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市橫扇中心國小

吳江市橫扇中心國小

吳江市橫扇中心國小位於太湖之濱,是一所以體育為特色的農村中心國小。學校占地23854.7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積8398.3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江市橫扇中心國小
  • 創辦時間:1909
  • 主要獎項:學校曾獲 “江蘇省體育傳統學校”、“蘇州市常規管理示範學校”
  • 占地面積:23854.7平方米
辦學條件,歷史發展,校歌,歷任校長,

辦學條件

本學期共設班級29個,學生1311人,教職員工99人,其中教師84人。學校曾獲 “江蘇省體育傳統學校”、“蘇州市常規管理示範學校”、“蘇州市德育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連續兩次被市教育局命名為“AA級特色學校”。學校女子籃球隊曾多次代表吳江市參加蘇州市女籃比賽獲得第一名。學校其他體育活動項目在市級比賽中成績優異,團體廣播操連續四年獲得吳江市第一名,被譽為“吳江第一操”。
近年來,學校外搞建設,內抓管理。三年來,學校積極爭得鎮黨委政府的支持,累計投入600多萬元,新建2500多平米教學樓、200米塑膠跑道,改造專用教室,體育館也在積極籌建中。目前,學校場地寬敞,環境優美,專用教室設定齊全,設施到位,信息技術裝備不斷提高,校園面貌及辦學條件煥然一新。在加快硬體建設的同時,學校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各類考核制度,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有效教學,著力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3人,截止2007年10月,擁有吳江市學科學術帶頭人2人,8人次被評為市教學能手,15人次被評為市教壇新秀(或教科新秀、德育新秀),A級優質課教師8位,AA級優質課教師3位,骨幹教師數量在全市農村中心國小中獨占鰲頭。
橫扇鎮中心國小於2007年5月順利通過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驗收。目前,全校教師正滿懷信心,真誠拼搏,認真履行“用心工作、愛心育人、真心服務”的承諾,努力使學校工作再上台階。
2013年3月25日,吳江市升格為吳江區,學校正式更名為“蘇州市吳江區橫扇國小”。

