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進(清田園詩人)

吳進(1714年-1793年),字揖堂,號瓞(die)村。江蘇山陽(今淮安市)人。家貧好學,小時候依父兄識字,舅舅有藏書,見杜湘草(名首昌,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工書法)手寫古文二大冊,乞求得之。歸家後時時玩賞愛不釋手。父興姬,字卜遠,取書閱一過,語之日:“此湘草杜先生字也,書法之工,久稱江右。是卷選輯評點亦佳,爾善讀之I豈徒重杜先生書法已哉。”(《書杜湘草手書古文卷後》)。

基本介紹

  • 本名:吳進
  • 字號:字揖堂,號瓞村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江蘇山陽
  • 出生時間:1714年
  • 去世時間:1793年
  • 主要作品:《一詠軒詩草》,《一詠軒文存》
人物生平,主要著作,

人物生平

吳進12歲始從里師讀書。16歲得師授《論語》、《孟子》,時藝(即八股文)、試帖詩。父卒,吳進依長兄頤年(字眉友)生活,兄篤教養,以時嫁娶。”(《長兄吳眉友墓表》)。至此吳進不再從師讀書,自攻時藝,於乾隆12年丁卯(1747)科試入學,年34,鄉試未中,乃謀生徒,旋去板浦(今灌雲縣)客授。吳進《四月十三日出門》詩:“我生為飢驅,別毋朐山游。”時老母在堂。以微薄收入助兄謀家人生計。乾隆21年丙子(1756)五月,長兄眉友病逝,歸里經營喪葬,後仍去板浦教讀。
清朝統一後,開科舉士,時諸生“絕口不談古詩文,日相砥礪惟時藝。間有留心者,父師以務外責之。所言詩,仍以時藝視詩也,古文絕無人與談。”(《寄族祖山夫先生書》,吳山夫,即吳玉摺(見《淮安古今人物(一)》)。吳進不屑於束縛人思想的八股文,取漢、晉、盛唐詩誦讀揣摩,專心學詩。在《寄族祖山夫先生書》中寫道。“今習詩三年矣,甚承教誨,當公居鄉時與宿老談詩,進不知學,近知學又相遠隔,近體七律詩自覺難作,七古亦似難於五古。”“進非好作小文,每成一首多無遠大之勢。平昔好讀柳柳州(柳宗元)、王臨川(王安石)兩家文,柳記短悍,王文名貴,竟以此自縛不得展舒歟?抑學未兄無以充拓縱橫於其間歟?皆祈明以教之!”後來,吳進於七律、七古詩也著於篇,但為數較少,文亦類似柳宗元的諸《記》,短小精焊。
吳進從板浦歸里年月無可稽,回鄉後繼續授徒。“教讀里中,為六七童子師”(吳山夫:《一詠軒詩草·序》)“時沽酒,時或賦詩。青鞋竹杖,獨遊行草野間。每西風颯颯,黃葉寒鴉,日夕淒緊,怡然自得。春和花馨,車馬游填道路,則杜門獨處,不覺跡之遠也。”(自作《小傳》)。
乾隆58年癸丑(1793),吳進年80逝世。

主要著作

吳進著有《一詠軒詩草》二卷,《一詠軒文存》一卷,《詩見》五卷,《山陽耆舊詩續輯》、《山陽志遺補》。
吳進先生一生教讀,不慕榮利,甘於清貧,嚮往自然,頗似田園詩人陶淵明。集中詩歌大部分是吟詠田園風光和農村生活。現舉數首以饗讀者。
《秋日田園雜詩》其一:
茅屋臨荒野,幽棲遠市嘩。農書間自注,村酒暫為賒。冷露團匏葉,秋風老豆花。優遊甘短褐,十畝足生涯。
其二:
一曲溪流別,扁舟渡蓼灘。支門欣樹老,傍
水惜花寒。地僻堪容懶,年豐足飽餐。日來何所事,嘗起拂漁竿。
吳進家近蕭湖,湖光粼粼,岸邊垂柳,垂釣岸邊,又有園亭之勝,風景秀美宜人。
其三:
雨灑幽林暮,霏微欲潤畦。地荒蟲語早,天暗鳥飛低。瓮牖涼堪坐,藜床困獨棲。問年才五十,無力把鋤犁。
其四:
起來常愛早,扶杖戶庭行。霧氣連宵暗,星光際曉明。貧廚留鼠跡,空屋聚蚊聲。虛落甘棲托,常為隴畝氓。
吳進的田園詩淡雅、爽目,評論者眾多。韓夢周云:“揖堂之詩能不悖其性情以致力於倫紀。”王小史稱之曰:“詩能秋水淡,名自楚山孤。”吳山夫云:“(詩)純出性靈,不雜采繪,切於人情。體乎物性,而於骨肉交遊間尤真摯焉。溯其淵源,蓋初宗孟東野(孟郊),後究心於韋左司(韋應物),參之王、孟既香山(王維、孟浩然、自居易),五言短古,融會諸賢,自成一家。質而綺,枯而腴,高寒古淡,畫家所謂逸品也。(《一詠軒詩草·序》)
二百年來,吳進及其詩作幾被湮沒了。《一詠軒詩草》有乾隆刻本,嘉慶重刻本;《一詠軒文存》邑人邱衍礽於1921年抄錄副本擬送冒廣生刊入《楚州叢書》,時冒先生因母喪離淮,未得刊入。現吳進的此一著作只有抄本存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