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吳茂林,曾參加長征,任偵察員、班長、排長等職,不久,由組織派往東北軍中工作,西安事變後返回延安,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延安摩托學校學習。
1938年1月由黨中央派往新疆,入新疆航空機械班學習。由於在戰爭中多次負傷和航空隊緊張的學習和生活,積勞成疾。
1942年9月被盛世才軟禁,身體備受折磨,不幸於1944年10月5日光榮犧牲。吳茂林的遺骨,解放後安葬在
烏魯木齊南郊的革命烈士陵園中,墓前豎立著刻有董必武親筆題詞的“吳茂林烈士之墓”的高大潔白的漢白玉墓碑。
人物事跡
吳茂林,原名吳廷健,1913年生於湖北省鹹寧縣古田鄉方吳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4歲那年,鄂南各縣轟轟烈烈開展的農民革命運動,啟發和教育了吳茂林,在他的心靈中播下了革命火種。1931革命根據地大發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已發展到鄂東豫南皖等十餘縣範圍。11月7日,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勝利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也於黃安中心七里坪地區建立起來。吳茂林深受鼓舞,告別親人,直奔紅區,參加了紅四方面軍。在部隊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苦練殺敵本領,虛心地向老戰士學習。因此,他很快成長起來。
1932年8月,國民黨反動派向蘇區發起了全面的“圍剿”,紅四方面軍被迫撤離鄂豫皖蘇區根據地。吳茂林隨從徐向前領導的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由鄂豫皖西征,過秦嶺,越巴山,進入四川境內。在長途行軍中,他不顧飢餓寒冷,爬山涉水,緊跟部隊前進。在戰鬥中,他和老戰士一起身背大刀,肩扛步槍,衝鋒陷陣,視死如歸,經受了戰火的洗禮,變得更加成熟。他先後擔任班長、排長職務,經常執行偵察任務,化裝成商人、農民、工人深入到敵占區探聽敵情,偵察敵人的部署和裝備情況,為部隊提供可靠的軍事情報。
1934年10月,吳茂林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途中,吳茂林前後四次負傷,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死亡的一次次威脅,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於1936年隨部隊抵達延安。
隨後,黨組織派吳茂林到張學良部隊里做爭取廣大士兵的工作。當時,在全國人民抗日高潮的影響下,在紅軍的前線政治工作的教育和爭取下,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廣大官兵也起來反對內戰,要求聯共抗日。吳茂林到東北軍後因勢利導,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廣交朋友,與士兵交心談心,鼓勵他們“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打回老家去”。在這段時間裡,吳茂林以共產黨員的高度責任感,以抗日救國的極大熱情,身體力行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後,蔣介石分化瓦解了東北軍和西北軍,吳茂林又重新回到了延安,黨組織派吳茂林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他感到無比激動,多少年來渴望學習的夙願終於實現了。在這裡,他曾多次聆聽中央首長的教導。老師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軍事、政治,以擔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歷史使命。吳茂林文化水平很低,學習中遇到不少困難,但他以頑強的革命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虛心向老同志請教,認真研讀馬列主義書籍和軍事理論。
1937年5月,中國共產黨與新疆省邊防督辦盛世才建立了統戰關係,並設立了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陳雲向黨中央建議,借用盛世才的力量和蘇聯提供的裝備,在新疆培訓一批航空技術人才,經黨中央批准決定分別從西路軍總支隊(即新兵營)和延安等地選派政治素質好、文化水平較高、體格健壯的青年黨員幹部到新疆航空隊學習。11月,陳雲從迪化回到延安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親自到抗日軍政大學和摩托學校等單位挑選學員。吳茂林從抗大畢業後,這時剛轉入摩托學校學習。經反覆考核,吳茂林和嚴振剛、彭仁發等19名青年黨員被選拔為航空隊學員。
吳茂林等出發前,陳雲在延安窯洞裡接見了他們,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將是第一批紅色飛行師,是紅色空軍第一批骨幹;不要怕文化低,不要怕人家看不起,要有堅強的毅力,刻苦學習,一定要把技術學到手,要搞好團結,遵守紀律,保持黨的榮譽。”
