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紅(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吳永紅(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吳永紅,男,祖籍江西,基層科研工作者,主要從事自然生物膜(又名周叢生物)研究,重點開展基於自然生物膜的土、生、水三相界面研究。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與“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永紅
  • 外文名:Yonghong W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
  • 主要成就:將土、水兩相界面研究拓展到土、生、水三相界面研究。 
  • 性別:男
人物簡歷,人物榮譽,研究領域,代表論著,

人物簡歷

吳永紅,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5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破格)、研究員(破格)。以微生物聚集體(自然生物膜、周叢生物)為研究對象,長期從事土-水界面過程與效應研究,研究目的在於控制面源污染,保護水環境安全,恢復和提高受損生態系統功能。在滇池流域、三峽庫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研究經歷,涉及稻田養分調控、分散式污水處理、新型污染物監測與防控、山地水土流失防控等。
鑒於在微生物聚集體防控面源污染方面的豐富經歷,曾3次受邀為主流期刊Bioresour Technol(2017 IF = 5.807)撰寫系列性綜述文章,主題分別為微生物聚集體去污機制(Wu et al., 2012, 107: 10-18)、周叢生物淨化污水(Wu et al., 2014, 151:367-372)和淨化過程中藻-菌關係(Liu, Wu* et al., 2017)。鑒於在周叢生物對脅迫環境適應性研究方面的創新性發現,主流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17 IF = 13.578)邀請撰寫綜述(Tang, Wu* et al., 2018)。應愛思維爾(Elsevier)出版社邀稿出版專著1部,該書總結了項目組2005-2015年的部分研究工作。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獲授權發明專利12件,其中5件發明專利和1件實用新型專利已成功轉讓(或許可)於商業公司,並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人物榮譽

1. “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 2018年“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 (因指導的學生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3. 2017年國際生物過程學會(International Bioprocessing Association,IBA)“青年科學家獎(Young Scientist Award)”。
4. 2017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5. 2016年“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6. 201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促進會會員。
7. 2013年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3完成人)
8. 2013年,2016年兩次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帶頭人。
9. 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獲得者。
10. 2013年江蘇省科技創新標兵。
學術兼職:
(1) 《土壤學報》編委
(2)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編委
(3) Bioresource Technology編委
(4) Journa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編委
(5)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客座編輯(2019)
(6) Bioresource Technology客座編委(2017, 2019)
(7)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管理客座編委(2017, 2019)
(8) 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nd Aquatic Ecosystem Protection”發起與召集人,大會秘書長。

研究領域

從事基於自然生物膜 (又稱周叢生物)的土-水界面生態過程與調控研究,重點解決(或闡釋)稻田等濕地中養分或污染物在“土-生-水”三相界面的行為過程與效應,研究基於自然生物膜的養分調控、污染控制、受損生態系統修復技術與理論,主要包括:
(1)面源污染控制生物技術;
(2)微生物聚集體群落生態;
(3)受損生態系統修復;
(4)膜生物反應器;
(5)相界面過程與效應。

代表論著

  1. Jun Tang, Yonghong Wu*, Sofia Esquivel-Elizondo, SØren SØrensen, Bruce Rittmann. How microbial aggregates protect against nanoparticle toxicity,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18, 36, 1171-1182.
  2. Yonghong Wu, Junzhuo Liu, Eldon Rene. Periphytic biofilms: A promising nutrient utilization regulator in wetland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8, 248, 44-48.
  3. Jun Tang, Ningyuan Zhu, Yan Zhu, Junzhuo Liu, Chenxi Wu, Philip G Kerr, Yonghong Wu*, Paul K S Lam. Responses of periphyton to Fe2O3 nanoparticles-a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basis for defending nanotoxici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51, 10797-10805.
  4. Yonghong Wu, Jun Tang, Junzhuo Liu, Bruce Graham, Philip G Kerr, H Chen. Sustained high nutrient supply as an allelopathic trigger between periphytic biofilm and Microcystis aeruginos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51 (17), 9614-9623.
  5. Yonghong Wu, Yizhou Li, Aura Ontiveros-Valencia, Luis Ordaz-Díaz, Junzhuo Liu, Chen Zhou, Bruce E. Rittmann. Enhancing denitrification using a novel in situ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isMBfR). Water Research, 2017, 119, 234-241.
  6. Yonghong Wu, Fengwu Wang, Xi Xiao, Junzhuo Liu, Chenxi Wu, Hong Chen, Philip Kerr, Jonathan Shurin. Seasonal changes in phosphorus competition and allelopathy of a benthic microbial assembly facilitate prevention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7, 19, 2483-2494.
  7. Jiali Yang, Cilai Tang, Fengwu Wang, Yonghong Wu*. Co-contamination of Cu and Cd in paddy fields: using periphyton to entrap heavy metal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6, 304, 150-158.
  8. Haiying Lu, Juanjuan Wan, Jiuyu Li, Hongbo Shao, Yonghong Wu*. Periphytic biofilm: A buffer for phosphorus precipitation and release between sediments and water. Chemosphere, 2016,144, 2058-2064.
  9. 王逢武, 劉瑋, 萬娟娟, 楊嘉利, 劉雪梅, 向速林, 吳永紅. 周叢生物存在下不同水層氧化還原帶的分布及其與微生物的關聯. 環境科學, 2015, 36(11), 4043-4050.
  10. 陸海鷹, 陳建貞, 李運東, 方炎明, 楊林章, 吳永紅*. 磷在沉積物-自然生物膜-上覆水“三相”體系中的遷移轉化研究,湖泊科學, 2014, 26(4): 497-504.
專利轉讓與許可
從製備周叢生物載體,到以周叢生物為污水淨化的核心元件,獲得了9項授權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5項發明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已成功轉讓於商業公司,目前均處於產業化階段。
  1. 發明專利“吳永紅、顏蓉、姬紅利等. 山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陸源污染防控與飲水工程相結合的山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的建造方法(專利號ZL200910035836.4)”轉讓於江蘇山水環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 發明專利“胡正義、吳永紅、楊林等. 一種生態溝渠污水淨化方法(ZL200610097845.2)”轉讓於江蘇大千生態景觀股份有限公司。
  3. 發明專利“劉劍彤、吳永紅、丘昌強. 迅速提高水體透明度的方法及植物地毯(專利號ZL 200410060864)”成功轉讓於武漢華欣投資有限公司。
  4. 發明專利“吳永紅、劉劍彤. 防滑聚氨酯塗料及製備方法(專利號ZL 03118882)”成功轉讓於深圳市美麗華油墨塗料有限公司。
  5. 發明專利“劉劍彤、吳永紅. 一種環保型聚氨酯地坪自流平塗料清漆及製備方法(專利號ZL 03118430)”成功轉讓於深圳市美麗華油墨塗料有限公司。
  6. 實用新型專利“劉劍彤、吳永紅、丘昌強.一種污水原位淨化裝置(專利號ZL 200320115653.1)”成功轉讓於武漢華欣投資有限公司。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相界面過程與效應”,主持。
  2. 中國科學院“創新交叉團隊”項目“土-水界面生態過程與環境效應”,主持。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污染物行為過程與效應”,主持。
  4.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青年科學家項目“稻田自然生物膜養分轉化功能與調控機制”,主持。
  5. 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探索大挑戰”計畫“The use of periphytic biofilm fertilizer in paddy fields benefits the labor saving”,主持。
  6. 中國科學院“卓越青年科學家”項目,主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