荷葉大湖西,千隊鴛鴦掠水低。卻似吳...
【錢塘逢康元龍】【送徐江公還家】楓落空江生凍煙,西風羸馬不勝鞭。冰消浙水知家近,春到閩山在客先。斜日雁邊看故國,孤帆雪裡過殘年。憐予久負寒鷗約,魂夢從君碧海天。【登岱十首】(其一)獨立蒼茫黯自愁,天邊落木正縫秋。片雲長自依孤闕,一氣誰能辨九州。馬向吳門搖疋練,蜃從滄海起層樓。...
1954年,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以采芝齋的脆松糖、輕鬆糖、軟松糖招待國際友人,蘇式糖果享譽世界。1958年,采芝齋糖果出口200箱;1959年,出口50箱。1963年,香港為拍攝《兩姐妹》電影,曾來采芝齋拍攝過鏡頭。1978年,墨西哥總統來我國訪問,在蘇州吃了采芝齋的軟松糖,讚不絕口。"文革"期間,采芝齋的"金字招牌...
1924年 民國十三年( 甲子)28歲。軍閥齊、盧(齊燮元、盧永祥)交戰崑山及外鄉逃難來陳墓鎮的人很多,先生與友人陸調梅(家鼐1904-1977)等七人籌辦救濟團,借吳縣陳墓國小校舍收容難民。戰爭結束,難民回去,將結餘款捐入消防機構。1925年 民國十四年 (乙丑)29歲。農曆六月二十二日,三女兆琤出生 (公曆...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州判皮元修陰均陡門,林景熙欣然為其作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平陽州志》修成,林景熙作序言。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林景熙六十七歲,忽然遊興勃發,北上杭州。來往吳越日久,時感思念家鄉,漸覺體力不支。他在杭州患疾,自覺不宜久留異地而揮淚訣別友人,回到平陽家鄉。飲恨...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別》是宋代詞人張先的詞作。此詞上片點染餞別小宴的時地和景象,下片抒寫惜別的情懷。全詞充滿民歌風味,語言明白流暢,詞意迴轉如環,情致纏綿動人。旅途的艱險,友人的深情,臨別時的帳惘交織在一起,又加上《漁家傲》詞牌自身特殊的長短句式和聲韻,令此詞讀起來盪氣迴腸,感人至深。作品...
從此無期見,柴門對雪開。二毛逢世難,萬恨掩泉台。返照空堂夕,孤城弔客回。漢家偏訪道,猶畏鶴書來。追憶篇 卷210_11 「烏程水樓留別」皇甫曾 悠悠千里去,惜此一尊同。客散高樓上,帆飛細雨中。山程隨遠水,楚思在青楓。共說前期易,滄波處處同。卷210_12 「題贈吳門邕上人」皇甫曾 春山唯一室,...
和友人感事韻 146 哭葛正父比部並序 147 和張正陽海上望月韻 149 和伯烿先生見寄韻卻寄 150 對月 151 秋夜倚樓 151 丁未至日次上海 152 歲寒吟 152 和家伯烿先生見懷韻 154 暮春十九日遊春日山看櫻花,歸途經上野,憩不忍池橋,回望林壑,雜花生樹,真在絕妙畫圖中行也 154 惜春辭二首 155 衡山哀 為...
皆山樓”,建築十分精美,高弘圖罷官後游嶗山時,甚愛此樓,正值趙任年老思歸故里膠州,遂將這座別墅贈於高弘圖,高弘圖為其更名“太古堂”,徜徉於嶗山之山水間。崇禎十二年(1639年)夏,高弘圖與友人一起,歷時15天,遊覽了嶗山九處風光山色,撰寫了《嶗山九遊記》,對嶗山之風景、軼聞、掌故多有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