1938年1月16日,吳茂林等告別了革命聖地延安。經西安到達蘭州後,喬裝打扮成東北流亡學生,身著長袍、馬褂,頭戴狐皮小帽,佯稱盛世才的遠房親戚投奔新疆。他們搭乘汽車,穿越千里戈壁,闖過重重關卡,於3月10日抵達迪化西路軍總支隊部。黨代表鄧發熱情地接見了來新疆學習的全體同志,介紹了當時的統戰局勢,勉勵他們要遵守紀律,學好本領。吳茂林被編入第二期航空隊機械班。3月28日,他們正式投入了緊張的航空基礎理論學習。
當時的基礎課有《航空歷史》、《飛行原理》、《發動機原理》、《飛機構造》等課程,教材都是從俄文翻譯過來的。理論教官由盛世才的教官兼任,有時也由蘇聯教官上課。吳茂林只有國小文化程度,學習這樣高深的理論困難很多,但他刻苦認真,一時理解不了的就反覆鑽研,直到完全弄懂弄通。除了早操、就餐和睡覺時間外,他整天在教室里苦讀。航空隊黨支部還成立了學習互助組,互幫互學,共同提高。鄧發也經常鼓勵他們要發奮圖強,完成黨交給的學習任務。黨代表和同志們的關心幫助給了吳茂林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他更加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除了學習,還要進行緊張的軍事訓練。吳茂林由於過去多次負傷,積勞成疾,長期咳嗽不止,體質日漸衰弱,但他仍然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頑強地堅持學習,直至最後實在支撐不住了,才在組織的一再勸告下離開航空隊去治病。
1938年夏,吳茂林來到西路軍總支隊部衛生所就診,由於醫療條件差,療效不大。在黨代表鄧發的親切關懷下,他被轉送到南關醫院請蘇聯醫生會診,確診為胸膜炎引起感染轉為肺膿腫,需要手術治療。在當時的醫療設備條件下作肺部手術是十分危險的,吳茂林的體質又很虛弱,醫生建議作半身麻醉手術。
為了能夠早日恢復健康,重返學習崗位,他強忍劇痛讓醫生做手術,手術做得很成功,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轉危為安,5個月後,病情逐漸好轉,刀口剛剛癒合,他就以驚人的毅力,每天早晨到運動場上散步,打排球,以增強體質。1940年初,西路軍總支隊的全體指戰員,奉中共中央之命撤回延安。吳茂林轉到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繼續休養。
在這一段日子裡,吳茂林抓緊時間,認真學習革命理論,研讀《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新民主義論》、《論持久戰》、《資本論》等著作,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1941年6月以後,國內外形勢急劇逆轉,盛世才也逐步走上反蘇反共的罪惡道路,1942年9月17日,盛世才突然派兵包圍八戶梁招待所,將中共黨員分別軟禁,後逮捕入獄。吳茂林、張子意因病同婦幼病殘人員軟禁在一起。
1943年4月,敵人把吳茂林等從八戶梁招待所遷到西河壩蒙哈柯學校繼續軟禁。這裡的條件更差,他的病情加重了,不能獨立行走。但他謝絕了同志們的照顧和幫助,儘量少給其他同志添麻煩。他身在獄中,內心仍然充滿著希望,嚮往回到革命聖地延安。他常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對孩子們說:“你們是小八路,回延安後就見到你們的爸爸老八路。盛世才是個大壞蛋,把我們都關起來,吃也吃不好,穿也穿不暖。”他用通俗的語言教育孩子們要和阿姨叔叔們團結一致與敵人鬥爭。吳茂林還時常對新疆籍的幾位婦女家屬講革命道理,他對王淑貞說:“共產黨是窮人的黨,是為窮苦人民打天下的。延安是黨中央所在地,八路軍和老百姓親如一家。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跟黨走,大家要團結一致,爭取集體無罪釋放回延安。”他充滿深情地介紹延安的戰鬥和生活情況,使王淑貞堅定了革命信念。1946年她和母親無罪釋放時,申請加入了集體回延安的行列。
犧牲情況
1944年8月,敵人又把吳茂林他們遷到七道灣“叛逆”家屬工廠軟禁。吳茂林的病情更加惡化,肺部化膿引起胸腔潰爛。每天都淌出膿血,發出腥臭,致使下半身癱瘓,危在旦夕。獄中黨支部組織女難友每天輪流值班護理,替他擦洗膿血,洗繃帶、換洗衣服;把饃饃切成碎片烤乾泡開水,一口一口地餵他;有時還想法做點湯麵片給他吃。同志們的精心照料和深深的情誼常常使他感動得熱淚盈眶,也更增強了他與病魔作鬥爭的勇氣。
1944年10月5日清晨,吳茂林病逝於獄中。
追認烈士
吳茂林逝世後,全獄難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們衝破層層阻擾,迫使獄方同意為吳茂林舉行追悼會。追悼會那天,莊嚴肅穆的靈堂正中懸掛著吳茂林的遺像,兩旁掛滿了戰友們寫的輓聯和輓詞。
病魔可奪其生命,不可奪其壯志;囹圄能禁其身體,不能禁其丹心。
不怕死,不要身,具軍人美德;為國家,為民族,有壯士遺風。
經過雪山草地,歷盡千辛萬苦,為黨為國,雖死猶榮。
全國解放後,吳茂林烈士的遺骨,安葬在烏魯木齊市南郊的革命烈士陵園,墓前豎立著刻有董必武親筆題字的高大潔白的漢白玉墓碑——吳茂林烈士之墓。每逢清明節,各族人民川流不息地來到烈士陵園祭奠烈士的英靈,緬懷烈士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