歷史發展

宣統元年(1909),橫扇鎮裡人創辦第一所學校——橫扇養正學堂,後改名橫扇鄉立第一初等國小、橫一國民學校。呂鴻勛任校長,招收學生20名,聘請教師2人。宣統二年(1910),橫扇鎮勸學會會員趙伯銓等發起又在四都村(現廟前村)崇吳教寺創辦崇吳學堂,後改名鄉立第四國小、區立橫四國民學校。該校遷入顧家兜後,又改名為顧家兜國小。
辛亥革命後,倡導新學。民國2年(1913),由里人捐資創辦廟前國小,後改名鄉立第二國小、區立橫二國民國小,民國8年(1919)轉為公立國小,校舍設在施相公廟內。至民國4年(1915)橫扇地區已有5所初等國小。
爾後,橫五國民學校停辦,至民國17年復校為國民完全國小,外請教師3名,招收學生50餘名,開設國文、算術等新式課程。學生讀書不收費,教師工資國家發,影響較大,西至湖塘一帶都有學生入學,只時間較短,次年即停辦。民國19年,張騎廟(今姚家港村)國民國小成立,後亦停辦。
民國32年(1943)汪偽時期,第九區偽區長王憲忠,招收一批教師,每鄉分配一人,指令停辦的學校復學。大陸鄉(現七家、星字灣等村)由教師夏彤雲在顧家兜國小復學。一年後,學校仍然關門。
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全部復學。時任橫扇鎮鎮長吳福增在金家港(現北前村)創辦保國民學校,張保忠任校長。經費是靠勝利後“美國善後救濟總署駐蘇寧分署”撥給橫扇的救濟物資,放貸後所得利息款而買地造屋創辦。翌年,又在下馬田(現徐河灣村)創辦下馬田保國民學校,施效聖任校長。
解放後,人民政府按照“原封不動,先城後鄉,先公後私”的方針,接管學校,農村教育事業發展較快。至1952年底農村學校增加16所。
續表
1952年,人民政府整頓教育,原有部分私塾轉變為民辦或公辦國小,其餘全部淘汰。
1952年秋,縣文教局將各個區每兩個小鄉劃一個中心輔導區,當時大廟區共劃為厙港、橫扇、馬港、廟港、吳漊、七都六個中心輔導區,並成立農村中心校。橫扇地區三所:韓家灣中心校(1954年10月遷入南埂,改為南埂中心校),由陳春榮任校長,管轄厙港、光榮兩鄉的10所公辦和3所民辦學校;橫扇中心校兼管橫扇、充浦的8所公辦和2所民辦學校;馬港中心校由盛敬身任校長,管轄張盛、大鹹的5所公辦和2所民辦學校。
1956年並區並鄉後,西草田、大斗、楊家扇三所國小劃歸廟港。厙港鄉併入橫扇。充浦單獨為一個中心輔導區,中心校設在廟前,陳春榮任校長,轄靖湖、王焰、廟前等8所公辦和2所民辦學校;娘港國小(現橫扇亭子港村)改設農村中心校,盛敬身任校長,管轄湖塘一帶的公辦與民辦學校。
1957年全縣撤區並鄉後,撤銷農村中心校,橫扇中心校下設三個輔導片,統一管理全鄉教育。1958年秋,菀坪成立人民公社,靖湖、南湖、王焰三所國小劃歸菀坪公社,埭上國小劃歸梅堰公社。
人民公社化後,學齡兒童入學率猛增,僅1958年秋全鄉發展的民辦班級有14個。
1960年後,國家進入暫時困難時期,學生中途輟學者甚多,學校人數減少。從1960年至1961年秋,大部分民辦教師被精簡。
1964年,國家經濟開始好轉,政府採用公辦與民辦同時並舉的“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由幾個自然村或生產大隊聯合辦耕讀國小,附設在各生產大隊的國小內。耕讀國小只限初小,只授語、數兩科,時間為半天,有的辦中午班,授課時間由學校安排。橫扇地區每所農村國小幾乎都有耕小班,全鄉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0%以上。耕讀國小一直持續到“文革”開始。
文化大革命”中,學校教育受到衝擊,1966年下半年學校停課鬧“革命”。1967年秋學校複課。由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實行農教對流,部分教師下放生產隊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請老貧農到校上課,進行憶苦思甜。語文課只學毛主席語錄,學生均背寶書袋。
粉碎“四人幫”後,教育步入正軌,課程設定日臻完善,學校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軌道上。
1981年秋吳江縣文教局根據省委指示精神,著手整頓民辦教師隊伍,對全鄉中、國小民辦教師進行文化考試與業務考核,調離了11名民辦教師安排其他工作,對考試合格的由吳江縣文教局頒發民辦教師任用證書。翌年改由蘇州地區教育局統一頒發。從1985年開始,縣教育局根據擇優錄取的原則,在有證民辦教師中招選公辦教師。連續數年,至1996年橫扇鎮所有持證具有合格學歷的民辦教師招選完華。1990年起縣教委又在1986年前參加教育工作的代課教師中擇優招選公辦教師,至1998年橫扇鎮共有8名代課教師通過蘇州市教委組織的文化考試,合格後轉為公辦教師。
1986年秋開始,國小學制改為六年。1987年7月,國家頒布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法”,教育實行分級管理,地方負責。從這一年開始,各個村委會每年對村校的建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投入。
1990年,鄉政府投資100餘萬元,易地新建鎮中心國小。第一期工程於1991年秋竣工。9月中心校遷入新址。七家、廟前、倪家扇、韓家灣等村投入大量資金,對所在村校進行翻建、新建,對教學設施進一步投入,使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大有提高。1992年通過市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雙基考核(基礎教育、基礎設施)驗收達標。
由於農村國小繼續存在複式班現象,制約了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1996年開始,中心校部署村校的撤併工作。1997年9月撤廟前國小併入七家;撤韓家灣國小併入厙港;撤北橫國小併入中心校。基本上完成了市教委指示的撤併村校的工作。至1998年底全鎮有中心國小1所,農村國小9所,班級55個,學生2324人,教師112人。
1998年春,中心國小第二期工程上馬,當年,全鎮投入教育資金250餘萬元。8月,建築面積為1676平方米的第二幢教學大樓落成。在硬體達標的同時又增加軟體設施的投入。
橫扇中心國小前身是養正學堂。校舍租借鎮港北賢泰弄內陳雲啟家的廳堂,據民國元年(1912年)5月吳江縣市、鄉第一屆視學調查報告載:養正學堂教員3人,年級3個,教室1隻,學生23人。由鄉學務委員趙榮甲管理,常年費用780元(銀元)。11月的第二屆調查時改稱橫扇鄉立第一初等國小,校長呂鴻勛,學生21人比上期少2人,經費514元,特別費5元。
