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安(1890~1990)上海市金山人,民進上海市第四至九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民進中央第六、七屆副主席,民進中央第一屆參議委員會副主席,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長,先後任第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七、八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四、五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紅十字會上海分會名譽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若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上海市金山
- 出生日期:1890
- 逝世日期:1990
- 職業:等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長
- 畢業院校:上海務本女塾
- 信仰: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個人履歷,
基本信息
吳若安(1890~1990)吳若安,原名杏寶,江蘇金山(今上海金山)人。幼年家貧,13歲才進上海務本女塾國小部求學,由於成績優良,連續跳級,畢業後進中學部繼續學業。清宣統三年(1911年)中學畢業,學習成績名列第一。中學畢業後曾執教母校及南洋女子師範等學校。辛亥革命時曾組織學生參加救護隊工作。五四運動中在上海積極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
個人履歷
吳若安(1890-1990),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長、民進中央副主席。原名杏寶,江蘇上海人,光緒十六年二月十八日(一八九○年三月八日)生於金山縣(今屬上海市)。父左之,任職員,母姚全英,育子女七人,家貧,存者僅長女若安及另一女若宜,余皆因病夭折。二十九年,杏寶年十四,獲三叔公之資助,始入上海務本女塾一年級,以入學前粗通文字,加以努力不懈,兩次躐級。國小畢業後,升讀原校中學科,靠獎學金讀書,早年因仰慕法國女革命家若安之英名,改名若安,藉以自勉,在學期間喜愛英語課,嘗參與演出英語話劇“收回香港、 九龍”,反串中國外交部長。宣統三年正月,以第一名畢業,留校任高小六年級英語教員;夏,兼任舍監,後因校長有法不依,憤而辭職,入蘇州景海女學專修英國文學、修辭、歷史等課,後因不想狼狽為奸,助外籍校長私自檢查學生信件,輟學離校;八月,武昌革命軍興;秋,於上海光復後,由蘇州趕返上海報名參加救護隊,因母親勸阻,不果行。
民國元年六月十七日,南洋女子師範學校(簡稱“南洋女師”)創校於上海,由凌銘之任校長,三叔吳公之任教務主任兼國文教員,吳若安任英語、地理教員,開辦之初,僅設文、理科各一班,師範本科、預科各一班,學生不過數十人,一年後增至二百餘人,以校舍不敷套用,由西門外方斜路三多里遷至斜橋源壽里原民立女中校舍,遷校後南洋女師附設國小部,吳若安在國小部兼課,是時胸懷「教育救國」之志,決心以教育為畢生志事。三年,南洋女師復遷校至新垃圾橋北。八年五月,“五四運動”傳至上海,與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宣傳活動。十年,婉拒出任上海務本女中(今上海市第二中學)校長。十六年,辦學團體“湖州旅滬同鄉會”派員接管南洋女師,參加教師罷教,以示抗議;暑假,反接管取得勝利,稍後南洋女子師範學校改辦為南洋女子中學(簡稱“南洋女中”,“解放”後改名向東中學),並附設南洋國小,仍由凌銘之任校長〔校董有楊銓(杏佛)等人〕,為緊縮開支,南洋女中遷至開封路,國小設於阿拉伯施脫路(今曲阜路),並由全校教職員工湊集三千元作為辦校經費,吳若安在南洋女中擔任兩班英語課,又兼任同濟大學英語教師。十九年,辭去同濟大學英語教師兼職,任南洋女中英語教員兼國小部主任。二十三年,趙世春、張公權(嘉璈)倡建嘉太寶救濟院,收養孤兒,是時嚴達微任職該院,見舊同學 吳若安抱獨身主義,無意結婚,建議領養一孤兒,從之,依手續領一院童回家,取名吳彼得,悉心撫養成材。
二十六年七月,抗戰軍興;八月,上海“八一三事變”起,在校內開展募捐活動,以所得慰勞抗日將士,救濟滬地難胞,同月凌銘之病逝,由吳若安繼任南洋女中校長,因戰事關係,下午借用大通路渭風國小教室上課;十一月,上海淪陷。二十七年二月,將南洋女中部分遷回開封路正修里。抗戰期間,在惡劣環境下堅持辦學,以愛國、氣節教導學生。
三十四年八月,抗戰勝利;十二月,率領學生百餘人前往玉佛寺悼念昆明“一二·一慘案”四烈士。三十五年三月八日,復率領學生參加婦女節大遊行;十月六日,出席“校長互助會”舉行之陶行知(知行)先生追悼會,同月任“上海市中國小教職員消費合作社”理事長。三十六年五月,支持學生參加“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罷課和示威遊行;內戰期間任中共外圍組織“校長互助會”(解放後易名為“校長座談會”,至四十一年結束)主席、“中學教育研究會”顧問、“上海國小教師聯合進修會”(簡稱“小教聯”)理事,參與創辦“互助雜誌”。多次冒險掩護地下黨員、左派學生。
