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琳

吳運琳

吳運琳(1901~1989年),又名黃德琳,海南萬寧縣新寨村人,1989年4月,因病醫治無效而逝世,終年8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運琳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89
  • 性別:男
生平介紹,人物介紹,

生平介紹

吳運琳(1901~1989年),又名黃德琳,海南萬寧縣新寨村人,1989年4月,因病醫治無效而逝世,終年88歲。

人物介紹

讀過3年私塾。13歲時,因家境困難,輟學務農。民國9年(1920年),隨鄉人漂渡到印尼檳城做工度日,於民國16年(1927)2月返回海南。民國16年 5月,吳運琳參加海南地區革命工作。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天,任新寨鄉黨支部委員、鄉共青團支部書記、鄉農會主席和赤衛隊隊長等職。
民國18年(1929)秋,國民黨加緊對海南蘇區進行清剿,海南地區的中共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吳運琳離開海南,前往新加坡做工。
民國20年(1931)9月,吳運琳在新加坡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任大坡小販支部黨小組組長、小販秘密工會主席。他領導工人進行革命活動,與資方展開維護工人利益的鬥爭,成立工人糾察隊。
民國21年(1932)8月1日被英國警察逮捕入獄,拘禁2年後,被驅逐出境。民國23年(1934)6月,吳運琳回到祖國大陸,與中共黨組織接上關係,到福建閩南遊擊區工作。7月,擔任閩粵邊區特委交通總站站長。
民國24年(1935)7月吳運琳調任特委機關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主持經濟工作和部隊、幹部的生活供給工作,盡職盡力。
民國24年(1935)秋,閩粵邊特委為粉碎敵人向蘇區的“圍剿”,決定向外圍開闢新區,建立革命游擊根據地。吳運琳服從組織需要,到二區工作,先後在漳浦的梁山、後洞和南靖的官園、浮山、東頭等地開闢新的根據地,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建立16個黨支部和赤衛隊,有黨員55名和赤衛隊員97名。民國25年(1936)3月,吳運琳任靖和浦縣委第二區區委書記。民國26年(1937)春,吳運琳從二區調到平和小溪、文峰一帶工作,任文峰區委書記。民國27年(1938)3月,紅軍第三團改編為新四軍,北上抗日,吳運琳留在平和山內區任區委書記。同年4月,吳運琳到漳州市委任組織部長,分管南鄉農村工作,後又被調到平和任縣委組織部長。民國31年(1942)5月,“南委事件”發生後,閩南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吳運琳在黨組織指派下,到華安縣白區從事秘密活動。直到解放戰爭時期,黨組織通知他回靖和浦中心區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閩南地委分配吳運琳到漳浦工作。1954年4月,吳運琳被選為漳浦縣副縣長,大抓工農教育,開辦夜校、中午班等,使全縣近半數的人口擺脫全文育。自1954年起,吳運琳連續5屆被選為漳浦縣副縣長。1968年,吳運琳年老退休(後改離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