民國15年(1926年),由本鎮趙升元(號自權)出任校長,由縣教育局撥款,在鎮港南石墩橋東側征地建造了足於開辦完小的校舍,成了當時比較規範的洋學堂。
由於學生中途輟學的比較多,所以學校仍維持初小。從民國17年(1928)起才開設高小班。這時全校有6個班級,學生近250人。
民國19年(1930),校長趙升元提升為吳江縣教育局督學,學校由本鎮呂家浜呂逸群任校長約6年,其間學生、教師數變動不大。
民國26年(1937),抗戰爆發,本地淪陷。同年秋,呂逸群自發組織抗日隊伍,離開學校。由錢克莊代理校長直至37年(1948)。同年秋,呂逸群重回橫扇國小任校長,直至1950年秋。
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更名橫扇保國民國小。解放後,橫扇保國民國小更名為橫扇中心國小。全校6個班級,學生260餘人,教師15人。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學生、教師數基本仍保持不變,至1965年後才略有增加。
1970年秋季開設國中班,招收新生102名。當時鑒於教室不夠,場地狹窄,同年9月,在國小校園內擴建校舍兩幢,其中一幢為附設國中班教室,建築面積410平方米。附設的國中班習慣稱帶帽子國中班。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恢復為中心校。1978年秋在校園西側又征地擴建校舍,建築面積為288.8平方米。1982年,中、國小分開管理。10月拆除部分教室,新建367.4平方米教育樓一幢,學校的辦學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學校工作的重點集中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軌道上來。
1986年7月,國家頒布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法”,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鎮施教區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普及率、畢業率達到98%,受到縣教育部門的表彰。
1990年秋,鄉政府為進一步改善中心校辦學條件,由地方財政投資100餘萬元,籌建新的中心國小,校址選在滄洲村3組(現北舉路)。校舍占地13.97畝,建築面積為1929平方米(一幢教育樓、一幢辦公樓),足球場、籃球場各一片,於1991年秋竣工,成為當時在全市範圍內為數不多的標準級鄉鎮中心校。
1992年底,中心國小通過了市級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雙基考核驗收達標。1997年初,與學校毗鄰的鎮農貿市場遷入新址,鎮政府決定將原農貿市場2590平方米的玻璃鋼棚及附屬設施劃歸中心校,同年暑期中改建為體育訓練房。
根據省委提出的全省到201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宏偉目標,1997年,鎮政府發動民眾捐資助學,學校師生獻出41萬元,全鎮各界160餘萬元。中心國小擴征土地6.8畝,第二期工程於1998年1月動工,學校圍牆再次向北推移30米,又新建了一幢教育大樓,建築面積為1676平方米,8月竣工。同時又大力增加教學設施的投入。1998年建有微機房,購置586電腦50台,建多功能教室一隻(180座位),購彩電25台,開通閉路電視。自然實驗室建設經市教委驗收合格。圖書館藏書2萬餘冊。各種專用教室設施齊全。校園裡有標準籃球場,兩片足球場,200米跑道、健身鋼架。一塊塊花圃,一片片紅花綠樹,布局錯落有致,與兩幢教育大樓相映成趣。
為建設一支適應現代化需要的教師隊伍,學校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在職進修和崗位培訓,特別加強對現代化教學媒體的基本功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經過幾年的努力,至1998年底,中心國小51名教師中中師以上合格學歷達47人,占94%,其中16人參加在職大專進修,3人參加在職本科進修。
學校堅定不移地以落實素質教育為重點,努力實施素質教育課程化,課堂教學素質化,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育、教學成果纍纍。1995—1998年,學生在各類競賽活動中共獲獎99項。1997年4月六年級學生朱熠、趙丹婉、蔣樺獲《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文學大賽》文學類一等獎;1998年10月,六年級學生朱琰斐獲《江蘇省第十屆科學與和平全國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一等獎;1997年5月,中心國小女子籃球隊獲蘇州市小學生女籃比賽第一名。教師在各類競賽中也不斷獲獎,總計25項。其中省級一等獎1項;3等獎2項,蘇州市級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其餘均為吳江市級。教師在各類報刊雜誌發表文章共55篇,1997年12月教科室副主任徐偉榮撰寫的論文《剪剪貼貼畫畫寫寫》獲江蘇省第九屆“教誨探航”、“花果山杯”論文評比一等獎。校長朱偉林發表的論文《創建學校體育特色的實踐與思考》,獲1998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二等獎,多篇論文刊載於《江蘇教育研究》、《關心下一代周報》等雜誌。宋伯森老師撰寫的論文《對小學生比賽前準備活動最佳運動量的實踐研究》獲蘇州市第十一屆中國小體育論文報告會二等獎。
橫扇中心國小承擔的“以小籃球為突破口,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是蘇州市教育科學的立項課題。1998年11月3日,在中心校舉行了該課題的結題會。與會領導與專家,對該課題研究獲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
教師節活動教師節活動
橫扇中心國小自1991年起被評為“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以後逐年連續;1997年被評為市“文明單位”;1988年榮獲“嘗試教育研究全國先進單位”稱號;市小學生廣播體操比賽一等獎;學校工作年度考核市級二等獎。