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六十,五月,上海解放,吳彼得“永遠懷念母親吳若安”記云:“解放前夕,她因積極參加黨領導的革命鬥爭遭到反動派搜捕,由於中共地下黨的及時保護才未遭毒手。”六月,至北平出席第一次“中華全國教育會議”;八月,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陳毅(仲宏)〕明令市教育局接管私立民立女子中學(簡稱“民立女中”),調吳若安為校長,上任後致力整頓校風;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潤之)〕成立於北京。1951年六月,以謝仁冰、外甥女陳國容之介,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主席馬敘倫(夷初),1945年十二月成立於上海,新中國成立後,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政協”)共同綱領為其綱領,以團結、教育、改造從事文教工作之中上層知識分子為其主要工作〕,任“民進”上海分會理事(主任理事謝仁冰)。1953年四月,任出席第七次“中華全國勞動大會”上海市代表;同年謝仁冰病逝,由趙朴初繼任“民進”上海分會主任理事,吳若安任副主任委員。1954年八月,任出席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人大”)上海市代表〔“人大”委員長劉少奇(作黃)〕。1956年一月,上海民立女中改稱上海市第十女中(後改名上海市第十中學,今民立中學,同月,吳若安升任上海市(市長陳毅)教育局副局長(局長陳琳瑚),分管學校衛生、體育以及盲、聾、啞學校之教育工作,仍兼第十女中校長;夏,吳彼得畢業於天津大學,任工程師;八月,任民進四屆中央委員(主席馬敘倫);同年繼趙朴初為民進上海分會主任理事(後改稱上海市委員會主任委員)。1958年十二月,任民進五屆中央常務委員(主席馬敘倫)。1959年三月,任出席二屆人大上海市代表〔人大委員長朱德(玉階)〕。
1961年五月一日,毛澤東在上海展覽館大廳會見上海各界知名人士,應邀出席。1964年(一九六四),年七十五,三月,帶領部分上海中、國小校長前往嘉定南翔鎮“取經”,參觀該地之愛國衛生工作;九月,任出席三屆人大上海市代表(人大委員長朱德)、上海市四屆政協副主席(主席陳丕顯);同年因心臟病入院救治,需人照料,吳彼得“永遠懷念母親吳若安”記云:“那時我非常希望她能提出把我調回上海照顧她,但她沒有同意,並教育我說,她是市教育局副局長,經常動員說明學生服從國家需要,到艱苦的地區去參加建設,而把自己的兒子往上海調,這很不合適。她要我安心工作。”1966年五月,文化大革命起,旋被指為“資產階級大吸血鬼”,免去教育局副局長職務,任內先後獲政府授予“愛國衛生”、“體育工作”兩獎章。1968年,與市教育局人員下放至嘉定外崗參加勞動改造,旋被轉送到奉賢文化系統“五七”幹校,長期接受“斗、批、改”。
1974年十二月,奉命由奉賢農村返回上海,與上海各民主黨派負責人一起參加政治學習。1975年一月,任出席四屆人大上海市代表(人大委員長朱德)。1976年十月,“四人幫”被捕,十年“文革”浩劫結束。1977年,年八十八,十二月,任上海市五屆政協副主席(主席彭沖);同年以健康大不如前,在黨和政府之關懷下,將吳彼得調回上海(其後任上海化工設計院高級工程師)。1978年三月,任出席五屆人大上海市代表〔委員長葉劍英(滄白)〕。1979年十月,任民進六屆副主席〔主席周建人(喬峰)〕;十二月,任上海市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嚴佑民)。在此之前任出席第三至六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0年一月,民進上海市第四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展覽館舉行,在會上代表上海市第七屆委員會作題為《在黨的領導下繼續奮勇前進》工作報告,同月在八屆一次會議上,連任民進上海市委員會主任委員。晚年任上海市教育局顧問、中國紅十字會上海分會名譽會長。
1982年十一月,任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主席團成員。1983年四月,任上海市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主任胡立教);五月,任出席六屆人大上海市代表〔委員長彭真(傅懋恭)〕;十一月,任民進七屆副主席(主席周建人)。1985年,年九十六,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自言其長生之道為:“動則不衰,食則有節,樂則長壽”。1987年六月,任民進一屆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主席趙朴初)。1988年五月,在民進上海市第六次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辭去上海市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大會通過準其所請,推舉為上海市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並致以致敬信一封,略云:“敬愛的吳若安同志,您是我國著名的老教育家。半個世紀以來,您始終不渝地與黨親密合作,無私地獻身於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身於教育事業;您桃李遍天下,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您是我會深孚眾望的領導人之一,您為我會的建設和開創新局面的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您雖百歲高齡,卻一如既往地關心著祖國的建設和我會的會務工作。您的獻身精神和崇高的德行,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十一月,任民進二屆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主席趙朴初)。1990年六月十日,因病在上海去世,年一百零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