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江涇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奉化市裘村鎮
- 人口:1000人
村名由來,歷史,
村名由來
據《吳氏家譜》和《忠義鄉志》等記載,吳氏先祖本是在太湖一帶漁獵為生,古稱吳地即現 在的蘇州市吳江區。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當時吳江涇村的鄉貢進士吳思與弟弟吳泰一族為避黃巢戰亂,偕鄰村曹浦(地名)莊氏一家,乘大舶出運河,入東海,漂泊避難。後至象山港北岸松岙鎮湖頭渡村登入,以後就選擇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起了南北二村,即現 在的吳江涇和曹村。為沿襲如蘇舊地,村名一直流傳至 今。
歷史
村里現存的古建築,多建於清代,一共有30多幢。較為著名的有永思堂、經房、觀古樓、“第四份”等。“永思堂”是吳江村的宗族祠堂,內有古戲台,且設左右廂房,地面是清一色石板鋪路。據傳盛況時有上千餘人觀戲,熱鬧非常。“第四份”是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老宅,原稱四房,用奉化俗話謂之四份人家。它的八字式大門,牆基、梁枋、雀替、墀頭等都是精 雕細琢。
該村有一座南山,朝北的草堂前種有一棵銀杏樹,據說已屹立1100多年了,是村裡的寶貝。出生在吳江村的文史專家吳慈先生曾撰文介紹,這棵銀杏樹的三個枝杈,形狀像三炷香。祭天拜地,祈求國泰民安。草堂的靠山叫祠堂眾山,俗稱後山,山有馬鞍形的雙峰,寓意子孫能文能武。
後山大楓樹下有五甲太公的祖墳。據傳五甲太公是清雍正間的進士。公號全吉,娶妻汪氏,比他大六歲,是名符其實的“姐弟戀”。結婚二十年來卻一直未孕。一位堂侄以為“阿叔孤老,財產歸我莫屬”。此訊息傳入全吉太公耳中,夫妻倆十分惱火,當即雙雙拍板迎娶小妾。說也奇怪,婚後竟連生五個兒子即現 在的宮、商、角、徵、羽五房,為他們傳宗接代。後來這五位太公皆為國學士,名聲顯赫。而且他們的子孫皆人丁興旺,繼承儒家傳統,教書育人,文脈承傳。
吳江涇村的家譜以仁德、禮義、清廉、忠孝、志學、安定等內容教育後人。正如家訓中所述,“秀者為士,讀書以振家聲。朴者歸農,積德而高門第。”故該村文風溫馨。但由於解放後的幾場火災致古村文物多有損壞,加之木結構房屋的年久失修,倒坍不少。目 前僅以老人居住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