校歌

附校歌二首
(一)橫扇鄉立第一初等國小校歌
(20世紀 20年代)
太湖水,英靈照,創辦滄洲國小校。
德育、智育、體育全,他日英雄出年少。
來與世界競光明,鐵錚錚兮雄佼佼。
君不見 開通風氣的歸橫扇國小校。
(詞曲作者不明)
(二)橫扇中心國小校歌
(20世紀90年代)
我們手拉手
朱偉林 詞
陳劍榮 秦文娟 曲
拉著你的手,拉著我的手,陽光下我們拉起了手。我們唱歌,我們跳舞,陽光下我們向前走。守紀好學,求實創新是我們的校風。拉著我的手,拉著你的手,攜手奔向明天的洪流。

歷任校長

橫扇中心國小歷任校長、班級、教師一覽表
序號
校長
起止時間
書記
起止時間
1
呂鴻勛
1909-1915


2
趙升元
1915-1930


3
呂逸群
1930-1937


4
錢克莊
1937-1948.8


5
呂逸群
1948.9-1950.8


6
徐楨
1950.9-1957.8


7
楊鑫時
1957.9-1958.8


8
孫錦賢
1958.9-1959.8


9
姚世熙
1959.9-1969.11


10
周秒求
1969.12-1973.12


11
顧效軍
1974.1-1980.8


12
錢淑賢
1980.9-1982.8


13
鄧兆勇
1982.9-1992.8


14
徐美園
1992.8-1995.8
朱偉林
1992.8-1995.8
15
朱偉林
1995.8-2003.1
徐美園
1995.8-2001.8
16
張培榮
2003.1-2003.9
張培榮
2003.1-2003.9
17
孫筱坤
2003.10-2013.8
孫筱坤
2003.10-2013.8
18
薄方林
2013—
沈宏
20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