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耳村,地處湯坊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邊3.8公里處。南鄰渭水,東與丰儀鎮郭公村為鄰,西接龍興村,北靠丁家堡村。轄1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共420戶,1800人,全村總面積 2200畝,耕地1681畝。村民以清水蓮菜、小麥、玉米種植為主導產業。2013年,人均收入7388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興平市
- 地理位置:湯坊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邊3.8公里處
- 面積:2200畝
- 人口:1800人
- 耕地面積:1681畝
得龍一命吳耳村受益治渭富家園
——吳耳村
吳耳村,地處湯坊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邊3.8公里處。南鄰渭水,東與丰儀鎮郭公村為鄰,西接龍興村,北靠丁家堡村。轄1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共420戶,1800人,全村總面積2200畝,耕地1681畝。村民以清水蓮菜、小麥、玉米種植為主導產業。2013年,人均收入7388元。
關於該村村名的由來,當地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渭水也時枯時濫。在沙灘上住著一位八九歲的小男孩,名叫王二。有一次,他在河灘上玩,發現身邊一窪水灘里,一條花蛇和一條小白蛇正在盤卷撕斗。眼看小白蛇招架不住,王二趕快用小棍子把它們挑開。瞬間,小花蛇就不見了,只有小白蛇注視著他,向他深深地點了三個頭,也消失在草叢中。十多年後,王二已長成小伙子。儘管如此,他也逃脫不了瘟疫疾病的威脅,幾近頻臨死亡。有一天晚上,他夢見一條巨龍從空降下,驚得他口張目呆,恍惚中,只覺得有一股清涼的汁液飛進口裡。翌日,他便精神起來,一切症狀都消失了。
從此,不知道有多少個不眠之夜,他都在想念這條龍。一天晚上,他喃喃自語:“龍兄啊,龍兄,你救了我一條命,我何時才能看見你?”即刻空中有聲音回答道:“明日正當午時,你打一盆清水來,就會看見我。”第二天,他照樣做了,但見一條小蛇在水盆中歡快地遊動著。“啊!才三寸來長,和我夢中的不同。”這時,小龍開口說道:“明天同一時刻,你站在村南深潭旁,便會看見我的真身。”第二天,太陽當空,王二在村南深潭旁果然看見潭中巨龍翻騰,這一看不要緊,卻把王二嚇死了。從此,人們便把這個村叫王二村,隨著歷史的變遷,語言流傳時的誤差,王二村便被叫成了“吳耳村”。關於村名由來,另有一種版本:相傳,劉秀曾於吳耳村渡口渡過渭河,去終南山收編一支銅馬軍,返回渡口時因船工喝酒誤事而稱“誤事村”,清乾隆以後該村多半村民姓吳,故以姓取村名為吳耳村,此名一直延續至今。
村民姓氏以任、翟、張、尹姓為主。
1958年吳耳村直歸湯坊人民公社管理,1983年改由湯坊鄉人民政府管轄,2011年撤鄉建鎮,現在歸湯坊鎮人民政府管轄。
解放前,在距吳耳村東北1公里處,有一座廟宇名“孤魂堂”,三間大殿坐北向南,由於離村莊較遠,孤零零立於荒野之中,頗有點陰森恐怖氣氛。清朝末年,該村任姓出過一個“布政司”,所以任姓祖墳陳列著石羊、石馬和石碑。在湯坊林場分水亭處,還有明代鐵鐘一尊,直徑220公分,高240公分。以上舊跡現已不復存在。該村四隊十字路口現有石獅子兩個,據說是從任姓老宅門前所搬。
20世紀60年代,吳耳村的“秦聲劇團”可是名噪一時,當時劇團有演職人員70多人,代表劇目有秦腔劇《三世仇》、《江姐》等,演出足跡遍及興平各鄉,有多名演員被縣上各大文藝團體招聘調走。
從1965年至1983年,吳耳村也回響興平縣政府的號召,開展了三次轟轟烈烈的治渭運動。共投資20萬元,用石1800立方,動用土方8000立方米,在吳耳村南設定護岸加短壩,迫使河道南遷,北岸村莊脫險,從此吳耳村沒有再遭受過渭河洪水的危害。
改革開放後,吳耳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在小麥,玉米和大蒜種植的基礎上,主要發展清水蓮菜種植產業。2009年,在渭河灘地發展清水蓮菜60餘畝,現在,清水蓮菜面積已達到800畝。村民何武團種植的辣椒麵積超過12畝,年產值可達8萬元。勞務輸出年收入約150萬元。村民於永雷、翟洋洋農資連鎖店成功發展。
吳耳國小1990年建成,2010年撤銷。2009年該村新建衛生室一所,2011年開通合療報銷點,方便了民眾看病。2012年建成文化廣場,約200餘平方,健身設施齊全,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休息、健身之地。先後投資150萬元,完成了村內、村通東社路、村通丰儀郭公村的路面硬化工程,基本解決了民眾行路難的問題。2010年,修建了村委會辦公場所和30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村民的文化娛樂活動也活躍起來,空閒時間,村民們就會聚集在廣場上,敲起鑼鼓扭起秧歌,抒發自己心中的喜悅。
目前,湯坊鎮政府正準備招商引資1800萬元,從吳耳村東到渭河岸,建一條南北走向、長900米的民俗村,到那時,吳耳村的經濟產業中又會多出一項內容,那就是————文化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