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之跡:江南地區早期國家形態變遷

吳越之跡:江南地區早期國家形態變遷

《吳越之跡:江南地區早期國家形態變遷》是2020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越之跡:江南地區早期國家形態變遷
  • 作者: 付琳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 ISBN:978756157748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考古學文化區系研究角度分析江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以來良渚到吳越等古揚州華夏化的文化演進、交流互動與譜系關係。闡述了聚落視角下的遺址景觀,稻作農業文化積澱催發國家文明火花,良渚文化早期國家的社會結構和形態特徵、陸海邊疆中吳越文明廣域王權與國家政體的形成,環境因素對於聚落髮展和文明進程的影響等。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揚州”與“江南”
  第一節 “揚州”與“吳越”
  一、研究所涉的時空範圍
  二、使用相關概念的說明
  第二節 考古學中的“東南區”與“江南”
  一、多元一體中的“東南區”與“江南”
  二、“江南”先秦文化的譜系認識
  三、江南地區早期文明形態的發現
  第三節 環境與資源視野下的“江南”古文化景觀
  一、良渚文化時期
  二、良渚文化末期至馬橋文化時期
  三、馬橋文化時期以後
  第二章 江南地區文明進程的文化史背景
  第一節 良渚文化重要遺存的初步編年
  一、良渚文化的分期方案
  二、重要遺存的編年位置
  三、“良渚文化晚期後段遺存”的性質
  第二節 錢山漾類型與廣富林類型的特徵
  一、錢山漾類型的特徵與年代
  二、廣富林類型的特徵與年代
  第三節 馬橋文化的界定與年代
  一、馬橋文化的特徵與年代
  二、晚商期遺存的辨識與分類
  第四節 周代吳、于越、楚文化的分布
  一、吳文化的特徵與分布
  二、于越文化的特徵與分布
  三、楚文化的東進與特點
  第五節 諸文化類型的譜系關係
  第三章 社會複雜化與國家化進程的考古學分析
  第一節 巨觀聚落形態的變遷
  一、良渚文化的巨觀聚落形態
  二、龍山時代至商代的巨觀聚落形態
  三、兩周時期的巨觀聚落形態
  第二節 中心性聚落的比較
  一、良渚古城
  二、木瀆古城
  三、小結
  第三節 墓葬顯現的社會結構
  一、良渚文化墓葬與墓地顯示出的社會結構
  二、吳、越文化墓葬與墓地顯示出的社會結構
  三、小結
  第四節 相關遺存認知層面的分析
  一、祭壇與祭台
  二、神人與動物
  三、小結
  第四章 東亞陸海邊疆發展與變革中的“江南”
  第一節 中原地區的文明進程與差序格局的形成
  一、中原文化的輻射與吸收
  二、逐鹿中原的龍山時代
  三、華夏中國與四方萬國的差序格局
  第二節 東部區系早期國家的文化發展與互動
  一、海岱地區與“江南”
  二、兩湖地區與“江南”
  三、遼西地區的文化演進與交流
  第三節 陸海邊疆中的“吳越文明”
  一、原生型的良渚文明與次生型的吳越文明
  二、江南地區早期國家形態變遷的原因
  三、比較視域中的“吳越文明”
  結語:從文化中窺探文明
  一、江南地區稻作農業積澱催發早期文明
  二、從良渚到吳越是“揚州”內化為“華夏”的重要歷程
  附表一 環太湖地區東周時期遺址概況統計表
  附表二 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玉琮情況統計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