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穜和

吳良字穜和 號老實吳。原名吳國興,因朱元璋名國瑞,而易名

青州府壽邑吳氏始祖。洪武十五年二月,賜葬鐘山之陰。

基本介紹

  • 本名:吳良
  • 別稱:國興
  • 字號:穜和 、純一
  • 所處時代:明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六家畈
  • 出生時間:1323
  • 去世時間:1381
親屬成員,
◆◆◆家史◆◆◆
吳良字種和生性雄偉剛直號老實吳,明帝賜封興隆世家。與弟弟吳禎以勇略聞名。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吳良自鳳陽府三和集投奔朱元璋,擔任帳前先鋒,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秋,吳良隨朱元璋奪取滁州。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春,隨朱元璋攻占和州(今安徽和縣明朝淮西總管府駐地)。六月,從渡長江,攻占採石(位於安徽馬鞍山市西南)、姑孰、太平(今安徽當塗)、溧水、溧陽。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隨朱元璋攻占集慶(今江蘇南京),累立戰功,又隨徐達攻克鎮江、常州,守衛丹陽。1357年(至正十七年),吳良奪取秦望山,攻克江陰。朱元璋便任命吳良為指揮使,鎮守江陰(蘇州)。當時,江陰地處要衝,背靠長江,扼守南北咽喉。吳王張士誠占據吳地,橫跨淮東、浙西,兵強糧足,數次犒賞將士,欲要奪取江陰。朱元璋指示吳良道:“江陰是我東南屏障,你要對士兵嚴加約束,不要收留在逃人員,不要貪圖小利,不要和地方勢力爭鬥,只要讓境內人民安居樂業就行了。”吳良謹守命令,並修築防禦設施,後因功進封樞密院判官。1359年(至正十九年),東吳軍(張士誠的軍隊,朱元璋稱西吳)大舉進犯江陰,戰船橫布大江。大將蘇同僉駐軍君山,指揮作戰。吳良派弟弟吳禎出北門迎戰,又暗中命元帥王子明自南門出擊,兩軍夾擊,大敗東吳軍。 不久,東吳軍又進犯常州。吳良派兵由小路出擊,在無錫殲滅東吳援軍。當時,朱元璋親率大軍與陳友諒交戰,國都金陵兵力空虛。張士誠卻不敢北上進攻,就是因為有吳良鎮守在江陰。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徐達、常遇春奪取淮東,攻克泰州。張士誠再次出兵馬馱沙,侵占鎮江,並派數百艘戰艦沿江而上。吳良在江陰嚴陣以待。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親自率軍救援,大敗張士誠,一直追擊到浮子門。這時,吳良也出兵夾擊,俘敵二千。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加封吳良被為昭勇大將軍、蘇州衛指揮使,改鎮蘇州。吳良在蘇州,修繕武器裝備,加強軍民團結,進封都督僉事,又改鎮全州。1369年隨徐達征戰青州府,1370(明洪武三年),吳良升任都督同知,封江陰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後追加一千石,獲賜鐵券。1371年(洪武四年),吳良奉命征討靖州(在今湖南)、綏寧(在今湖南)諸蠻族。1372年(洪武五年),廣西蠻族叛亂,吳良又作為征南將軍鄧愈的副將,與平章李伯升出兵靖州,征討叛亂。吳良征戰數月,將左江、右江、五溪地區的叛亂全部平定,又趕赴銅鼓、五開,收復潭溪、太平,並在銅關鐵寨殲滅清洞、崖山叛軍。諸蠻族盡皆恐懼,紛紛歸附朝廷,粵西地區得以平定。1373年(洪武六年)朱元璋詔書江陰候吳良鳳陽府督屯田居和州總管府(烏江鎮)。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將青州封賜給齊王朱榑,吳良是齊王的岳父,朱元璋授命青州督建王府,居青州三和街,候官營(齊王府北門)。1381年(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吳良在青州病逝,時年五十八歲,墓碑記載亥山已向鬥牛形。朱元璋輟朝三日,追贈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中軍都督、江國公,賜謚襄烈。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賜葬鐘山之陰。 受胡案影響,吳良次子壽安支有孫三人,思賢思禮後裔自江南徐州之烏龍江老鴉窩(江陰)遷壽邑吳家營。留守候府一支思元後裔自應天府後宰門候府經河北馬鞍廠遷居青州吳家井,其後裔三支分遷高柳、紅河、井塘(各支遷居地詳細資訊有譜記載)。良公後裔歷經696年世系完整,受胡案影響以及反清復明運動,家譜各支皆有失諱記載,在此不再敘述,以譜載為證。

親屬成員

妻 高氏 長子高字明遠 次子壽安字祥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