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熙伯

吳熙伯(1924~1994)男,江蘇省南京市六合人,曾任六合縣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1949年起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工作,1980年起擔任江蘇省中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南京分會理事,六合縣醫學會副會長、縣政協常委,縣科協常委。1989年獲“南京市名老中醫”稱號。其學術經驗已被彙編成《吳熙伯弟兄臨床治驗集錦》。

基本介紹

  • 出生日期:1924年
  • 逝世日期:1994年
  • 人物名:吳熙伯
  • 擅長:雜病、肝系疾病
  • 出生地:江蘇省南京市六合縣
主要經歷,臨床套用,主要論文,

主要經歷

吳熙伯出身於中醫世家,其父兄均為當地名醫。吳熙伯3歲時喪父,伶仃孤苦,然其自強不息,奮發進取,於1948年從上海中國醫學院畢業,師從近代名醫朱小南、秦伯未、程門雪、金壽山等,學成後即歸故里,懸壺東溝。1956年奉調進入六合縣人民醫院,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工作,在血吸蟲病防治關鍵時刻,一度深入疫區,指導參與血吸蟲病的防治。1980年起擔任江蘇省中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南京分會理事,六合縣醫學會副會長、縣政協常委,縣科協常委。1989年獲“南京市名老中醫”稱號。
重要觀點條文摘錄
作為醫務工作者,吳熙伯先生始終強調為醫者必須道術兼備,他常對弟子講:“醫生,一要有醫德,二要有醫術,道術兼備方可為醫。醫德和醫技是相輔相成的,為病人服務,不提高醫技,空有好心,而無實效,雖然願為病人捨生救命,而不能為病人解苦除災,這種好心又有何益。技精者更需醫德高尚,德厚者必求技精,技精者更需德厚,乃醫之道也。”

臨床套用

在臨床上,昊熙伯別樹一幟,吸取各家理論和治療經驗,師古而不泥古,衷中而參西。對疑難重症大膽心細地用藥,屢起沉菏。如用大承氣湯加蝗螂治癒腸梗阻多例;用“通腑法”使昏迷28天的病人復甦;用古方厚朴散治療肝腹水;特別是用自製的“六七丸”結合清熱、泄毒、疏肝、活血、調補五法治療B型肝炎,療效頗佳,而對慢性病人,服湯藥10餘劑後病情有所好轉,接著配以“丸劑”“散劑”常服。
吳熙伯在臨床上善於西為中用,古為今用,既掌握中醫辨證論治,又能明確西醫的診斷,能夠反映出時代的特點。例如西醫診斷為膽道蛔蟲病,中醫根據臨床症狀、體徵,分為濕熱、寒濕、濕滯三種不同病因,用酸苦殺蟲、溫通殺蟲、辛苦殺蟲三種不同療法,均取得良好療效,在處方上,以烏梅丸一方作為基礎,有一定的法度,在用藥上則隨證加減,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主要論文

[1]吳熙伯,吳宏光.通腑治癒昏迷28天一例[J].中醫雜誌,1992(02).
[2]吳熙伯,吳宏光.不射精症治驗[J].江西中醫藥,1993(03).
[3]吳熙伯.套用膏藥外貼穴位治療70瘧疾[J].江蘇中醫,1964(07).
[4]吳熙伯,吳宏光.頑症治驗三則[J].江蘇中醫雜誌,1987(04).
[5]吳熙伯.頑症治驗兩則[J].中醫雜誌,1987(05).
[6]吳熙伯,吳宏光.痹症治驗四則[J].江蘇中醫,1988(05).
[7]吳熙伯,秦煦春.以辨證論治治療膽道蛔蟲的經驗介紹[J].江蘇中醫,1961(Z1).
[8]吳熙伯,楊子儀,吳宏光.痿症治驗[J].廣西中醫藥,1989(04).
[9]吳熙伯.治療高血壓引起腦血管意外的一些認識[J].江蘇醫藥(中醫分冊),1979(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